【哲學焦點】為網路世代播下思想的種子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焦點

為網路世代播下思想的種子

哲學 YouTuber 超級歪的普及之路
從一個懷抱電影夢的青年,到意外成為引領觀眾思考的哲學 YouTuber,超級歪的創作旅程,本身就是一場充滿思辨與實踐的哲學展演。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他選擇為這片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提供現在的人們更多元與豐富的視野,為未來的人們擘畫更寬廣的可能性。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2016年,那時 Youtube 剛開始風行,一部名為〈快銀有多快?How fast is Quicksilver / Time and Heidegger〉的影片,像一顆投入數位海洋的奇石般激起了漣漪。這部僅有五分鐘的短片,以超級英雄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中「快銀」的經典片段為引,展開了一場從科學計算到哲學思辨的奇妙旅程。影片創作者「超級歪 SuperY」從快銀超凡的速度推導出其時間感的扭曲,進而向觀眾拋出了一個終極提問:「什麼是時間?」。最終,影片以海德格的時間哲學作結,畫下一個引人深思的句點。

超級歪 Super Y 是臺灣少見的哲學 YouTube 頻道。(網路截圖)
當時這樣一部知識含金量極高的「長片」竟能一舉獲得數萬觀看,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時至今日,這部影片的觀看次數已累積超過一百五十萬,成為一個文化符碼。以此片一舉成名的超級歪,此後近十年間持續深耕哲學普及領域,其頻道影片屢屢創下數十萬,甚至百萬的點閱佳績,使他穩穩地站上了臺灣極具影響力的哲學普及創作者的地位。

這位引領無數觀眾窺見哲學殿堂的推手,是如何走上傳播哲學的道路?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心路歷程?是什麼支撐了他多年不倦地創作?這場深入的訪談,將揭開超級歪那段意外、掙扎卻又堅定的哲學普及之路。

一個電影夢的哲學變奏

超級歪的頻道內容主要有三個軸線,最廣為人知的是「超級歪電影院」系列,從熱門院線片中提出人文反思並介紹相關的哲學思想。其次是評論書籍的「書來面對」系列,為人們打開人文科學的窗口。最後則是深入剖析特定思想家哲學的「哲學爽歪歪」系列。無論形式如何變換,這些影片都帶有濃厚的人文色彩,成為臺灣 YouTube 中一道罕見而深刻的風景。

然而,這位在知識傳播領域影響深遠的創作者卻坦言,踏上哲學普及之路,純屬一場美麗的意外。超級歪最初的夢想是成為電影導演。不過大學未能考進廣電系的他,走入了社會系,期間他被社會理論的深刻思辨所吸引,進而跨足哲學系,大量修習哲學課程。儘管最後因必修學分問題未能取得哲學輔系學位,但他對人文科學的熱愛引領他遠赴重洋,先是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拿到人類學碩士,目前則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博士候選人,專攻氣候危機與政治生態學等政治哲學的前沿議題。

求學之路看似離導演夢愈行愈遠,但哲學影片的創作,卻以另一種形式圓了超級歪的電影夢。他回憶大二時,進入以動畫影片推廣臺灣歷史的知名新媒體企業「臺灣吧」(Taiwan bar) 實習,在當時的實習導師林辰的鼓勵下,將自己對電影的熱愛與習得的哲學知識結合,創作出那部改變人生的短片〈快銀有多快?〉,並以「超級歪 SuperY」之名,正式開啟了他的 YouTuber 生涯。

超級歪承認,起初製作影片僅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的抒發,並未有意識地想從事「哲學普及」。然而,觀眾的熱烈迴響給予他巨大的肯定,促使他持續透過這個平台,將當時接觸到的哲學知識進行轉譯創作。因此,觀眾早已習慣性地將他置於哲學普及者的角色。儘管對哲學懷有熱忱,但「哲學普及推廣者」,並非超級歪當時給自己的定位,反而是觀眾賦予他的一種詮釋。他更傾向於將自己視為一名「知識轉譯者」,這一點從他頻道內容不僅涵蓋哲學,亦廣泛涉獵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便可見一斑。

哲學新媒體在2025年8月11日採訪超級歪,與讀者分享他作為哲學普及 YouTuber 的神奇旅程。(哲學新媒體攝)
對此,他後來轉念一想,意識到哲學在臺灣社會中相對弱勢的處境,若能藉由自身影響力,引介更多人認識哲學,或許能激發一些觀眾的好奇心,甚至為哲學領域的學生或研究者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應。他懷抱著一個願景:若能有更多人對哲學產生興趣與需求,或許將催生出新的市場與可能性,進而扭轉大眾眼中「哲學是高懸雲端、與生活無關」的刻板印象。

這就是超級歪成為哲學創作者的機緣——一場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相遇。他的出道或許是個意外的發展,但他對影像製作的熱情與對哲學思辨的喜愛,不意外地為他鋪好一條通往哲學 YouTuber 的道路。對於初期的爆紅,他謙虛地將其歸因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條件,認為自己只是幸運地享受到時代賦予的紅利。

市場與創作的共舞:說書與思想家系列的誕生

成為一名 YouTuber,意味著必須面對持續產出內容的壓力,以滿足觀眾的期待。隨著頻道的成長,他的創作方向也逐漸演變。除了源於自身的興趣,他也開始積極回應觀眾的訴求與社會的需求來揀選題材。

其中,「書來面對」系列,源於他對臺灣書市長期低迷的觀察,他擔憂若此趨勢持續惡化,臺灣出版社在引進翻譯書籍時將會變得愈發保守,造成人文知識的枯竭。他希望利用自己頻道的流量,推廣人文社科書籍,活絡臺灣的人文書市。這個系列並非商業考量下的產物,而是他希望觀眾看完介紹影片後能對該書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尋找並閱讀這些書籍。他甚至表示,這類說書影片通常是與產品端合作,由廠商付費,而不是出版社,讓他能夠穩定地產製他自己有興趣推廣的人文或科學的說書影片。加上後來因為疫情的關係,電影發行的數量銳減,影評的創作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因此「書來面對」系列便成了他的創作重心。

而「哲學爽歪歪」系列則是一場「意外」。當時知名 YouTuber 老高製作了一支關於尼采的影片,在臺灣社會掀起了一股意想不到的旋風,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更因此被推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尼采哲學一夕間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但與此同時,這部影片也引來哲學專業者的批評,認為老高對尼采的詮釋過於簡化甚至錯誤。這股浪潮也席捲了超級歪的社群,大量觀眾敲碗要求他談談尼采。

超級歪敏銳地意識到,觀眾的熱切要求正代表著市場的龐大需求,因而順應製作了解析尼采哲學的影片,結果造就了破百萬的驚人點閱數,開啟他製作「哲學爽歪歪」系列影片的契機,從此納入他穩定創作的計畫中,開始有規劃地、定期介紹重要的思想家。

哲學普及的定位:從廣泛涉獵到左派思想

然而,他很快發現觀眾只對特定的哲學家有興趣,例如尼采可以破百萬觀看,而笛卡兒盧梭卻只有五萬。超級歪原本的創作藍圖是依循哲學史的脈絡,從古希臘哲學開始,再到近代哲學,一步步地引介到當代哲學家 。但觀眾對系統性的哲學史沒有太多耐心,反而頻頻「點菜」,要他講解如海德格弗洛姆等知名度較高的哲學家。跳脫歷史脈絡、忽略思想發展背後淵源來介紹思想家,就哲學傳播而言是一大挑戰。他深知,許多當代哲學家的哲學若脫離其思想史發展的脈絡,將變得難以理解。譬如海德格哲學主要就是在回應古希臘以來的哲學發展,繞過西方過往兩千年的哲學史遺產,將很難了解海德格。

面對市場需求與創作想法之間的衝突,超級歪談及他的掙扎與坦然面對。創作之初,超級歪的內容比較隨性,涉獵英美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然而,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他意識到哲學世界之大,如果什麼都談,反而無法深入。頻道創立一年多之後,他就決定專攻在自己較有興趣的歐陸哲學,考量到另一位哲普推廣者朱家安主要關注分析哲學,他認為在哲學普及上這是不錯的默契分工,共同為臺灣的知識傳播貢獻心力。

經營一段時間後,他進一步將內容聚焦在他個人較關切的左派的歐陸哲學,把自己定位為左派思想的介紹者。他認為這些批判資本主義或當代社會的主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超級歪談到,在進行影片創作時,他特別注重內容與一般大眾生活的切身性,他希望能打破人們心中那道認為哲學與生活無關的迷思之牆。例如,他會從「約會吃飯誰付錢」這個日常爭議切入,帶入不同女性主義觀點探討父權社會下的男女角色,甚至延伸至馬克思主義對剝削的探討,藉此說明一個簡單問題背後可能蘊含著多種不同的平等觀念,這些都涉及哲學討論。

他也會考量臺灣的社會民情來進行內容的取捨。譬如在製作關於「反出生主義」的影片時,他會有意識地刪減臺灣觀眾較不熟悉的基督教文化論述,以便將有限的影片時間,用來更深入地探討大多數觀眾較為熟悉的佛教觀點,從而讓內容更貼近觀眾的生命經驗,引發他們的興趣與共鳴。

頻道經營的挑戰、成就與反思

身處網紅時代的風口浪尖,超級歪坦言,創作初期他相當在意觀看數字與觀眾的每一則留言。而當他聽到高中、大學老師會在課堂上播放他的影片,甚至將內容轉為考題時,壓力隨之而來。原本只是隨興創作,現在卻意識到自己的內容會造成外部影響力,因此開始有了更多自我審查,必須顧慮影片可能被當成教材。

而作為一名 YouTuber ,他也必須在一些市場既定的框架內創作。例如,一支影片的長度最好控制在 20 分鐘左右,再長就可能超出觀眾的耐心極限。然而,要在 20 分鐘內清晰闡述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對觀眾來說可能既漫長又艱澀。因此,影片的節奏需要被精細地切割,或許得讓觀眾每三分鐘就獲得一個「甜頭」,否則他們很容易就會失去興趣而跳走。他強調,製作知識型短片,必須懂得如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如何在難易度之間巧妙鋪陳,每個 YouTuber 都有自己的一套心法。

(hohow好學校提供)
當內容既要迎合大眾口味,又因影片長度而無法做出詳盡的鋪陳與說明時,讓他受到一些來自哲學專業者的批評,認為他的影片譁眾取寵、不夠專業、沒有真的在做哲學思考等。他笑說,有些哲學專業者會把他的留言區當作發表小論文的園地,將他在影片中只能用 2 分鐘說完的概念,洋洋灑灑地寫下五、六百字的長文來加以指正。

然而,作為一名 YouTuber 創作者,他必須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做出取捨,在這種情況下,哲學內容難免折損,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現實,也觸及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哲學 YouTuber 的傳播目標究竟是什麼?提供系統性的完整說法,是 Youtuber 的責任嗎?

他非常坦然地表示他其實相當歡迎任何人,以良性互動的方式、自由地對影片內容進行補充或互動,他也盡量將各方的回饋化為養分,呈現哲學觀點的獨特性。他也大方鼓勵那些認為他的影片不夠完善的哲學人,可以多多創立自己的知識型頻道,嘗試製作 50 分鐘的長片,用更系統化的方式來闡述哲學。他相信,這不僅能豐富哲學普及的內容,也能讓臺灣的哲普市場更加活絡多元。

除了專業批評外,超級歪也曾面臨來自觀眾的激烈攻擊。他曾製作一支關於父權制度的影片,引來大批男性觀眾留言,認為他將男性妖魔化。這場網路攻擊讓他意外地意識到,他的男性訂閱者比例高達八成。這個發現讓他開始反思,是否過去的影片忽略了女性觀眾感興趣的主題,並促使他思考未來是否應該做出平衡。

在創作生涯的中期,他體悟到無論做什麼內容都會有人批評,迎合市場會被說不專業,做得太深入又會被嫌無聊、看到睡著。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彷彿解開了自己身上的枷鎖,獲得某種解放,既然無論如何都會招致批評,那還不如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現在創作影片,他已不會太在意酸民了,他開玩笑地說,其實黑粉可能才是真愛,因為他們的不斷留言某程度上為他的頻道帶來更多演算法下的流量。

作為一個經營了九年多、平均每支影片約 10 到 20 萬點閱成績的哲學頻道,他自認成果還算可以。當他與歐洲的朋友分享他製作哲學頻道的點滴時,都訝異於在臺灣這個小島,竟然有這麼多人在觀看哲學頻道。他笑說「他們會驚訝地問,難道臺灣人對哲學都很有興趣嗎?」。頻道的哲學傳播成果,有目共睹。

哲學傳播的目標是帶來觀念上的啟發

從超級歪對其創作內容的精心鋪排與取捨中,可以清晰地看見他對於哲學傳播的理念。他試圖在滿足市場需求、個人哲學興趣,以及改變大眾對哲學的刻板印象這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然而,向普羅大眾傳播如此抽象的哲學知識,其意義究竟何在?真的值得嗎?

超級歪坦言,影片的流量與點閱數當然是一種成就感,但他同時也指出,YouTube 的廣告收入其實很低,不足以維生。對他而言,最主要的成就感來自觀眾的私訊回饋。他談到,時常會收到觀眾的私人訊息,告訴他某一部影片如何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提供了他們從未想像過的思考角度。他感性地說:「就算有十萬個黑粉,但只要收到一個這樣的私訊,就會讓我覺得做這一切都非常值得。」

對超級歪來說,一次有效的哲學傳播,其衡量標準並不在於是否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完整的哲學理論知識。其最終的價值,在於他是否能夠為觀眾帶來具有啟發性的想法,讓他們在觀看影片後,能重新對這個世界、對哲學本身,感到驚奇與好奇。稍後他也會繼續談到,有效哲學傳播的定義也會隨著觀眾群變動,促使他提供更有深度的內容。

海外視野豐富了研究與創作

在歐洲的留學經歷,是否為超級歪在哲學理解與影片創作上帶來了新的改變或啟發呢?對此,他提到了兩個思想衝擊與影響。在英國求學時,他發現那裡的老師在 50 分鐘的課堂上,一定會確保學生能得到一個清晰的 "take away"(核心要點)。這影響了他日後製作影片時,也會反思自己的影片是否有讓觀眾記得住的重點。

而不管在英國或荷蘭,他發現老師更在乎學生對文本能提出什麼「原創觀點」,而非對哲學大師思想或文本的熟悉程度。他談到,與臺灣的哲學課堂相比,歐洲的老師角色更像是一位可以相互切磋學習的夥伴,而非由上而下傳授知識的權威。在臺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往往認為學習的重點在於精準地掌握老師所知道的知識,而一個人的哲學能力也常常取決於他對哲學理論或文本的精熟程度。然而,在國外的求學經歷讓他體會到,原創性——你個人的哲學想法——是更被看重的價值。

這個原創性更多是來自個人文化背景所能帶來的獨特觀點。舉例來說,他來自南美洲的同學,分享他們醫療制度中關於醫生養成訓練下的精神分析視角,帶來不同於純抽象的精神分析觀點。超級歪說這樣的經驗影響到他後來在思考哲學問題或製作影片時,往往會思考自己能夠如何對某個哲學辯論做出身為臺灣人的觀點和貢獻。

譬如說,他認為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臺灣,難以用二元對立思考(如主體/客體、人/動物、人/上帝)為主的西方哲學來完全解釋,而可能需要發展某種「三元哲學」。而臺灣的哲學訓練長期以來多半只教授西洋哲學和中國哲學,容易讓臺灣人在認同上感到分裂——畢竟我們不是西洋人,也不是中國人。這些外來的哲學很難完全貼合臺灣人的現實處境。因此,他期許他的創作能融入更多的臺灣在地元素,期待能為發展出屬於臺灣人自己的價值觀與哲學觀,貢獻一份心力。

從哲學理論到實踐

在他看來,所謂「哲學」,就是將所有經驗證據攤開,然後在此基礎上對人類社會的根本概念與價值,如正義、平等、乃至於存在、時間……等等,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種思維方式雖然始於經驗,卻從不只停留在經驗層次,他認為這正是哲學無法被其他任何科學所取代的獨特價值。

(hohow好學校提供)
而談到所鍾情的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超級歪提到,歐美學術界近年來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將這些哲學研究與人類學的實證經驗證據相結合。這才將他帶往歐洲,在那裡他學會了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來自真實世界的經驗證據,進行哲學層面的整合與應用。這段學術訓練最終將他引向荷蘭,攻讀關於生態哲學的博士學位。他自嘲自己的哲學之路走得較曲折。

他解釋,之所以選擇在荷蘭鑽研環境哲學,是為了探尋哲學如何能回應他內心深處最關切的現實問題。例如,他觀察到臺灣社會一方面不斷消耗本地資源,為全世界製造綠能轉型所需的晶片,另一方面卻導致臺灣自身的綠能轉型步履維艱。又例如,屢屢公投的核電議題,其背後不僅是能源選擇問題,更涉及了複雜的氣候正義、世代間的平等,以及我們與未來世代的關係與責任等深刻的哲學議題。他想傳達的是,這些看似日常的公共議題,事實上都與哲學息息相關。不管是哲學的研究或傳播,我們都能感受到超級歪對哲學實踐的重視。

從哲學短片到系統化的哲學訓練課

帶著實踐哲學的想法,超級歪的未來發展將不再僅限於 YouTube 頻道。他談到,其實觀眾也是會跟著他的影片一起成長的,他笑說可能看他的頻道久了,一些觀眾的邏輯思考能力也被訓練起來,這時一些簡單內容的影片反而會被抱怨談得太淺,這讓他思考系統性哲學課的可能性。

他透漏即將與線上學習平台 Hahow 合作推出「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旨在提供比 YouTube 短片更系統化的學習體驗。雖然他的哲學影片已算是哲學課了,但較像知識「懶人包」,觀眾難以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或實際應用。他也談到規劃這門課的動機,一方面是他觀察到近年臺灣社會對於法國高中哲學會考的熱烈討論,似乎反映出大眾對於哲學教育的某種潛在渴求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應頻道觀眾在思辨能力成長後,對更深度內容的渴望。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帶你破解人性盲點,養成邏輯腦。(hahow好學校提供)
超級歪期望透過這套課程,提供哲學影片的不足,讓學員體驗到「腦洞大開、思考力爆棚、思想力提升」的感覺,並將哲學實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課程的核心是提煉出哲學家們共通且實用的「思考方法」,例如學習蘇格拉底的提問步驟、笛卡兒的懷疑精神、黑格爾的辯證法,教大家有哪些具體的哲學思考步驟可供學員模仿學習,從而提供超越影片思想啟發之外的、更具實用性的思考方法。與此同時也著重哲學理論的應用,幫助學員將哲學帶來的力量落實於生活中,進行如轉職、做自己等日常情境的思考。因此課程也會包含海德格沙特的存在哲學等,提供學員突破既有框架的思考路徑,用哲學的能量來直面這些生命中的難題。

為臺灣打造一片思想的沃土

對於有心從事哲學普及或知識型內容創作的人,超級歪給出了幾個建議。他鼓勵創作者不要有過多顧慮或自我審查,他觀察到不少讀哲學的人常因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而不敢發言。他以黑格爾的「不下水就永遠學不會游泳」為喻,指出哲學普及是一門從做中學的藝術,因此他建議有志者,不要有太多的顧慮與自我設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要先去做哲普,你才知道怎麼做哲普。

他認為在當今社會,單一技能已不足以應對多變的環境。他以自己為例,鼓勵哲學系學生多方發展興趣,試著將兩個以上的興趣結合,創造出新的產物。他提到英國不少政商界的精英都畢業於 PP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的跨領域學術訓練。在這種學制設計下,大學生通常不會只專攻哲學,而是將其與經濟學和政治學結合學習。他認為,或許臺灣的哲學系也可以朝此方向發展,適度減少學生的必修課程,以增加他們學習其他專業技能的機會與彈性。

面對頻道未來發展的問題,超級歪慎重地表示,他自己也時常在思考,該如何繼續經營這個頻道,以及未來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自己。對於創作,他有了更長遠的期許,他希望自己製作的影片,不僅是給現在的臺灣人看,更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未來二、三十年的人們也願意觀看的內容 。因此,他開始思考如何按照他所想像的未來臺灣社會樣貌來製作影片。

例如,他希望臺灣未來在政治辯論上能有更廣闊的言論自由空間,那麼他就製作讓人們理解「打開言論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影片。又或者,他期盼臺灣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中,可以變得更民主、少剝削,逐步走向經濟平等的理想社會 。那麼,他就必須去觸碰房價太高、薪水太低、工時太長等切身的社會議題 。換言之,他希望能製作出幫助塑造臺灣未來五到十年之樣貌發展的思想觀念影片。

此外,超級歪也期待未來能夠擴大團隊,邀請來自哲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等領域的專業者一同合作,增加產出,也讓影片更加豐富多元。他希望能藉此為學院外的人文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共同發揮創意,創造出某種可持續的經濟規模。他感性地說,人無法脫離物質生活,只有先滿足物質需求後,才能進行更抽象、更深邃的思考。他希望臺灣的哲學人能共同開創出一個讓所有人文專業者都能受益的市場,這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這場訪談就在超級歪分享過來人建議與對自己和頻道的未來展望中劃下句點。他對許多事物的獨到觀點,毫不掩飾地從他溫潤的語調中傳達出來。言談中的適時玩笑與自嘲,巧妙地沖淡了話題本身的嚴肅感。話語間信手拈來的實例說明,展現他熟捻於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說明抽象概念的能力,無怪乎能創作出如此多受到大眾喜愛的影片。

從一個懷抱電影夢的青年,到意外成為引領觀眾思考的哲學 YouTuber,超級歪的創作旅程,本身就是一場充滿思辨與實踐的哲學展演。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他選擇為這片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提供現在的人們更多元與豐富的視野,為未來的人們擘畫更寬廣的可能性。

※ 本文為 Hahow 好學校 邀訪報導。

工商服務

超級歪的哲學訓練課|帶你破解人性盲點,養成邏輯腦

  • 課程專屬連結:https://go.hahow.in/ExqLf
  • 課程專屬折扣碼:輸入【PHEM400】10/31 前募資價外再現折 $400 元
  • 課程募資期間:2025/9/17-10/31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