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焦點】抗爭與哲學:香港哲學活動民主化的背後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焦點

抗爭與哲學:香港哲學活動民主化的背後

由 2019 六月初至今, 反送中示威、武漢肺炎、以至最近的立法會內會風波, 令港人對制度失望。政局不明朗的關係,不少港人希望從哲學中安頓自己。 反送中與防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 若放在抗共的脈絡看, 都是出於對中共的不信任。不論是抗共抑或抗疫, 民眾希望透過哲學思考, 拆解這年頭的紛亂。 這年內討論最多的主題:面對制度暴力,勇武抗爭有何正當性;世衛處理疫情的手法引起公共衛生的政治討論;...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由 2019 六月初至今, 反送中示威1、街頭抗爭2、武漢肺炎、以至最近的立法會內會風波3, 令港人對制度失望。政局不明朗的關係,不少港人希望從哲學中安頓自己。

反送中與防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 若放在抗共的脈絡看, 都是出於對中共的不信任。不論是抗共抑或抗疫, 民眾希望透過哲學思考, 拆解這年頭的紛亂。 這年內討論最多的主題:面對制度暴力,勇武抗爭有何正當性;世衛處理疫情的手法引起公共衛生的政治討論;面對假消息橫行,真偽從何說起,等等議題使哲學一向給人冰冷的印象不再,而是直接面向大眾。若要追溯哲學從學院解放出來,便要由2014年的佔領中環(簡稱佔中)說起。

公民課堂

2014 年八月底,中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 831 的普選框架4,激起香港民眾熱烈抗議,佔據中環,希望透過癱瘓香港的金融商業中心,逼使中共正視市民落實雙普選的訴求。學生利用上學的時間參與社運,不能如常上課,有份推動學生罷課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 提出罷課不罷學,在學校廣場、佔領區開設公民課堂,邀請大學講師授課,課堂大多以社會科學、政治、哲學為主。公民課堂的聽眾不再是學生的身份上課, 而是作為公民的身份, 思考當下的社會狀況與個人的關係。

在佔領區, 有學者與大眾探討羅爾斯的公民抗命及漢娜鄂蘭對暴力的思考。〈民間辦學知識有罪? 辦學先驅許寶強:前路只能探索有限空間〉一文中提到, 當時廣場上的學者許寶強講到鄂蘭對暴力和權力的定義不同,認為暴力和勇武未必能解決問題時,有學生問「但現在和理非 (和平、理性、非暴力) 真的解決不到問題,警察又很暴力,我們可以怎麼辦?」佔領區授課的內容和學校課堂一樣,但學生的反饋不一。他認為民間辦學少了趕交作業的死線壓力,學生的學習動機能以自己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依歸。5

學術的殖民地

公民課堂的出現開闢了普及人文科學知識的另類知識傳播。首先,傳播人文知識不一定在傳統學校進行。第二,學生在公民課堂的反應揭示了學習一直以來被成績捆綁。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黃國鉅亦指出,民間出現普及哲學的現象對照出體制內的不堪。有些香港的大學為了追英趕美,聘請不少英語國家來的教授來提高排名,這些學者都不諳中文及廣東話,研究的題目自然與本地無關,哲學與生活脫軌,變成了一種學術遊戲。大學早已脫離社會,不再有啟發社會的作用。學院和民間分離下,造就了本地哲普的空間6

01哲學圖示
正藉民間傳播知識的風氣盛行,哲學人也作出普及哲學的嘗試。哲學 01好青年荼毒室是分別較廣為人知的哲普組織,前者是屬於報刊「香港 01 」的其中一個版面,後者則是由一群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組成。兩個組織的成員都是相對年輕的哲學人,推廣哲學的方式從不少流行文化入手,以哲學角度分析電影、遊戲、動漫等文本,或者透過這些媒介引介一些哲學理論,為哲學推廣增加新元素。這些推廣手法令哲學變得容易接受,令大眾欲要了解哲學的意欲提高。這些組織除了會在博客網站刊登文章,也會定期舉辦分享會講座的活動及哲學課程。

當哲學走進屏幕時

2017 年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一系列文史哲、科學、社會經濟、兩性為主的文化節目,名為五夜講座。其中哲學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師生(部份為好青年荼毒室的成員)主持,節目為哲學有偈傾(有偈傾意即有話兒)。每集都會邀請學者,除了談討人生、善惡、美醜、真假等議題,還會探討社會上出現的思潮,及回應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適逢街頭抗爭期間,便推出了一集以勇武抗爭為題的節目,該集叫「勇武和理傾」(傾即是聊天),嘗試討論勇武抗爭的正當性。五夜講座的製作定位是以享受知識為目標,營造一個偷聽鄰座說話的氛圍,令人覺得吸收知識也可以是輕鬆有趣的事。監製打趣說道:「知識是應該要 enjoy……你自己(主持))談得開心,觀眾就會想聽,原來偷聽知識也可以很過癮,我聽完又可以再講出去,那就很好玩囉。」 7

由社運,到民間學院,到電視屏幕,哲學從象牙塔解放出來後也由高傲走向親切。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