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要獨自走了,我的門徒們!從此你們也獨自往前走去!
……現在我告訴你們,要將我丟失,並且尋找你們自己;
而當你們所有人否認我時,我才會向你們歸返。」
人類是一種過渡和橋梁,通往成為超人之路
這是尼采帶給世人的「第五福音」,查拉圖斯特拉從山中走向人間,他要帶給人類智慧的禮物。他聲如雷鳴,穿透了精神枯竭的世間,喚醒人類沉睡的心智。「上帝已死」,人們已經親手扼殺了上帝,必須讓自己成為新的信仰。查拉圖斯特拉要教導你們什麼是超人,人類是應當被超越的。
給所有人和沒有人的一部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蘊含著尼采最深沉的哲學理念,這部經典作品,卻因著時代和地域而有不同的影響。在一、二戰期間,這本小書曾激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義;但等到喧囂過後,重讀尼采的思想,會發現他早已提醒,國家這個陷阱,將會成為新的神祇。尼采這位孤獨的先知,他意願破除偶像,成立另一個新典範,同時要求人們必須將他拋棄,並且超越過他,去追求那超越世俗的偉大與自由。
永恆歸返,在這個時代重讀尼采
全新譯本降臨人間,兼具詩人及德文翻譯家的彤雅立精心雕琢譯文,忠實再現了原作詩意語言和古典雅意,讓百年後讀者得以重返尼采的深邃思想。這部經典重新帶回現世,就如同尼采的「永恆歸返」,不斷地重複閱讀與理解,而查拉圖斯特拉依舊會不斷墜落至人間,向世人如是說那超越時空的智慧與真理。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哲學家,1844年10月15日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鎮(Röcken)。父親為基督新教路德派牧師,6歲時因父親病逝,舉家遷至南姆堡(Naumburg)。幼時對哲學、音樂與文學感興趣,17歲嘗試作曲。20歲入波昂大學,主修神學與古典文學,21歲隨語言學教授轉入萊比錫大學,初次修讀叔本華著作並受啟蒙,23歲被徵召入伍,翌年春天因騎馬摔傷而退伍,於萊比錫大學繼續修讀,並結識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69年2月,25歲的尼采經李契爾(Friedrich Ritschl)教授推薦,於瑞士巴塞爾大學任古典與文學特聘教授,3月獲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4月依瑞士大學任職規定放棄普魯士國籍。28歲開始出版著作,包括《悲劇的誕生:源於音樂的精神》、《不合時宜的觀察》、《人性的,太人性的》等。1879年,35歲的尼采因病放棄教職,造訪義大利、瑞士等地,執筆撰寫《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超越善惡》等。
尼采於1889年45歲時精神崩潰,此前一年為尼采的多產時期,共寫出《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戴奧尼索斯讚歌》、《反基督》與《瞧,這個人》等。尼采精神崩潰長達11年,1893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因德國殖民村計畫失敗而自南美洲巴拉圭返回德國,照顧尼采,並管理其文稿。1900年8月25日,尼采逝世於威瑪(Weimar),享年55歲,葬於故鄉洛肯鎮父母之墓旁。尼采所創造的「超人哲學」、「上帝已死」、「永恆歸返」等概念,影響西方現代哲學甚深,而他在生前則因長年精神錯亂,而對自己的聲名一無所知。
彤雅立
作家、譯者、研究者。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電影學博士。著有詩集三部,德語文學譯作二十餘種。駐村經歷: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德國史特倫譯者之家、柏林文學學會、波蘭克拉科夫德希烏斯別館。補助經歷:德國翻譯基金、國際戲劇協會、羅伯特.博世基金會、法蘭克福匯報基金會、臺灣當代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臺北歌德學院等。
譯序/永恆歸返,再讀尼采──彤雅立
第一部(1883年出版)
查拉圖斯特拉之序言
查拉圖斯特拉之言說
論精神三變
論道德講席
論信仰背後世界的人
論蔑視肉軀者
論快樂與熱情
論蒼白的罪犯
論閱讀與寫作
論山上的樹
論死亡的宣教者
論戰爭與戰鬥民族
論新神祇
論集市之蠅
論貞潔
論朋友
論一千零一個目的
論愛鄰
論創造者之路
論老嫗與少婦
論毒蛇之嚙
論孩子與婚姻
論自由的死
論餽贈的道德
第二部(1883年出版)
持鏡的小孩
在幸福島上
論同情者
論傳道者
論道德者
論痞徒
論毒蜘蛛
論著名的智者
夜歌
舞歌
墓歌
論自我超越
論崇高者
論教化的國度
論無垢之洞察
論學者
論詩人
論偉大事件
預言者
論救贖
論人類的睿智
最寂靜的時刻
第三部(1884年出版)
漫遊者
論面貌與謎
論違背意志的幸福
日出之前
論逐漸渺小的道德
在橄欖山上
論路過
論叛逆者
歸鄉
論三種惡行
論沉重的精神
論新舊牌匾
病癒者
論偉大的渴求
另一首舞歌
七封印
第四部(1885年出版)
蜜之祭禮
呼救
與國王們的談話
血蛭
魔法師
退職
最醜陋的人
自願行乞者
影子
正午
致意
晚餐
論更高等的人
憂鬱之歌
論科學
在沙漠的女兒們當中
頓悟
驢子節
夜遊者之歌
徵象
尼采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