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

  • 難度
    0
    評價
    你的評價: 平均: 2 (1 人投票)
    作者(群): 陳, 昭瑛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ISBN: 9860021384
    出版年份: 2005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旨在探討臺灣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重點在於表彰日據時代的儒家思想如何成為啟蒙與反殖民運動的思想資源,以及如何在參與社會政治運動過程中得到具有現代意義的轉化。本書希望通過探索儒學在日據時代所表現的本土性和現代性,開闢「臺灣儒學」的新論域。

目錄

新版序 松菊猶存,有酒盈樽……………………………………………………i 
舊版序………………………………………………………………………………iii

一、明鄭時期臺灣的中國傳統文化………………………………………………1 
(一)、前言 …………………………………………………………………1 
(二)、政治與教育 …………………………………………………………2 
(三)、民生與宗教 …………………………………………………………7 
(四)、文藝與建築 …………………………………………………………15

二、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23 
(一)、前言 …………………………………………………………………23 
(二)、學規與朱子學的傳播 ………………………………………………25   
(三)、張伯行與臺灣書院學規的淵源 ……………………………………28 
(四)、臺灣書院學規的先驅:海東書院學規〉與其〈續篇〉……………………………………39 
(五)、澎湖〈文石書院學約〉與乾嘉時期的學術 ………………………49 
(六)、兼含大學規和小學規的《白沙書院學規》 ………………………62 
(七)、恆春縣塾規與原住民社會 …………………………………………70 
(八)、結論 …………………………………………………………………82

三、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85 
(一)、前言 …………………………………………………………………85 
(二)、華夷之?: 
割臺初期儒生武裝抗日的思想基礎 ………………………………88 
(三)、舊文化的抵抗: 書房、詩社、鸞堂與祀堂………………………92 
(四)、融合新舊的嘗試 ……………………………………………………99 
(五)、回歸祖國或轉入地下: 1937-1945 …………………………………103

四、連橫的《臺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 ………………………………………107 
(一)、前言 …………………………………………………………………107 
(二)、「繼絕存亡」的史觀: 連橫與龔自珍………………………………110 
(三)、「種性」思想: 連橫與章太炎………………………………………116

五、連橫《臺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125 
(一)、前言 …………………………………………………………………125 
(二)、民族性: 在「我族」和「異種」的對照中………………………126 
(三)、民族性: 在「自在自為的」自我關係中…………………………133 
1.風俗與鄉治…………………………………………………………134 
2.典禮與宗教…………………………………………………………138

六、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145 
(一)、前言 …………………………………………………………………145 
(二)、遺民文學的傳統: 從中原到臺灣…………………………………145 
(三)、1902-1911: 櫟社的成立與早期活動 ………………………………153 
(四)、1911-1925: 從粱任公遊臺到治警事件 ……………………………161

七、啟蒙、解放與傳統:論二十世紀二○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175 
(一)、前言 …………………………………………………………………175 
(二)、1921年的臺灣:啟蒙………………………………………………177 
(三)、1924年到1925年的新文學運動: 
從「啟蒙」到「解放」的過渡 ……………………………………188 
(四)、1927年的臺灣:解放………………………………………………196 
(五)、「傳統」的再現………………………………………………………204 
1.基本立場: 文化調和論 …………………………………………205 
2.自我定位: 從「士」到「知識階級」的轉化 …………………214 
(1)主題的自覺: 士尚志………………………………………214 
(2)左派的立場…………………………………………………216 
(3)正體性的思維和世界史的視野……………………………218 
3.對儒家詩學的回歸………………………………………………222 
4.對儒家民本思想的吸收…………………………………………226 
(六)、發現一個典型: 王敏川 …………………………………………233 
1.從啟蒙人物到左翼運動領袖……………………………………233 
2.儒家思想的體證者………………………………………………237 
(1)儒家的現代意義……………………………………………237 
(2)人格修養與社會改造………………………………………240 
(3)傳統教育的改革……………………………………………245 
(4)生命的學問…………………………………………………247 
3.女性主義者………………………………………………………251 
(1)女權運動與社會運動………………………………………252 
(2)女性自覺與男性自覺………………………………………253 
(3)如何發現女性的個性………………………………………254 
(4)愛情作為志業………………………………………………255

八、一根金花:賴和〈一桿「稱仔」〉中的傳統文化………………………………………257 
(一)、前言 …………………………………………………………………257 
(二)、1925年的臺灣 ………………………………………………………259 
(三)、秦得參的一生與最後一天 …………………………………………262 
(四)、一桿「稱仔」與日本警察的形象 …………………………………268 
(五)、「一根金花」的象徵與女性角色……………………………………271

九、誰召同胞未死魂:葉榮鍾《早年文集》的志業與思想 ………………………………………275 
(一)、前言 …………………………………………………………………275 
(二)、從啟蒙到自治 ………………………………………………………277 
(三)、對中國新文學的評論 ………………………………………………288 
(四)、對臺灣文學的看法 …………………………………………………292 
(五)、光復初期的社會參與 ………………………………………………295 
(六)、結論 …………………………………………………………………297

附錄:讀李喬先生的中國文化論………………………………………楊儒賓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