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焦點】哲學諮商:思想助產士幫你指出人生新方向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焦點

哲學諮商:思想助產士幫你指出人生新方向

古秀鈴教授談哲學諮商
哲學諮商是什麼?和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它是一種醫療行為嗎?本文專訪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古秀鈴,為大家說明哲學諮商如何透過哲學性的思辯過程,幫助與談者建立自我,尋找人生的新方向。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當我們精神或是心理上有所需求,嘗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心理諮商常是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方法。但,除了心理諮商外,一向被認為總是閉鎖在書房裡的哲學家們,卻也提出了「諮商」服務,試圖運用哲學的思辨能力,幫助大眾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但是,在生活飽受困頓之際,向哲學尋求幫助真的有用嗎?哲學這門艱深、難懂的學問,要如何走入人們的心中,幫助我們遠離沮喪和焦慮?哲學的批判思考,又如何斬斷內心的枷鎖,帶領我們開創出新的道路?

富有多年諮商經驗,更在中國文化大學開班授課,讓學生了解哲學諮商力量的教授——古秀鈴,將在此篇文章為大家說明,哲學諮商如何透過哲學性的思辯過程,幫助與談者建立自我,尋找人生的新方向。

訪談過程

哲學諮商起源:阿肯巴哈的哲學實踐

在古希臘的雅典城邦裡,有位自喻為「牛虻」的人,總愛在大街上與人辯論。他並非無端尋釁,而是因為「一無所知」,所以向那些知曉「正義」與「善」的人請教。他在對話中不斷提出問題,並探詢對方的想法,務求對話內容的共識,使得對方在面對最終結果時無可迴避,即使他們所討論出的結論昭示著原初的想法有多麼荒謬。

有許多人因此惱羞成怒,認為這根本只是找碴;也有人因此認識到自身思想中的矛盾,而開始探尋真正的知識。而那位透過提問向他人的思想提出質疑之人,正是蘇格拉底。他的問答法也被稱為助產法,旨在引導人們思考,認清自身思維的問題,進一步追求問題的解答。

德國哲學家阿肯巴哈 (Gerd B. Achenbach) 有感於此景。在遙遠的過去,哲學尚能見於街道上,展現哲人對於知識的熱愛,同時幫助他人。如今,思想的互動卻總是侷限於象牙塔內,而人們對於生活的疑惑,卻從未減少過。1981 年,他開創「哲學實踐」的概念,試圖打破哲學封閉的印象,讓其回歸人們的生活當中,猶如蘇格拉底那般,引導人們進行思考。隔年創立了哲學實踐學會 (Society f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 ,利用哲學的思維方法,為那些渴望反思生活或受制於困境的人們提供服務,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哲學諮商的特色:建構與談者的自主性

與其說是諮商,在古教授眼中,這個過程更像是哲學老師帶領與談者進行一場思辨活動。這場思辨活動的目的在於:建構與談者的自主性,協助其建構自身的世界觀。諮商師透過對話幫助與談者審視自己原先遵循的信念。在對這些原則進行提問與批判的同時,讓與談者跳脫出既定的思考框架,了解其他可能性,從而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不同的選擇,甚至於改變對各種事物的觀念。

以下節錄伊利特.柯恩於《亞里斯多德會怎麼做?透過理性力量療育自我》一書中所描寫的諮商內容為例,說明哲學諮商如何在提問中帶領與談者發掘新的視野:

安與巴伯是一對夫妻。安認為他們的婚姻關係缺乏溝通,因此希望透過諮商來改善彼此關係。在一次與柯恩會談的過程中,安提到,雖然她可以給予丈夫意見,但是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是屬於丈夫的。

柯恩:「為什麼你認為應該如此?」

安:「男人才是一家之主。」

安的說詞顯示出一項規則:男人是一家之主,作所有的最後決定。而安的丈夫是男人,是以讓其作所有的最後決定。

柯恩:「為什麼你認為男人應該是一家之主?」

安:「聖經上這麼說,這是上帝的旨意。」

柯恩:「為什麼上帝要男人當一家之主呢?」

安:「男人比女人更會做決定。」

這段話所顯示出的規則與推論方式是:比較會做決定的人應該做決定,而男人比女人會做決定,是以讓男人作所有決定。這條規則的關鍵問題是:恐怕沒有證據能顯示所有的男人比所有的女人更適合做決定。柯恩詢問安,有沒有某件事情,她比丈夫更有資格做決定。

安:「我比較懂房地產和投資。巴伯不太懂這些東西。」

柯恩:「你說,比較會做決定的應該是一家之主,對不對?」

安:「是的。」

柯恩:「你也說,你比較擅長在金融和房地產方面做決定,對不對?」

安:「是的。」

柯恩:「那麼,誰應該做這些決定?」

安:「我應該。」

這樣逐步挖掘與檢視的過程,展現了哲學諮商如何對案主的思維脈絡進行檢視,從而發覺隱藏在推論中的問題。上述的諮商內容僅是這整個諮商過程中的冰山一角。而哲學諮商自然也不會停止在此,接下來是更進一步探問:何以產生這樣的推論?是否有更複雜的情緒或思緒間接助長了這樣的想法?而這一路的反思將直搗與談人最核心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宛若一場自我的探索。而與談者由此熟悉如何運用批判思考進行自我反思,並藉此做出自己的選擇。

古教授提到,以前有些接受諮商的人,在諮商活動結束後,問道:「老師,那您有建議我們回去可以做些甚麼嗎?」他們似乎在求取一個「回家功課」,又或者是一個可以讓他們按照固定步驟操作的標準流程。不過,古教授並沒有真的給予作業。而是請他們回顧,在對話的過程中,他們意識到了甚麼問題?又可以如何解決?

是的,哲學諮商不會給予教條,或任何一套你該服膺的思想方法或行為模式。諮商師會陪著與談者一起思索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最終的選擇權,仍然在與談者手中。也因此,古教授說,與其說是諮商師,或許更像是導師或是協助者。因為我們目標在於幫助訪談透過自己的力量建構出答案,而非給予答案。

與心理諮商的差異

古教授認為,哲學諮商與心理諮商最為關鍵的差異,在於帶領與談者進入批判性的層次。這是以哲學思辨性為基礎的哲學諮商,所獨有的特色,也是心理諮商較為乏力的一塊。

有賴於對智慧的愛與追求真理的執著,哲學家們鍛鍊出相當卓越的理性能力,加以各種哲學理論在人生各式問題上的剖析,使得他們在思路的釐清及耙梳有過人之處,更能與心理諮商在理情分析上一較長短。以此來說,在諮商的過程中,兩者或許在某些方法上有重疊之處,但帶領與談者進行反思與批判,卻是哲學獨有的。

對哲學諮商的懷疑與批判

一般人對於哲學或者是哲學學習的想像,常是對於哲學經典的崇拜,無論是高深莫測的哲學理論,或是種種絢爛的哲學思想。而對於哲學諮商總是充斥著思想與理論的誤解,古教授認為便是從這種想像中過渡而來。
事實上,不管是何種思想,在整個諮商的過程中,都只是一種輔佐工具。它可能剛好跟與談者所論及的問題相似,而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又或是給人以全新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但如前述所提及的,諮商重視的是引導個案反思並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而非給予答案,哲學理論和思想自然不會成為教條般的解方。而最終該如何選擇與面對,則由與談者全權掌握。

哲學諮商有醫療效果?聽到這個疑問,古教授解釋道:「哲學諮商並非在從事醫療行為,自然不會也不該宣稱具有醫療效果。」所謂的醫療行為,意味著將對方精神或是心理上的需求,視做一種失序或疾病看待,在這樣的觀點之下,「對話」也不過是一種適合的「藥物」罷了。然而,即便是在心理諮商學界所主張的人文治療 (humanistic therapy),也不再主張所有的精神或心理問題都只能用失能或是正常與否來描述,他們轉而注重個案對自我的理解與實現。而哲學諮商正是提供自我反思的工具,對哲學家而言,人所遇到的諸多問題,關鍵在於陷入不當的推論框架或是概念模糊中,導致自身陷入兩難或是危機的處境。也因此,哲學諮商所進行的是一種思慮梳理的過程,而非醫療行為,便不會有所謂的醫療效果。

哲學諮商的發展概況

台灣目前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從事哲學諮商的推廣與相關服務。該協會不僅辦理相關講座,也有相關的培訓課程與工作坊。目前許多國家也都有相應的協會與服務,例如:美國的國家哲學諮詢協會 (National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ssociation),加拿大、德國……等國也都有相應組織。如果對哲學諮商有興趣,古教授認為,除了不可或缺的哲學背景與哲學諮商課程,心理學及心理諮商的課程也值得進修。兩者相得益彰,將諮商的效果發揮得更為全面。

哲學諮商會成為心理諮商外的另一種選擇嗎?它值得信任嗎?它也許不若心理諮商的溫柔,總是直擊人們心中的想法;比起解方,似乎又更像是惱人的「牛虻」。但,在那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也許正蘊藏著改變的契機。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