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考,常透過寫作的方式留下痕跡,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哲學人透過閱讀彼此的著作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由此激盪出更深刻的哲學思想。透過文字將思維具象化,不僅可用來與他人進行抽象觀念的交流與溝通,某種意義上也是與自我的深度對話。就此而言,哲學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思考,更是培養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 的最佳途徑之一。
將自己腦袋中的思緒付諸文字,能讓想法成為客觀化的對象,有利於思考者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後設思考。對於思考者來說,面對一個(哲學)問題的思索,往往需要透過寫作來整理原本雜亂無序的想法,因為文字能暫時性地標定出思考者當下的論點,方便思考者進行再次思考與統整。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有助於我們檢視邏輯謬誤、釐清模糊論點,並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身盲點,進而建構更嚴謹的論證,而這正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我們能透過哲學性的思辨寫作,認識到自己的想法,以及達成完善論點的目標。
因而,哲學思考中的深度與清晰度,主要來自於哲學寫作的實踐。可以說,哲學思考就是哲學寫作——思考者透過哲學寫作來進行哲學研究,哲學寫作也是哲學思考的成果。即使在影音與 AI 盛行的時代,這種透過書寫來精鍊思想的活動,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價值,甚至可視為人類獨有的深刻特質。
臺灣的哲學寫作競賽
哲學寫作因此值得每個熱愛思考的人參與,不會是哲學研究者的專屬活動,每個人都能透過哲學寫作來認識自己、了解世界、豐富心靈。
在臺灣,哲學寫作的獎項並不多,雖有哲學社群設立的獎項,如台灣哲學學會承辦的〈南海哲學論文獎〉,但其宗旨在於「促進哲學研究、獎掖後起之秀,特別針對博士、碩士與學士階段之研究成果」;而〈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則只限於臺大學生參加,兩者都不是為了鼓勵一般大眾進行批判思考或獨立思考。
提倡獨立思辨的青少年哲學論說文競賽
此情況在 2020 年有了轉變,該年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開始舉辦「PHEDO哲學獎」,鼓勵高中生「透過嚴謹的寫作與推論,勇於提出個人獨立思考後的觀點」。無獨有偶,哲學新媒體也於當年開始舉辦「臺灣青年哲人獎」的哲學論說文競賽,將「哲學寫作」帶入臺灣社會,特別是臺灣青少年的視野中。「PHEDO哲學獎」在舉辦兩屆後停辦,「臺灣青年哲人獎」則在 2025 年邁入第六屆賽事。
為了鼓勵高中生發揮獨立思考的精神,〈PHEDO哲學獎〉沒有太多投稿格式的規定,僅有 3000~5000 的字數限制。〈臺灣青年哲人獎〉則有提供投稿的「寫作指引」範本,但並未限制僅能以此方式寫作。此外,對於來稿的引文和引用(包含使用生成式AI的引用),該競賽有明確的格式規定,是參賽者需要注意的地方。此外,投稿字數限制在 3000~3500 字之間,則考驗參賽者能否在字數內確立討論的方向,並提供深入的評析與自己的獨特觀點,展現出哲學論述的能力。
競賽題目方面,兩個競賽都會訂定當年度的哲學主題後訂出數個題目供參賽者選擇。〈PHEDO哲學獎〉會針對當年度主題,分成科學方法類、文化與社會類、科學方法類,各一個題目,並提供關於題目的進一步闡釋,讓參賽者有個大概的理解方向。〈臺灣青年哲人獎〉的競賽題目則僅針對當年度競賽主題,提供三個競賽題目,且沒有任何其他解釋,參賽者須自行針對題目進行詮釋與理解,可以說從題目解讀就開始考驗參賽者解析問題的哲學能力。此外,該競賽也特別著重參賽者的哲學原創性。
這兩個哲學寫作獎項於臺灣哲學普及的推廣上具有重大意義。這除了展現臺灣社會對批判思考與理性思辨的興起與重視外,也是哲學人試圖跨出舒適圈,與社會大眾建立溝通橋樑的里程碑。透過這樣的競賽活動,喚起社會大眾對哲學的好奇與關注,讓年輕學子,乃至一般人有機會了解哲學思辨的意涵、並親身投入哲學思辨的活動。
走出象牙塔:面向社會的哲學寫作徵稿
除了針對青少年的哲學寫作競賽之外,2024 年開始也有團體單位開辦了針對一般社會大眾和不具哲學背景學生舉辦的哲學寫作競賽。其一是為紀念臺灣分析哲學家林正弘的「林正弘哲學創作論文獎」、其二則是政治大學哲學系與學生會主辦之刊物徵稿「新哲人:解蔽&創發」。
「林正弘哲學創作論文獎」由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與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 (LMPST Taiwan) 聯合創設,其徵稿宗旨是透過哲學創作「建立台灣自己的哲學創作傳統。」
根據此獎之徵稿說明來看,該獎項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及哲學性的思考和論證,也就是期待參賽者能針對一個哲學問題或觀念,不依賴單一既有的學派或理論,由創作者進行獨立運思寫作,提出具原創性與說服力的「哲學創作論文」(philosophical essay)。由此可推知,該獎項鼓勵作者用高度抽象的哲學思考來分析臺灣社會議題,雖開放給所有對哲學思考寫作有興趣的投稿者,但某程度上較像鼓勵哲學專精者投入生活議題來進行深入思考,實現某種走出象牙塔的哲學踐行。這種期待臺灣的哲學人能對在地社會做出貢獻的願景,頗有十八世紀法國第戎科學院學術論文競賽的味道——邀請對哲學思考有興趣的公眾就社會議題進行辨證。
《新哲人》是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創立的學生年刊,其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之學術能力,並維繫國內外哲學研究之社群。」因此其徵稿包含了兩部份,其一是類似〈南海哲學論文獎〉,針對臺灣國內之研究生的論文比賽(一樣不限哲學所論文),另一部份就是向所有人開放的,哲學性的多元創作「解蔽&創發」單元。「新哲人:解蔽&創發」的最大特色在於不限文字表達形式,讓思考者能夠自由地發揮其創意來表達其哲學思想,有利於不擅嚴格哲學分析寫作形式的其他哲學創作者,某程度上可能更考驗思考者的思辨能力。舉凡詩文、時事評論、哲學普及、學術報導、學術隨筆、小論文、書評、國科會大專生計畫研究成果、甚至漫畫、攝影、繪畫等藝術創作,通通收稿,可看出這個徵稿活動跨領域、跨學科與開放多元的企圖心。
要思考就要書寫
哲學寫作是鍛鍊批判性思維、深化思想的絕佳途徑,要向大眾推廣理性思辨,舉辦哲學寫作競賽是方法之一。不可諱言,哲學寫作有一定的困難度,與臺灣義務教育中的國文科寫作並不完全相同,也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進行推廣。相較於其他領域的寫作競賽,臺灣的哲學寫作競賽還在初期發展階段,近年臺灣各類哲學寫作獎項的湧現,不僅為哲學開闢了與社會對話的橋樑,更鼓勵大眾透過嚴謹的書寫來進行深度思辨。這樣的寫作活動,除了作為哲學普及的進路之一外,也能促使知識份子,乃至有識之志士透過寫作來與公眾對話交流,注入理性思辨能量,促進臺灣邁向更多元與成熟社會。
競賽名稱
(主辦單位) |
目標對象
|
提交類型
|
語言
|
參考投稿時程
|
主要獎項
|
臺灣青年哲人獎(哲學新媒體)
|
15-19歲青少年(不限國籍) |
哲學論說文:3,000~3,500字 |
繁體中文 |
6月-8月(2020~至今) |
獎金與獎狀 (首獎 NT$15,000、佳作7,500元) |
PHEDO哲學獎(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
就讀台灣高級中等教育之學生(含高三應屆畢業生,以及國三應屆畢業生) |
哲學論說文:3,000字~5,000字 |
繁體中文
|
9月~10月截稿(2020~2021) |
獎金與獎狀(三子題分設首獎壹名,獎金壹萬元;貳獎兩名,獎金伍仟元;參獎兩名,獎金參仟元。 |
林正弘哲學創作論文獎(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與LMPST Taiwan)
|
對哲學思考寫作有興趣者 |
哲學創作論文(philosophical essay):5,000-30,000字 |
中文 |
8月30日截稿(2024~至今) |
正獎五萬元,貳獎三萬元,參獎二萬元,佳作獎一萬元。 |
新哲人:解蔽&創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
研究生、大學生 |
詩文創作、時事評論、哲學普及、學術報導、學術隨筆、小論文、書評、國科會大專生計畫研究成果等各類文章,乃至攝影、繪畫等藝術創作等主題涉及哲學相關領域皆可(三萬字以內) |
中、英文 |
3月-6月(2024創刊) |
|
※ 本表僅供參考,各競賽之詳細辦法與細節,請洽各主辦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