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 2015 年 10 月 25 日)哲學新媒體嘗試性地舉辦了一場哲學諮商的講座活動。與前次談愛講座 I ,【愛,不愛:談柏拉圖《費德羅篇》與《饗宴篇》】,直接傳授柏拉圖之愛的心法不同,這次講座活動是請大家來聊一聊自己心中所想的「愛的真諦」。
本次活動總共有 16 人報名參加,包含了學生、唸過哲學的朋友、以及社會人士。最後總共有 12 人參與本次活動。活動由哲學新媒體創辦人之一的TKY 揭開序幕,接著由擁有哲學諮商師執照的黃璽宇帶領與會者進行今天「人人都是蘇格拉底」的活動——蘇格拉底的對話:愛。
哲學諮商的意涵與方法
講師黃璽宇首先向大家介紹哲學諮商的概念、以及相關的發展歷史,讓與會者能快速掌握到「哲學諮商」的意義。
大致瞭解西方哲學的人,可能會認為「哲學」作為知識的一個學門,是一種高度使用理性來進行純粹邏輯推論以構作抽象理論的東西。這種印象下的「哲學」,很容易讓一般人認為哲學是一種追求完美觀念的思考活動,而和我們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有段不小的差距。「哲學諮商」(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是一種試圖打破這種印象的哲學對話活動。
哲學諮商興起於 1980 年代的歐洲,由提倡哲學實踐 (philosophical practice) 的阿肯巴哈 ( Gerd Achenbach ) 首創、 1990 年代開始流行於北美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哲學諮商的概念已發展出相關的理論與方法,其宗旨就是用哲學來幫助人們面對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難題與困擾。一般人沒事不會去學哲學,因此若想要以「哲學」的理性方式來面對個人或人際間的困難時,自然地就必須要尋求哲學專業者的協助。
那麼學了一堆哲學知識的哲學專家,要怎麼「用哲學」來幫助需要的人們解決他們的難題呢?顯然地,教大家背誦哲學知識並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但是透過聊聊我們所困擾的問題,哲學專業者就能應用所學來幫助大家形構出自己的具體想法、達到解決自身困惑的目的。
這種利用對話過程來催生出想法或共識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街頭上找人聊天的蘇格拉底。也因此這種方法也被稱作是「蘇格拉底對話法」,或者哲學史課本上所謂的「產婆術」。
哲學諮商的進行步驟與討論的基本原則
首先選定討論主題,然後請大家分享與自己親身經驗有關的相關事件來進行後續一連串的討論。每一組都會有哲學專業者陪同討論,協助適時提醒討論夥伴們是否離題、並協助統整大家的想法,以利整個討論的進行、達到小組對該主題的定義和意義有所理解的目的。講師璽宇也特別提醒大家,今天的討論需秉持尊重彼此、專注聆聽、自由開放、澄清問題、不涉批判、合作思考、活潑自在等大原則來進行。
「愛」的內涵豐富而多元
由於當天活動的討論主題已先設定為「愛」,一開始講師先請大家聊一聊看過的有關愛的電影做暖場。與會者們七嘴八舌提了許多心目中有關愛的電影,像是〈刺客聶隱娘〉、〈灣生回家〉、〈控制〉。從與會者所提出的這些電影,講師引導大家去思考「愛」的可能面貌,並指出它事實上是非常多元和豐富的,從愛的對象、至少可以區分出愛情、親情、友情、乃至國家之愛。從愛帶給人的感受上又可以細緻地區分出慾望、快樂、幸福……等各種情感。在初步討論了愛的概念之後,接著就開始進入今天的重頭戲——自由選擇促進員以形成討論小組並分頭進行個別的分組討論。
分組根據自身經驗討論產生對愛的定義
其中一組選定了以宗教經驗作為討論例子,他們討論出來的「愛」是一種包含不同階段的、全面性的過程和感受。這個定義以「幸福」為核心,搭配愛之歷程中所會經歷到的過程,如動情、包容、接受、去我執、付出、成全……等等不同階段所展現出來的面貌,來定義愛;另一組則通過討論,催生了一個相對普遍的抽象定義:愛是先建立關係、透過溝通達到理解、並持續包容的過程;最後一組則從討論夥伴們不同的戀愛經驗,發掘了關於愛情的一系列指導守則,如:對對象好、願意努力持續付出、願意重視對方需求做出調整……等等。
與澆頭合照留念及自由聚會
按照哲學新媒體活動的往例,自由聚會時間都有戴澆頭合照的趣味活動。不少與會者爭相戴著澆頭、擺出姿勢合照。此次活動就在笑談聲中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