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民主社會如何成為公民共同體?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座談】民主社會如何成為公民共同體?

時間與地點
時間: 2022-08-27 (週六) 14:00 to 16:00

主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歐美研究所所長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民主社會崇尚自由平等與多元價值,但是要怎麼處理不同價值觀點之間的紛爭與衝突?哲學家一般是要求公民拿出理性,好好講道理協商,避免使用暴力或操弄來解決問題。但是碰上無法光靠講理、彼此甚至無法理解對方的深度歧見——如同性婚姻、民粹抬頭,乃至統獨問題——時,價值多元的開放之中亦潛藏著社會對立、民主自毀的因子。面對近年來國際上民主倒退的現象,臺灣可以如何應對?

《公民哲學》
《公民哲學》一書中,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鄧育仁一方面使用西方的理論資源來釐清問題,另一方面嘗試用臺灣在地所承傳的古典智慧來化解多元困境帶來的危機。從儒學角度出發,公民哲學強調以故事地位面對深度歧見,透過重新框束問題的方式找出新的切入點,打開調節(而非解決)歧見雙方的新視野。鄧育仁深入探討羅爾斯德沃金構思建構正義社會的原則,並使用珀爾的因果理論提出批判性的分析,加上儒學與道家的實踐智慧,嘗試從民主社會常見的「多元價值」與「命運共同體」政治想像中,凝煉出一個「公民共同體」。

《公民哲學》出版之後,鄧育仁在哲學新媒體發表新作〈公民哲學之對話中國〉系列文章,從民主國家的內部議題看向國際關係。他剖析羅爾斯在《萬民法》中證立國家治理與國際關係的論證與原則,指出臺灣作為一個身為民主國家卻沒有國際地位、同時飽受戰爭威脅的「艱難國度」,該如何修訂《萬民法》的原則才能將之納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他也針對該臺灣如何在美國與中國兩者的衝突中自處和選擇,以及如何立足臺灣、對話中國的條件,提出許多批判性的分析與建議。

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們將訪談鄧育仁研究員,深入討論《公民哲學》與〈公民哲學之對話中國〉的內容,以及它們對臺灣民主社會的啟示。

東亞哲學家系列訪談

〈東亞哲學家系列訪談〉是哲學新媒體在 2021 年發起的一個報導專題計劃,透過線上訪談重要哲學學者,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研究主題和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每次會邀請一位嘉賓擔任主講人,由一位哲媒作家擔任訪談人,由訪談人負責向主講人提問。訪談影片將會另外製做成系列報導,在哲媒網站上公開。

線上訪談活動開放聽眾報名參與,可以在訪談結束後向主講人與訪談人提問討論。有意參與的朋友可在下方表單中報名與事先提問,報名成功者將會收到 Webex 線上會議室的連結與密碼,於活動時間進入會議室。

  • 名額:50 人
  • 報名截止:2021/8/26 23:59 或額滿為止

嘉賓簡介

鄧育仁,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歐美研究所所長。曾任科技部人文司司長、國科會人文處處長、國科會人文處哲學學門召集人。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執行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和特約研究計畫等殊榮。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隱喻、心靈與語言哲學、認知科學的哲學等,著有專書《公民哲學》、《公民儒學》

訪談人簡介

蘇子媖
蘇子媖博士,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儒家哲學,博士論文研究臺灣儒學,近年來開發兒童哲學引導。哲學新媒體專欄作家,為推廣儒學而製作了 Podcast 〈儒花儒花幾月開〉、〈儒學流言終結者〉以及〈超驚嚇中國哲學〉等節目。

 

報名時間已截止,停止接受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