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問柏拉圖「愛」為何物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問柏拉圖「愛」為何物

「愛」是什麼樣的東西?一種吸力?一種情感?還是只是幻覺?是一種讓人瘋狂的經驗,還是讓人追求更好的力量?由哲學新媒體主辦,於上週日(2015 年 9 月 20 日)午後舉辦了一場「愛,不愛」的講座活動,邀請了團隊夥伴,留法博士生孫有蓉,從柏拉圖的對話錄的《費德羅篇篇》與《饗宴篇》來探討「愛」的本性。當天有 35 人參與,聽眾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和研究生、一般上班族、店長、助理、退休人士,...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愛」是什麼樣的東西?一種吸力?一種情感?還是只是幻覺?是一種讓人瘋狂的經驗,還是讓人追求更好的力量?由哲學新媒體主辦,於上週日(2015 年 9 月 20 日)午後舉辦了一場「愛,不愛」的講座活動,邀請了團隊夥伴,留法博士生孫有蓉,從柏拉圖的對話錄的《費德羅篇篇》與《饗宴篇》來探討「愛」的本性。當天有 35 人參與,聽眾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和研究生、一般上班族、店長、助理、退休人士,與會者背景非常多元。

《費德羅篇篇》與《饗宴篇》中關於「愛」的論證

參與聽眾多元,各年齡層皆有。
孫有蓉的專長是哲學史、古代哲學與柏拉圖,正在巴黎第一大學(索邦)攻讀博士,論文主題即是柏拉圖思想。本次講座內容透過有蓉對這兩篇對話錄的論證整理,向聽眾呈現柏拉圖對「愛」的分析,釐清了柏拉圖對「愛」的看法。

講座以「愛的本然 (nature of love) 為何?」這個問題討論起。我們可能會認為愛是一種「想要的慾望」(Desire)、「吸引力 (attraction)、「關係」(relation) 或「衝動」(impulse)。然而從對話錄的內容來看,以上這些對「愛」的詮釋,可能會導致一些邏輯矛盾或是我們不想要的後果。

主講人接著從以上這些對愛之本然的看法,討論愛所帶來的效應 (effect of love)。我們可以發覺,愛會帶來一些好的效應,譬如繁衍、勇氣、互補性、圓滿等等,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不理性、壞的後果,譬如衝動產生的錯誤判斷、將愛的對象變成的工具……等等。

破除對柏拉圖的誤解

柏拉圖對話錄《費德羅篇》與《饗宴篇》中涉及的相關概念。
面對這些愛的種種特徵和現象,柏拉圖如何來解釋愛的概念?這裡,講者從愛之對象的分析指出,「愉悅」與「美」作為愛的對象 (object of love) 將可能導致「愛」是不愉悅、不美的,等等奇怪的邏輯結果。因此,根據柏拉圖,這不可能是對愛的正確理解。

這裡她特別澄清了一般人對柏拉圖的誤解。一般人對柏拉圖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柏拉圖式的愛情」(Platonic love),以為柏拉圖主張愛的真正對象,應該是理型世界中的事物,而非世俗中的個別對象。但是講者指出,從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論證來看,愛是從物質美到知性美的過程,愛本身並沒有理型。

那麼究竟柏拉圖之愛的具體內涵為何?

愛是不斷對更高價值的共同追求

「愛,不愛」講座,講者風采,攝於20150920。

主講人從三張圖片依序解析了「柏拉圖之愛」的真諦。第一張圖用來表示一般人對愛的看法,我們普遍會認為,相互吸引的愛人是處於眼中只有對方的情境中。而對柏拉圖的一般理解會認為他主張真正的愛是兩人對愛之理型的掌握與追求。然而根據有蓉的看法,柏拉圖對「愛」的觀點是更為複雜的,也不是只有精神層面的追求。對柏拉圖來說,愛具有不斷變動的動態特徵,簡單來說,愛是身處其中的人不斷對更高價值進行共同追求的動態過程

在此意義下,相愛的兩人並非各自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愛之理型,而是具體透過彼此而看到有價值的目標,並願意共同追求該目標的狀態。這顯示了柏拉圖的愛不會只有精神層面,而會包含透過物質層面來看到真正具有價值的理型這一個面向。

除此之外,有蓉也強調,「愛」作為共同追求相同目標的狀態是動態的過程,亦即目標本身會不斷變化,因此我們無法具體說出愛的對象為何。然而,不管目標如何變動,構成愛的動態結構是恆定的。柏拉圖對愛之本然的想法,正是能呈現出愛之本然的這個動態結構本身。

柏拉圖之愛的時代意義

「愛,不愛」講座的主講人。

經過約兩個小時、有蓉嚴謹呈現對話錄中的論證後,現場聽眾都若有所思,各自有不同的收穫。問答時間,與會者也針對聽不太懂的部份、日常生活中對愛情的困惑1等多方面的疑惑進行提問和討論。

最後,講者從希臘城邦的社會文化背景層面,講述了「柏拉圖之愛」的時空脈絡。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愛」的經典範例是成年男子與少男(長出鬍鬚之前的少男)之間的愛。因為該關係會特別凸顯「愛」所具有的「愛慕」、「引領」、「成長」與「純潔」等重要的本然特徵。此外,城邦的穩固也依賴在公民的互愛上,因此「愛」對希臘城邦的維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現場與會者與頭戴哲學新媒體吉祥物澆頭的合照。
不管發展出柏拉圖之愛的時空背景為何,通過有蓉闡釋的柏拉圖之愛,無疑地也適用於現代社會。愛的真諦不在於其中的對象是男是女、也不僅止於愛對我們所造成的種種效應、更不是特定的固定對象,而在於世間有情人們具體實踐出愛那種螺旋向上的結構。

自由聚會盛況

講座結束後是哲學新媒體例行的自由聚會時間,現場討論熱烈、哄哄之聲不絕於耳。聽眾、講師與哲學新媒體成員就搭配著有蓉親自製作的法式點心瑪德蓮,天南地北地聊。現場也同時進行與哲學新媒體吉祥物—澆頭—的拍照活動。

主講人精心製作的法式點心,瑪德蓮。根據現場與會者的說法「非常好吃!」。
根據記者的明查暗訪,部份聽眾表示,講座內容非常專業,有些哲學術語似懂非懂,影響了理解;不過也有聽眾表示自己有先讀過《對話錄》,聽完講者縝密的論證整理之後,收穫非常豐富,是非常棒的體驗;更有聽眾直接當著講師的面說「我覺得妳講得很好~~!」。

約莫五點多左右,活動就在此熱鬧氣氛下圓滿結束。哲學新媒體談愛講座系列未來還有兩場,敬請期待!

  • 1. 例如有聽眾提問「你對精神外遇的看法?」。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