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哲學】那些找死的哲學家們 | 哲學新媒體
泛哲學

那些找死的哲學家們

塞內卡論自殺
在斯多噶學家眼中,自殺並非不義或怯懦之舉。那麼,若以不排斥自殺為前提,它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被合理化?

您在這裡

難度:
2

自殺一直都是哲學家感興趣的議題。不可否認,現代社會傾向反對自殺——試著在瀏覽器上搜尋「自殺」,第一個跑出來的就是 1995 專線。此外,有在網路串流平台上看過電影或影集的人也會知道,只要影片內容涉及自殺,都會在一開始顯示相關警訊,甚至加上防止自殺的管道。這些防止自殺的舉動,正呼應某些哲學家的看法:對他們而言,自殺永遠是錯的。不過,你可能沒有想過,有些哲學家不但不排斥自殺,還將它視為自由的無上條件。

Seneca 塞內卡
Seneca, 4 BC – AD 65
塞內卡 (Lucius Annaeus Seneca the Younger) 肯定在上述名單之中。有趣的是,在他所身處的古羅馬時期就充斥著不少著名的自殺案例,有些根本勘列海龜湯等級——像是著名的小加圖 (Marcus Porcius Cato Uticensis) 試圖一劍刺穿身體卻失敗,被親友發現時立刻找來醫生想要縫回他的傷口。小加圖卻一手推開醫生,把自己的內臟挖出來,才終於死亡。此外,還有像是季蒂昂的芝諾 (Zeno of Citium)、克里安西斯 (Cleanthes) ,或是帕奈提烏斯 (Panaetius) 等斯多噶主義學家都是以自殺作結,塞內卡自己也不例外,在割開自己的血管後,躺在裝滿溫水的浴缸內慢慢失血而死。

在斯多噶主義者眼中,自殺並非不義或怯懦之舉。那麼,若以不排斥自殺為前提,它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被合理化?英國學者約翰·瑞斯特 (John Rist) 在其著作《斯多噶哲學》(Stoic Philosophy) 中的〈自殺〉篇探討斯多噶主義對於自殺的看法。以下將依循本書脈絡,聚焦於塞內卡在《道徳書簡集》中的第 70 封信關於自殺的內容。

什麼時候該選擇自殺?

在進入塞內卡的思想之前,我們可以先藉由西賽羅 (Cicero) 在《論善與惡的目的》1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一書中對自殺的討論來理解斯多噶主義的看法:

當一個人了解自己目前的處境包含許多順應自然的事物,那麼活著便是恰當的;當他預見相反的情況時,死亡便是合適的…… 因此,選擇繼續活著或是離開人世的原因完全取決於上述關乎自然的主要事物。2

在斯多噶主義的倫理哲學中,達成幸福 (eudaimonia) 的人生是「順應自然而活」。這裡的「自然」指的又是什麼?根據學者 Tad Brennan 對斯多噶主義的解釋,自然會因事物而異。花、草、樹木、貓、狗,乃至人類的「自然」具有不同的涵義。舉例來說,植物的自然是會追求陽光與水以存續生命。同理,人類除了同樣會追尋食物、溫暖之外,成年之後的人也具有理性的能力。因此,人類順應自然而活即依循理性而活。3

因此,自殺行為是否依循理性的動機是很重要的關鍵。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理性認定在現有狀態下繼續生活已經無法達到幸福的人生時,我們可以選擇自殺。這樣的態度與現代人強調「善終」,或是「有尊嚴的死亡」某方面相互吻合。以安樂死為例,我們會傾向接受一個受到疾病纏身或是被各種痛苦所折磨的人,應有權利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用斯多噶的語言來說,當一個人了解到自己已經無法透過生命的存續達到幸福的人生時,選擇安樂死沒有什麼問題。

塞內卡談生命的質與量

塞內卡在《道徳書簡集》中的第 70 封信中也大篇幅地探討自殺,並提出獨特的看法。首先,他認為生命的品質遠比長度重要的多。

生命重要的不在於有多長,而是有多好。因此,智者活到他應活的長度,而非他能夠活到的歲數。4

由此可知,長命百歲不一定是件好事。重要的不是我們何時死亡,而是我們如何、為何而死。

如同要遠程時我選擇船隻,或是要居住某地時我選擇房屋一樣,符合時宜時我也選擇我的死亡。5

死亡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必要時我們可以選擇自殺,就像我們理性選擇要買哪一棟房子、要搭哪種交通工具上班一樣。值得留意的是,塞內卡並不是在說任何情況下,只要合我意,我就可以選擇自殺。正如前段所強調,自殺還是必須順應理性,受到情緒 (pathê) 驅使而自殺是不可取的。驅使自殺原因的重要性也可以從塞內卡第 58 封信中的文字了解,他說:

如果我發現苦痛會永遠延續下去,我會選擇離開(人世)。但並不是因為苦痛本身,而是因為我知道它將會對我的生活造成阻礙。一個只因痛苦而死的人是弱者、懦夫。但是一個持續忍耐痛苦折磨而生活下去的人是個愚夫。6

自殺作為自由的展現

塞內卡除了延續斯多噶精神,將自殺視為在某些情況下應採取的行動之外,還進一步地將它看作擁抱自由的管道。

沒有什麼比這個永恆法則更好:那就是我們只被賦予一種開啟生命的管道,卻有眾多種離開的方式。7

由上述可知,對塞內卡來說自然包含人選擇何時並以什麼方式死亡的能力,而當人類在運用這個被自然賦予的能力時,便是發揮自由。也正因如此,他批評當時許多擁有知識者會禁止任何形式的自我摧殘,且認為我們都應該等到死亡自然降臨的那一天方能結束生命。塞內卡認為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斷了自己通往自由的路。8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書中獵奇的死亡案例看出他對自由的高度重視。對他來說,依照自由選擇自己的死亡可是崇高光榮的事。為了進入狀況,我們不妨想像羅馬競技場上人獸相鬥的畫面:

從前在角鬥士 (gladiator) 訓練場上有個德國人正在為早上的演出做準備。他藉機尿遁,並偷偷地找了根樹枝,並把用來清理廁所的海綿插到樹枝上,再塞到自己咽喉中,窒息而死。

塞內卡接著讚嘆這位角鬥士。他說:

真是勇敢的傢伙!他真值得選擇自己的死法!……由此你可以知道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死亡的意志……只要我們同意一件事:最齷齪的死亡都比公正的奴隸來得好9

然而,塞內卡也說,正因為你永遠能夠隨時選擇自殺,所以你並沒有抱怨生活的資格。

當我可以離開痛苦、躲避煩惱時,我還需要等待疾病或他人造成的傷害的到來嗎?這是我們不能抱怨生命的理由:它從來不會逼迫任何人做違背意志的事情。10

看來塞內卡十分推崇自殺所富含的自由意義。事實上,瑞斯特也在書中說明,根據傳統斯多噶思維脈絡下,塞內卡對自由的高度稱頌頗為奇怪,其對於自殺方式的執迷和讚頌的態度也是在之前的斯多噶學家中前所未見的。11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都不會與斯多噶主義「順應自然」、或是人類「順應理性」的精神相去太遠。

結語

總結來說,自殺在斯多噶主義思想來看,在某些情況下是被允許,甚至為應該做的事。而塞內卡又為自殺提供更多說明——生命品質的優劣以及自由的展現,都是自殺是否能被合理化的因素。

當然,自殺所涉及的範圍甚廣,絕對不是靠幾位哲學家理論就能處理的議題。時代的更迭也改變了自殺的多重面向,像是醫療科技的發展、人類壽命與生活品質的改變、我們對於心理疾病的認知等等,都會影響對自殺的相關討論。此外,自殺的道德問題也絕對不僅涉及自身,還必須考量他者。有趣的是,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中針對自殺的反思,其蘊含的智慧仍與當今社會的議題息息相關。

  • 1. 此書有時也會被譯作《論目的》或《論道德目的》
  • 2. 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 III, 60-61.
  • 3. Brennan, T., 2005, The Stoic Lif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55-156.
  • 4.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LXX.4
  • 5. Ibid., LXX.11.
  • 6. Ibid., LVIII.36.
  • 7. Ibid., LXX.14.
  • 8. Ibid., LXX.14.
  • 9. Ibid, LXX.20-21.
  • 10. Ibid., LXX.15.
  • 11. Rist, J. M., 1969, Stoic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48-249.
台大工管系畢業,現居美國從事資料分析。沒有哲學背景,但對哲學情有獨鍾。喜愛辯論和嘗試新事物。    ... 更多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1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