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
訂閱哲學新媒體
訂閱者
哲學星座測驗
課程
活動
»
活動
»
讀書會 (155)
思想之間 (45)
哲學相談室 (45)
講座 (74)
桌遊 (69)
課程 (34)
哲學營 (16)
座談 (11)
聚會 (8)
競賽 (6)
線上活動 (26)
臺灣青年哲人獎
合辦活動 / 課程
報導
»
哲學現場
哲學異語
哲學焦點
國際編譯
訃聞
專欄
»
專欄
»
時事評論
泛哲學
書評
影評
劇評
專題系列文章
頻道
»
Podcast | 廣播
»
一口哲學書
哲學漫遊
超驚嚇中國哲學
»
超驚嚇新儒家
超驚嚇臺灣儒學
儒學流言終結者
冰的哲學
儒花儒花幾月開
你的煩惱很哲學
哲學的眼睛看世界
訪問報導
影片
»
哲學床邊談,甜甜的
東敲西推
年度紀錄
現場直擊
短片
梗圖 | 漫畫
»
哲學歪語錄
哲人色相
哲學家遇到鬼
哲人之死
澆頭牌愛福好
哲學長輩群組
深度哲學梗
空想哲學雜誌
故事 | 小說
»
哲學家的世界
哲學異次元
»
午茶前的尤里西斯
成王記
於是撒旦如是說
那些年的雅典
極短篇
書籍
»
童書
漫畫/繪本
小說/故事
哲學普及
哲學教育
哲學概論
哲學經典
考試用書
學術專業
哲學跨領域
人物
格言
購物
關於
»
哲學新媒體
團隊成員
聯絡
加入我們
投稿
»
哲人來稿
哲學補完計畫
FAQ 常見問題
»
訂閱制 (10)
訂閱回饋品 (2)
線上課程 (4)
會員權益 (4)
會員網站功能 (10)
其他 (6)
登入
搜尋表單
搜尋
訂閱
課程
活動
報導
專欄
頻道
購物
關於
您在這裡
首頁
他者
來稿
評陳康寧《哇!原來哲學真的「無用」!》
從書中所列主題、分類與行文來看,不論是作者強調傳統儒家的價值內涵,或是當代社會的哲學思潮,...
by:
哲學新媒體
, 02/14/2025 - 12:00
影評
《絕命毒師》:大毒梟墜落的哲學意義
列維納斯對於存有論的批評
《絕命毒師》的故事的設定,蘊藏不少海德格的存有論的影子。作為海德格的對手的列維納斯,認為海德格的存有...
by:
John
, 08/15/2023 - 12:00
哲學現場
莊子與尼采的跨文化對話
《內在他者:莊子·尼采》新書座談會
劉滄龍將十幾年來,對於莊子和尼采這兩位哲學家的哲學研究成果集結出版成《內在他者——莊子‧尼采》一書...
by:
Lynn
, 06/23/2022 - 11:00
書評
馴養你的玫瑰花吧!
評釋韓炳哲《愛欲之死》
作為《透明社會》與《倦怠社會》的續作,韓裔德籍作家韓炳哲在《愛欲之死》中繼續批判著當代主流價值觀的新...
by:
chaochin.chan
, 06/01/2022 - 12:00
來稿
重估美學的政治嘗試
讀劉滄龍《內在他者:莊子・尼采》
在東西方文化中,莊子與尼采可說是各自代表著兩個最魅力無窮的哲學異類,從坊間流傳的各種「超譯」、「...
by:
哲學新媒體
, 05/18/2022 - 12:00
影評
女人與車子性交《鈦》恐怖?
談肉體、性與暴力
肉體/身體會帶來什麼樣的恐怖?它又與我有什麼關係?本文由哲學家沙特針對身體的探討出發,擴展至波娃針對...
by:
賴怡禎 Hilary Lai
, 05/16/2022 - 12:00
書評
《如何閱讀一本書》:重拾對他者的重視
閱讀就是對他者的解碼
《如何閱讀一本書》要傳達的,正是面對複雜的整體,也能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將它拆解,從中理出個所以來。寫筆...
by:
John
, 04/04/2022 - 13:00
來稿
動物的臉
《就算牠沒有臉》文摘
當我們為了維持自己比較輕鬆、沒有情感與道德負擔的日常,而否定動物感受的能力,...
by:
哲學新媒體
, 10/27/2021 - 07:00
來稿
在永恆的臨在中,你永遠不死
《臨在與不死》推薦序一
「去愛一個人,就等於對她說:你永遠不死。」《臨在與不死》,為馬賽爾而言,...
by:
哲學新媒體
, 09/29/2021 - 07:00
書評
他者的驅逐:今日的社會、感知與溝通
韓炳哲關懷的不只是那些抽象的哲學問題,而是觸及到人的日常生活實踐,例如我們的感知與溝通如何在今日的社...
by:
夏逸平
, 07/07/2021 - 07:00
泛哲學
透明社會的透明人
現今社會處處要求「透明」,似乎透明能解決一切問題。旅居德國的韓裔學者韓炳哲在《透明社會 》一書中卻主...
by:
chaochin.chan
, 11/18/2020 - 12:00
來稿
隱喻與建築——柄谷行人論「他者」
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推薦序
柄谷行人在《作為隱喻的建築》一書的英文版序言中,很明確指出,他在此書中所要做的,即是「...
by:
哲學新媒體
, 06/17/2020 - 12:00
頁面
1
2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訂閱
課程
活動
報導
專欄
頻道
購物
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