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這張照片,你會想到什麼?
也許是「哇,應有盡有的賣場」,或是「天啊我有密集恐懼症」。也可能有「會製造很多塑膠垃圾」的想法。但,這麼多東西從哪來?
答案是消費主義。
1/11 下午 Fooding 餐廳的 open house 課程,由哲學新媒體成員莊元輔帶領大家討論環境哲學,從「看見台灣」開始談起。
齊伯林《看見台灣》透過空拍影像,記錄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看到的風光。然而,它同時也使我們看見,當人類只專注於自身時所造成的結果。莊元輔分享,以前的淡水河,奇臭無比,沒人敢靠近。而現在卻能看見渡輪在上面行駛,他感到不可思議。這代表我們看到並改善某些環境問題。但在《看見台灣》中卻又可以看到五股地區的河水呈現紫紅色。顏色的來源是附近的工業廢水,至今卻還查不到確切的源頭。
環境倫理
為什麼淡水河可以從臭氣沖天到藍色公路,而五股地區的河水卻被紫紅色所掩蓋?「人類中心主義」也許是一個理由。為了發展經濟,人們不屑一顧的公共財也能變黃金。經濟發展並不是壞事,但「外部效益」及「外部成本」,也該被考量。淡水河的例子看起來對環境友善,說穿了,是因為它能帶來久遠的效益,人們願意主動靠近。然而五股地區呢?污染到一定的程度,附近的居民就有可能離去。
除了「人類中心主義」能做為價值判準,還有其他的價值觀能提供我們做決定嗎?莊元輔提到,「動物倫理與生命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也是我們討論環境倫理時,常用的觀點。「我們該有動物園、海洋公園嗎?」這是推己及人,把我們定義所謂有生命的個體納入考量後,所可能發出的疑問。至於生態中心主義,莊元輔分享一個例子:某地有許多鹿,多到植物、草都被吃光。該地蟲、鳥無法生存,漸漸荒蕪且失去生機。這時把狼群放進去,讓牠們捕殺鹿。該地慢慢恢復原來的樣貌。那麼當初到底該不該放狼進去,殺死鹿?
「自然環境、非人生物等,除了工具性的價值外,還有其他價值嗎?」更進一步,莊元輔拋出問題,從與會者的答案裡,同樣驗證其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
「問題中對價值的定義,其實就隱含人類中心主義的想法。」
「就像蝴蝶效應,你不知道對他們的任何作為,會在某個未來的某地產生影響。因此我認為他們還是有所價值。」
「其實很難找到沒有價值的東西,就算是一棵樹,你也可以觀賞它。」
消費主義
回到最一開始的圖片。工業革命引發的消費主義,其實是一種價值與生活方式。大量生產、快速便利的生活,世界正依附著它運轉。綠色和平組織提出一個比喻:若地球 46 億年轉化為 46 年的單位,人類只存在 4 個小時,工業革命則是 1 分鐘;地球上一半的森林卻在這 1 分鐘之內消失殆盡。莊元輔提到,消費主義煽動及刺激我們的消費欲望,使我們永遠不滿足。
環境保護跟經濟發展真的相違背嗎?永續發展是不可能的事?也許淡水河及五股地區是很好的例子,它讓我們看到不同價值的選擇將會走向怎樣迥異的結果。
這是我們看見的台灣。你看見什麼樣的台灣呢?
*本文同步發表在跨科際學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