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韋伊是尤太裔法國哲學家,她的哲學是跨領域的。她對真理與正義的持續渴求,引領她同時走向精英學院與工廠樓層、政治上的實踐與精神上的獨身。在不同的時期,她曾經作為一個運動份子、和平主義者、鬥士、神祕主義者,以及流亡者;但總的來說,就她對世界的探究以及對良善的傾向而言,她一直是個哲學家。
西蒙.韋伊是尤太裔法國哲學家,她的哲學是跨領域的。她對真理與正義的持續渴求,引領她同時走向精英學院與工廠樓層、政治上的實踐與精神上的獨身。在不同的時期,她曾經作為一個運動份子、和平主義者、鬥士、神祕主義者,以及流亡者;但總的來說,就她對世界的探究以及對良善的傾向而言,她一直是個哲學家。
她的作品有著刻意的矛盾但展現出驚人的明析性。這些作品關注與整合價值,卻不是系統性的。韋伊的作品主要由她對幾部古希臘文獻、畢達哥拉斯的幾何學公式的翻譯與評論的散亂筆記,以及對她在工廠之日常工作的詳細描繪所構成;其他作品還包括她寫給政治、工業與宗教領袖的信件,以及打算寫給大學裡的學生、激進份子、工廠工人以及農場工人的文件。韋伊的核心哲學概念包含了社會政治哲學、知識論、倫理學、形上學和宗教哲學以及美學等面向。
無論是在韋伊的生活中還是思想中,她都是邊緣和悖論的哲學家,部份原因在於韋伊的思想抵抗被分類,而人們通常基於他們的需要取用韋伊的思想,而沒有反應韋伊的哲學。有人將韋伊的哲學視為卡繆《反抗者》的原型,阿岡本將她描述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清醒的良知」,而鄂蘭聲稱,也許只有韋伊才能「無偏見、無感傷地」處理勞動的主題。布朗修 (Maurice Blanchot)則將韋伊描述為「一位傑出的人物」,在現代世界中提供了「確定性的典範」,梅鐸說「她著作背後是高度自律的生活」,這賦予了她「無法模仿的權威」。但韋伊也被法國戴高樂將軍 (Charles de Gaulle) 斥為「瘋狂」,因為她計劃將身著白制服的護士空降到戰場上。然而,這些言論揭示了一種韋伊深知並在生命末期深感擔憂的諷刺意味,即她的個人形象會被認為比她的思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