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岡是二十世紀巴黎重要的知識分子,被譽為「法國的佛洛伊德」,他以獨特的結構主義視角詮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強調語言在潛意識形成中的作用,並發展出「三界理論」等核心概念,對後來的哲學、文學和心理學產生深遠影響。儘管其思想複雜且具爭議,拉岡仍被視為對精神分析理論的革新者和挑戰者。
拉岡曾是二十世紀巴黎知識份子中的要角之一。有時候他被稱為「法國的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學工作與作品深入探討佛洛伊德透過理論與分析踐行對潛意識 (unconscious) 之發現成果,同時將其連結到許多其他的學門領域之中。
對那些關心佛洛伊德思想之哲學面向的人而言,拉岡的作品是無價之寶。在教了超過五十年的書之後,拉岡的許多想法成為精神分析之中的主流意見,尤其在歐陸哲學圈如此。
拉岡受過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訓練,1932年出版了他的精神病學博士論文《論與人格相關的偏執型精神病》(De la psychose paranoïaque dans ses rapports avec la personnalité),他也曾與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運動合作,後來也開始接觸哲學。
拉岡思想發展的特點是將精神分析、精神病學、哲學、藝術和文學等領域的興趣和影響相互碰撞。更具體地說,拉岡的哲學具有跨學科結合的特性——佛洛伊德的分析、黑格爾的辯證法、科耶夫的教學法(Kojèvian pedagogy) 以及來自多種角度的「瘋狂」的不同經驗——深刻地影響並永久地塑造了拉岡整個學術思想的發展歷程。
在 1940 年代末和 1950 年代初,拉岡開始接觸並熟悉索緒爾,及其繼承者如李維史陀和雅各布森 (Roman Jakobson) 的結構主義,這促成拉岡思想的根本轉向——以回歸佛洛伊德為旗幟,他結構化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1960 年代後,拉岡的後期思想再次轉變,開始創造出一套獨特的拉岡思想和術語,一種不同於佛洛伊德主義的拉岡主義開始在 1960 年代中期清晰地浮現出來。1966 年,拉岡的巨著《著作》(Écrits) 出版,這本集結拉岡許多重要文章的書籍雖然晦澀難懂,但卻在法國初次出版時就成了暢銷書。
拉岡以獨特的結構主義視角詮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強調語言在潛意識形成中的作用,並發展出「三界理論」等核心概念,對後來的哲學、文學和心理學產生深遠影響。儘管其思想複雜且具爭議,拉岡仍被視為對精神分析理論的革新者和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