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焦點】2020 青年哲人獎得獎名單暨評選報導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焦點

2020 青年哲人獎得獎名單暨評選報導

於截稿日(2020 年 8 月 31 日23:59)止,主辦單位總共收到 27 篇稿件,有 20 篇通過形式審查,在此階段遭到淘汰的最主要問題為字數不足。初審階段請本次競賽的五位評審,在匿名的情況下審閱所有參賽文章,最後評選出十篇文章進入決選會議的討論。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2020 青年哲人獎〉得獎名單

首獎:蔡劭珩(高雄中學)〈眾人都信假是否就會成真?〉

佳作:潘宇觀(臺中一中)〈眾人都信假是否就會成真?〉

佳作:郭昱禮(國立台灣大學)〈誘買廣告為何還有誠實與否的問題?〉


臺灣對青少年的寫作訓練較著重情意的表達、看重的是作者文筆的優雅與否與詞藻的豐富與熟練性。然而,需要論理、仰賴邏輯推論能力的論說文寫作則較能展現作者之思辨能力的高低。

就獨立思辨的養成來說,情意的敘事和論說能力兩者並不衝突,甚至可以相輔相成,因此兩者理應都不可偏廢。但有鑑於一般義務教育中教較缺乏邏輯思考的訓練,而假如我們希望青少年能盡早養成獨立思辨能力,那麼論說文——特別是哲學論說文——的撰寫練習將是很好的訓練方法。

為鼓勵青少年及早習慣以理性思辨的方式來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議題,讓他們開始練習獨立思考、養成深度思考議題的習慣,哲學新媒體於 2020 年設立青年哲人獎、舉辦了第一屆的青少年哲學論文文競賽1所有參賽者須要獨立完成一篇 3000~3500 字哲學論說文,亦即文章內容須顯示作者的思辨過程,並對指定題目提出自己的看法。

於截稿日(2020 年 8 月 31 日23:59)止,主辦單位總共收到 27 篇稿件,有 20 篇通過形式審查,在此階段遭到淘汰的最主要問題為字數不足。初審階段請本次競賽的五位評審,在匿名的情況下審閱所有參賽文章,最後評選出十篇文章進入決選會議的討論。

〈2020 青年哲人獎〉評審

  • 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
  • 曾暐傑(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
  • 林斯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哲學博士,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 邱獻儀(國立中正大學哲學博士,哲學新媒體)
  • 鄭凱元(國立中正大學哲學博士,哲學新媒體)

五位評審的職責是評審所有參賽文稿,並共同決定首獎與佳作名單。在決定出得獎者之前,評審沒有任何可辨認出作者身份的資訊,而投稿者也都不知道本屆評審名單。

決選會議

2020 臺灣青年哲人獎
活動海報
決選會議的討論過程中,不同評審看重的面向並不完全相同,有些評審較在乎文筆文學性、有些評審認為文章的哲學分析形式最為重要,但也有評審認為文章必須明確呈現出思考的過程。在經過仔細的討論後,評審團決議首獎文章須在以上三個面向皆表現優異。

在經過評審之間的充分討論,基於文筆、分析性與思辨性的表現,蔡劭珩所撰寫的〈眾人都信假是否就會成真?〉,其水準皆在其他文章之上,評為首獎。評審們對本文的看法一致:文筆優雅、概念分析清晰,同時具有哲學論說文的形式與哲學辯證的思想過程,美中不足之處是文中引用哲學家引言的部份不是太切題,不過瑕不掩瑜,故一致同意給予首獎殊榮。

佳作的產生較為曲折,有三篇文章獲得評審們的關注。其中,潘宇觀的〈眾人都信假是否就會成真?〉很標準地呈現出哲學論說文特徵。不過,本文未完整呈現思辨性、特別是文末的題目分析部份明顯偏離前面的論證主題,雖然想法有趣但卻讓本文失掉了邏輯一致性。而郭昱禮的〈誘買廣告為何還有誠實與否的問題?〉與另一篇文章則分別在哲學分析性與思考的辯證上互有領先,導致評審們一時難以決定由哪兩篇獲得佳作。

最後,考慮到多數評審們對於哲學論說文撰寫的期望仍放在是否充分表現出作者的思想過程,以及思想層層推進地展現出思考的辨正性(能發現自己原本思想的缺失或錯誤,並加以修正與調整),故最後決議由潘宇觀與郭昱禮兩人奪得佳作殊榮。潘宇觀的文章獲得青睞的主要理由是很明確地進行概念分析的探討,能彰顯哲學論說文說清楚講明白的思考特色。而郭昱禮該文的優點則是完整呈現作者的思辨過程,恰好彰顯了哲學論說文的另一個特色——豐富地呈現出思想推論的過程。相對來說,另一篇文章雖有分析哲學的味道,但分段發散、思想內容上較為貧乏、少了引人思考的趣味性,因而由前文勝出。這兩篇佳作,恰好分別展現了哲學論說文所著重的不同面向,互補了青年哲人獎的宗旨。

寫作建議

整體而言,評審們大多認為本屆參賽作品的水準不錯,有評審甚至表示,部份作品已比一些大學生寫的報告來得好。由於本屆競賽為第一次舉辦,應該有不少青年是第一次撰寫哲學性的論說文,經過這次評選的經驗後,評審們給參賽者們的建議歸納如下:

  • 多閱讀哲學普及文章或書籍,會比較知道該如何撰寫一篇具有哲學性的論說文。
  • 千萬不要用高中作文寫作——抒發想法或心情——的方式來寫。
  • 哲學論說文除了論理——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之外,也別忘了呈現完整的思緒過程。
  • 不需要硬套格式,以免變成制式寫作而無法呈現自己的思緒、讓文章失去活潑與豐富性。
  • 練習時可以嘗試在每一段下小標,幫助自己在撰寫時不會偏離要論述的主題和論點。

評審們表示,本次的參賽作品多數都有離題、以及缺乏推論完整性的問題,導致表面上看似在回答問題,實際上卻偏離主題甚遠。也有不少文章拘泥於概念的解析,但評審提醒,說文解字並不等於解析題目,過度執著於字義分析將無法在論述上展現該分析與題目之間的關係,因而反而容易讓論述內容偏離主題、最終無法回答題目之提問的悲慘後果。

此外,本次也有一些參賽文章使用了不少哲學術語來進行論述,撇開作者對於這些哲學用語的理解是否正確不談,評審們較為在意的反而是思想上的創新性、以及在哲學問題探問上循序漸進的推理過程。這些文章雖然哲學形式很足、專業術語用很多,但由於缺乏把哲學提問議題化的過程,讓論述與生活脫節,無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主要的癥結點在於,這類文章可能被「哲學術語」絆住,反而較無法在論述中充分呈現作者本人的思索過程。

評審也提醒,哲學論說文確實是要寫出自己的想法沒錯,但既然是哲學思辨,思慮過程中理應讓想法變得更成熟與完善才對。但有不少文章在論述的過程中並未認真省思自己於撰寫一開始(思考之初)的那個想法,這個想法甚至在文章中從頭到尾沒有變過,因而很難讓讀者認知到這是一篇「哲學論說文」,而比較像是合理化自己想法的說帖。

參賽者的回饋

主辦單位也針對本次參加競賽的青年們做了初步的問卷調查。從回收的問卷中,可看出多數參賽者都有很強的自我動機,大多是基於對哲學的愛好而投稿。平均來說,青年們並不認為競賽題目特別困難,但有青年希望能對題目多些描述;也有人反應希望不要限制字數和語言;更有青年表示競賽相當有挑戰性,讓他有額外收穫。

主辦單位這邊也發現,本次競賽擠在最後一天線上投稿者有較多的字數短缺問題,建議來年參賽者可以盡量提早幾天交稿,萬一有字數短缺等形式問題,也還有機會在截稿時間內修正後重新投稿。

最後,恭喜本屆獲得青年哲人獎的三位青年哲人!

  • 1. 本屆競賽活動由哲學新媒體主辦、文化部協辦。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