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07 年起,臺灣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中的國文寫作有了重大變革,自此青年學子們得發揮文本解析與論理能力來寫「作文」。先不說其中關於論理性質的寫作本就與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密切相關,今年( 110 年)學測的寫作題目中,更提到哲學家諾齊克的思想實驗「經驗機器」,引發了眾多討論。哲學新媒體身為哲學思辨教育的推廣者怎能不來參一腳!?
其實哲學新媒體無意檢討學測作文題目,也沒有野心提供正確答案,只希望借助主編的教學經驗,為大家提供這次題目的理解、分析、與作答的參考,以下就有請主編來進行解析和寫作示範。對了,主編有交代,以下分析皆為非常主觀個人意見,請大家隨意看看,但記得訂閱哲媒。
我這邊的分析只會專注在第一部分的考題上,題目如下:
記憶可以被編輯或刪除嗎?2004 年美國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敘述一對怨偶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先後踏入提供記憶刪除服務的「忘情診所」,主動要求洗去記憶。女主角成功地洗去兩人的戀愛記憶,男主角則在記憶清掃的過程中,因為看見舊日時光的美好,想保留一切甜蜜與悲傷的記憶,而開始和電腦清除系統搏鬥。
2017 年,臺灣導演陳玉勳將自己的短片〈海馬洗頭〉改為長片《健忘村》。〈海馬洗頭〉的創意發想,來自於「人的記憶都存在大腦的海馬迴裡」,電影中因此有「海馬洗頭店」,專職幫人洗去記憶。《健忘村》則有一件寶物「忘憂神器」,可以清除記憶。 村長為了一己私利,引誘村人「忘憂」,刪除村人的部分記憶。
電影裡的想像也許有一天會發生。 2019 年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 「光遺傳學」技術影響海馬迴,開發類腦晶片,可模仿大腦儲存和刪除訊息的方式,能精準刪除老鼠腦中特定的記憶。這項科技將有望應用於心理創傷者、藥物成癮者的治療,清除其長時間的負面與病理性記憶。
此外,也有政治哲學教授諾齊克提出「經驗機器」思想實驗:假設有一臺機器可以提供所有想要的幸福經驗,甚至可以定期修改,無論是領袖群倫、環遊世界……,使用者想要的「幸福人生」,都可以事先設定。面對這樣的機器,人類將如何抉擇?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電影裡的「忘情診所」和「健忘村」,在刪除部分記憶的劇情上有何差異?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問題(二):假設「經驗機器」存在並且運作穩定,可以讓人享受虛擬的「幸福人生」,你認為將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權衡利弊,你會支持開放這樣的機器上市嗎?請闡明自己的意見。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
問題一的解析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說明電影裡的「忘情診所」和「健忘村」,在刪除部分記憶的劇情上有何差異?文長限 80 字以內
上面把考題全數附上,正是要提醒大家,在回答與討論之前,應該要看清楚題目,並且想清楚出題者到底在問什麼問題?問題背後涉及的標的又是什麼。比如說,問題(一)並不是寫作題,因為問題是要答題者用非常簡短的方式(80字)說明題目中提及的兩個案例之間的差異,所以重點不在測試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而在於測試學生是否能在非常簡短的描述裡面擷取出有論據的觀點。問題非常簡單,但其實答題並不是非常容易,因為題目裡面對忘情診所和健忘村的描述都很少、很片面,既然出題人不能預設答題者有看過這些電影,那就代表答案只能建立在給定的描述上。換句話說,答案本身要能夠用題目裡面給的描述來證明可以如是回答。
如果我們比對題目內容對這兩部電影的描述,關於「忘情診所」:
敘述一對怨偶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先後踏入提供記憶刪除服務的「忘情診所」,主動要求洗去記憶。女主角成功地洗去兩人的戀愛記憶,男主角則在記憶清掃的過程中,因為看見舊日時光的美好,想保留一切甜蜜與悲傷的記憶,而開始和電腦清除系統搏鬥。
健忘村的描述則是:
《健忘村》則有一件寶物「忘憂神器」,可以清除記憶。 村長為了一己私利,引誘村人「忘憂」,刪除村人的部分記憶。
相同之處當然顯而易見,就是兩部電影的描述都涉及記憶刪除,但刪除的進行設定卻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看到「忘情診所」當中,診所提供的是服務,因此刪除記憶這個決定完全是由個人自己決定,如果途中反悔的話就只能和執行記憶清除任務的電腦系統搏鬥。但根據題目內文對健忘村的描寫,健忘村內被刪除記憶的人並非完全出自自己的選擇,而是在村長的「引誘」下刪除符合村長利益的相關記憶。兩部電影在給定描述上的關鍵差異,就在於行動者主動希望刪除特定記憶,與行動者被動在引導下刪除符合他人期望的特定記憶。
問題一的寫作示範
如果是我來作答,我會這樣寫:
同樣講述刪除記憶,忘情診所突顯出人在主動希望刪除特定記憶以此消解自己痛苦時可能出現的生命反思,在健忘村中卻多出了第三者,讓刪除記憶不再是出於行動者對自身的考量。
(以上剛好八十字,辛苦各位考生了。)
問題二的解析
問題二:假設「經驗機器」存在並且運作穩定,可以讓人享受虛擬的「幸福人生」,你認為將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權衡利弊,你會支持開放這樣的機器上市嗎?請闡明自己的意見。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
雖然問題本身提到哲學家提出的思想實驗,但題目本身卻沒有問這個思想實驗的內容,或者任何既存的哲學討論,所以就算對這些哲學家的討論一無所知,也不代表我們沒辦法給出好的答案。這裏的分析就是希望大家知道,沒有哲學背景,仍然可以用哲學的方式面對一個問題。問題很簡單,如果有一台機器可以產生所有我們要的經驗,但體驗到的經驗仍然屬於虛擬人生,那麼,你認為,這對人類影響是什麼?是否支持這種機器變成商品?
這樣的機器會對人有什麼影響?依照答題者寫出的影響,將會決定開放機器上市的支持與否。因此,問題二這種類型的題目,是在測試學生是否能夠針對給定描述的情境,提出一個健全的觀點,以及自己的判斷。這裡需要注意的重點是回答內容的邏輯嚴謹性,我們每一個對經驗機器的預設,都會直接影響到機器是否可能造成我們想要撰寫的「對人的影響」,而我們寫出的這些影響又決定了「上市與否」的理由。換句話說,這個題目其實有三個部分:
- 第一、界定我們的經驗機器確切有什麼功能;
- 第二、這些功能會對人有什麼影響;
- 第三、在考慮過這些影響後,基於什麼原因我支持或反對此機器上市。
我不清楚閱卷人員的標準,但如果我是出題老師,我會希望回答本身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不只是一段沒有鋪陳、沒有開頭、沒有收尾的回應,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在回答試題的時候就會著重破題和結論還有文章的完整性。除此之外,我也會特別注重寫出來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嚴格符合問題的要求,就比如說,如果今天有人給了四百字對諾齊克經驗機器非常精闢的介紹,我也會因為文不對題而給低分,原因正是題目不是要我們說明諾齊克的思想,而是要我們探討這樣的機器會帶來什麼影響,是否支持上市。
我注意到網路上有了不少對這個題目的討論和文章,我個人覺得多數文章忘了去界定這台經驗機器確切有什麼樣的功能,假設大家都知道就直接開始寫了。然而,將經驗機器設定為是一台按照使用者選擇而使之得到對應的經驗,又或是把機器設定為是進入其中就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面創造自己的生命經驗,這兩個設定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卻會有非常不同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當我選擇富裕人生的時候,我可以體驗到有錢人的生活經驗,同時也知道這不是自己的經驗。但如果今天出發點是,我進入虛擬世界,但我在虛擬世界的舉手投足都有著跟機器外面一樣的感受,只是在機器的世界裡面的我,是作為有著另一組生活條件的人來體驗生活,比如說「總統」,在這個意義下我所擁有的仍然是我的經驗,是我在互動狀態所帶來的經驗,只是這個經驗會跟我出了機器之後的經驗有著絕對斷裂,出了機器就沒辦法繼續連續地創造跟同樣人事物的經驗。這裏的分析不是要探討哪一種機器才是對的寫法,而是要說,對機器的不同設定會影響到後面的論述邏輯。
比如說,如果今天經驗機器就是我按下「愛情」,就可以擁有愛情經驗,「美食」則可以擁有美食的經驗,那麼這台機器對人帶來的影響也許是能夠拓寬經驗。在局限於視覺經驗的意義上,某些設施也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讓我們可以體驗活在另一個時代、另一個國家的人的經驗。但如果今天經驗機器是我進去之後可以不受物質條件限制而開創另一個人生,而且可以修正,那對後面影響與上市與否的判斷可能就會不太一樣。重點不在於選哪一個設定,而是知道不同的選擇會影響整體論述和討論的方向。
題目本身在這一點上有一點模稜兩可,因為論述中舉了很多片段式經驗的例子,但同時也有身份類型的例子,所以就給了答題者選擇的機會,既然有選擇,那就需要在回答的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機器設定好。
問題二的兩個寫作示範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樣寫:
假使有一台「經驗機器」,在進入機器之後,能夠以另一個身份來體驗人生,並且可以隨時修改在機器內的際遇,那麼,一旦啟用,我們就活在自己設計的情境裡:所有人用自己希望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對待自己。
然而,這也代表著,進入機器的霎那,我的所有經驗都由我本人決定了,在機器內所有人事物與我的互動方式也由我決定,錯了可以修改重來。如此說來,機器似乎為每一個人帶來無比歡樂,而每一個人也嚐到前所未有、沒有限制的權力,呼風喚雨貫徹所有渴望。換句話說,我在機器裡面的際遇是我選給自己已知結果的際遇、我跟別人的對話是跟自己的對話、我所有遇到的他人也都只是自己的投影。進入機器的每個個人,在機器中活成了孤島上的寡人,如果沈迷,甚至可能不再有能力面對不可操控的人事物,從此失去建立社會關係的能力。推到極端,可能導致社會存在條件消失。
因此,從人類集體社會的觀點上,一個社會不應該允許一個可能促使社會瓦解的機器在市面上自由流通。
又或者,換個觀點的話,我也可能這樣寫:
假使有一台「經驗機器」,在進入機器之後,能夠擁有所有自己想要的經驗,而且可以隨時修改,確保自己的所有經驗充滿歡快。在這樣的設定下,只要進入機器,就可以體驗到沒有任何自己不喜歡情緒的虛擬「幸福人生」。
然而,沒有任何不順心不順意的經驗,難道就可以讓我們真正得到幸福人生了嗎?難道幸福,就只是快樂的加總,只要持續體驗快樂,就算不論快樂的感覺到底只是虛擬感受,還是有物質基礎,就可以達到幸福人生嗎?也許有了這樣一台經驗機器之後,人們將更快速地發現,如果我們將滿足渴望的感受視為應該追求的幸福,每一個感受到滿足和快樂的那一霎那,空虛就已經出現,又需要新的經驗來提供快樂。如此看來,進入機器,我們頂多也只能夠得到無限個快樂的霎那,但這些片刻的幸福感,卻永遠堆積不出一個讓自己整體上感到幸福的人生。
由此說來,經驗機器也許是能讓我們學習到幸福與快樂之差別的工具,如此有教育功能的機器,流通市面甚至推廣,何樂而不為。
大家也許會發現,這兩個範例論點完全相反,結論也相反,兩種寫法都能成立嗎?對我來說,論說寫作練習的目的就在於最終人與人之間可以清楚且有理據地提出不同觀點,相互補足,所以這類型的題目考驗的不是學生的意見到底是否正確,而是理路是否清晰。
學測的國寫考題,第一部分的出題非常明顯是期待看到學生分析、理解、提問、思考、與論述的能力。主編本人覺得題目其實出得不錯,訓練的面向基本但也明確,字數精簡的要求本身更是一個訓練言簡意賅的不錯方式。至於第二部分,由於並不必然涉及分析推論的能力,因此這裡就先不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