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菲特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帕菲特

Derek Parfit
1942CE 12 月 11th to 2017CE 1 月 2nd
四川成都

英國哲學家,其哲學貢獻在同一性問題、理性、和倫理學,是20 世紀末和 21 世紀初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道德哲學家之一。

英國哲學家,其哲學貢獻在同一性問題、理性、和倫理學,是20 世紀末和 21 世紀初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道德哲學家之一。

帕菲特僅寫了兩本書,《理由與人格》(Reasons and Persons, 1984) 和《何事重要》(On What Matters, 2011),但這兩本書的原創性、才華和挑釁性不僅激勵了全世界的哲學家,而且還影響了人們在解決貧困、不平等、福利經濟、老齡化和全球變暖等實際和政治戰略方面的討論。帕菲特曾是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研究員,曾任哈佛大學、羅格斯大學和紐約大學的客座教授,並於 1986 年被選為英國學院院士。2014 年,他獲得了哲學界的諾貝爾獎——肖克獎的邏輯與哲學獎(Rolf Schock prize in logic and philosophy)。

《理由與人格》是帕菲特的第一本著作,亦是他的成名作,其中展示了分析哲學在論證上的嚴密性,從而讓人信服其結論——即使此結論與直覺相悖。《理由與人格》一書在倫理學和形上學都極具影響力。

在《何事重要》中,帕菲特的大目標是試圖系統性地理解三種被認為相互矛盾的倫理方法——康德的定言令式(從普遍化的公正推理 (impartial reasoning) 得出道德原則)、史侃冷的契約論(基於知情的普遍同意)和規則結果論(關注如何實現最佳結果)——並將它們結合為「三重理論」,哲學家們對於他完成任務的成功程度存在分歧。

帕菲特是有效利他主義的支持成員,他以哲學指導其人生,或者應該說,其人生就是其哲學的實踐。

分享

相關人物

四川成都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