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史密斯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Adam Smith

亞當‧史密斯

Adam Smith
1723CE 6 月 16th to 1790CE 7 月 17th
Kirkcaldy

亞當‧史密斯經常被當作是當代資本主義之父。準確來說,這個稱號是過度簡化而且嚴重誤導的講法。他並不是一個經濟學家,而是個哲學家。他的第一本書,《道德情感論》,致力描繪出控管道德的自然原理,以及人類何以得知這些原理的方法。

亞當‧史密斯經常被當作是當代資本主義之父。準確來說,這個稱號是過度簡化而且嚴重誤導的講法。一方面而言,的確只有很少的著作像他的《國民財富之性質和原因的研究》(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一書那樣,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對分工與自由貿易、交易中的自利、政府干預的侷限、價格以及市場的一般結構...的說明,全都指出經濟學轉向「現代」的那個時代。但另一方面來講,大家常談到的《國富論》並不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籍。它的主題是「政治經濟」,多方融合了哲學、政治科學、歷史、經濟學、人類學以及社會學。自由市場的角色以及支持該角色的自由放任結構,是有關人類互動與社會歷史之更廣理論的兩個成份而已。

史密斯並不是一個經濟學家;他是個哲學家。他的第一本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致力描繪出控管道德的自然原理,以及人類何以得知這些原理的方法。研究史密斯的時候,如何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看總是一個有爭議性的主題,也是了解他對市場以及人類活動之論證的關鍵所在。從歷史上來說,這個過程會被所謂的「亞當‧史密斯問題」搞得更複雜難解:有一些十九世紀後期的學者主張,史密斯這兩本書是不相容的。他們認為,史密斯在倫理學方面的作品——有根據地假定了有利他傾向的人類動機——與他的政治經濟學——就其所述假定了利己主義——兩者是矛盾的。然而,多數的當代學者反對這樣的主張,也反對如此描述史密斯對人類動機的講法。

史密斯從來沒有用過「資本主義」這個字眼;直到十九世紀後期,這個字才廣為人知。相對的,他使用「商業社會」這種強調他認為經濟只是人類生活的其中一個元素的講法。同時,對他來說,國家的經濟「階段」有助於界定其社會與政治的結構,他也清楚表明說,人類的道德特徵才是用來量測人性的根本工具。因此,要研究史密斯的作品,就是要去探究許多到今天都還讓我們苦惱的大問題,包括那些強調道德與經濟兩者之關係的問題。史密斯問說,一個人為什麼要有道德?他提出了人類應該如何對待自己與他人的各種模型。他論證說,科學方法可以促成道德上的發現,而他提出了一張打造公義社會的藍圖:這個社會關懷最不好過的成員,而不是只關心那些有經濟成就的成員。亞當‧史密斯的哲學和有點類似諷刺漫畫所描繪的支持自由放任市場的自由主義者,把人類只看做是經濟人 (homo economicus)。對他來說,市場就是一個道德與社會支持 (social support) 的機制。

分享
Kirkcaldy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