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編譯】AI 的錯誤與成就,誰能來負責? | 哲學新媒體
國際編譯

AI 的錯誤與成就,誰能來負責?

研究 AI 責任的哲學家瓦切克獲 ESET 科學獎
要解決 AI 為人類社會所帶來的新問題,恐怕不只是開發出 AI 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還需要仰賴 AI 倫理學家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隨著 AI 運用的興起,這些由 AI 引起且涉及倫理與道德問題之應對,越來越迫在眉睫。最近由斯洛伐克主辦的 ESET 科學獎,就將「35歲以下傑出科學家」頒給了研究 AI 責任的女性哲學家丹妮拉·瓦切克 (Daniela Vacek) 。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如果有人因為 Chatgpt 提供的錯誤訊息而進行了錯誤的醫療程序致死,誰該負責呢?是 AI 系統本身?研發出這套 AI 工具的 OpenAI 公司?還是無條件相信 AI 的使用者?

又如果,你因為開車時使用自動駕駛而撞毀前車,那是你要負責賠償?還是研發自動駕駛功能的工程師?抑或是採用此功能的汽車公司?

不只如此,假設 AI「創作」的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又是誰可以去領獎呢?

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已經追上了我們現實世界的腳步,原以為可以慢慢思考解決的「未來」問題,早成了無法逃避的現實,必須抓緊時間處理。要解決 AI 為人類社會所帶來的新問題,恐怕不只是開發出 AI 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還需要仰賴 AI 倫理學家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隨著 AI 運用的興起,這些由 AI 引起且涉及倫理與道德問題之應對,越來越迫在眉睫。最近由斯洛伐克主辦的 ESET 科學獎,就將「35歲以下傑出科學家」頒給了研究 AI 責任的女性哲學家丹妮拉·瓦切克 (Daniela Vacek) 。

2025 ESET 科學獎

ESET 科學獎是表彰斯洛伐克科學界傑出人物的獎項,自 2019 年起,ESET 基金會每年都會頒發三個類別的獎項,分別是「傑出科學家獎」(Outstanding Scientist in Slovakia)、「35歲以下傑出科學家獎」(Outstanding Scientist in Slovakia Under the Age of 35) 以及「傑出學術獎 」(Outstanding Academic in Slovakia),由來自各研究領域的世界知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評審團選出。每年的評審團主席都是由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擔任,在其指導下評選出當年度的得獎者。

2025 年的評審團主席是由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挪威神經科學家 Edvard Moser 擔任,評審團成員除了有來自各領域的科學家之外,也包含醫學與人文科學等其他領域的專家,譬如本屆評審中就包含了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哲學學者 Manuel García-Carpintero、慕尼黑大學經濟學教授 Uwe Sunde 等。今年 (2025) 的 ESET 科學獎於 10 月 9 日公佈,其中「35歲以下斯洛伐克傑出科學家」頒給了目前任職於布拉提斯拉瓦夸美紐斯大學 (Comenius University) 的瓦切克博士,她同時也是斯洛伐克學院哲學研究所 (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 Department of Analytic Philosophy) 的研究員,這是首次有哲學研究者獲得 ESET 科學獎。

哲學研究對 AI 科技的貢獻

Daniela Vacek
Daniela Vacek (Comenius University)
瓦切克在中學時對哲學產生興趣,在大學時期就開始投入邏輯學和語意學研究,其研究興趣還包含了分析美學與哲學邏輯,她約在七年逐步轉向人工智能之責任的研究,也就是她對人工智能責任的開創性研究而榮獲「ESET 35 歲以下斯洛伐克傑出科學家獎」。瓦切克目前在斯洛伐克學院主持「智能科技的哲學與方法論挑戰」(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的研究計畫,也參與「責任與模態邏輯」(Responsibility and Modal Logic) 的研究。

在她 2025 年發表的論文〈應對人工智能之成就的挑戰:集體成就與代位成就〉1中,瓦切克探討了如何面對 AI 可能帶來的「成就缺口」(achievement gaps), 並提出集體成就 (collective achievements) 和代位成就 (vicarious achievements) 的概念框架,以應對傳統上將成就歸於單一個體的哲學挑戰。此前,她也發表了關於「代位責任」(Vicarious Responsibility)的論文2,藉由引入法律理論和道德哲學的資源來釐清並定義「代位責任」這個具有規範性的概念,並強調了責任方 (the normative parties) 的自願參與,在涉及另一責任方(譬如司機、職員、AI)所造成的禁止事件中,會是重要的因子。

在倫理學的研究中,哲學家們通常把「責任」歸給具有思考與行為能力的「個人」,然而這個概念架構無法應對 AI 造成傷害的情況。瓦切克的創見就在於引入法律領域中的「替代責任」(Vicarious Responsibility),提出以「代位責任」的概念來彌補倫理學中討論責任時的缺口,讓我們得以將責任適切地歸給應該負責的某人,而不是實施該行為的人或機器。

瓦切克的哲學研究不僅探討了人工智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的責任,也包括歸屬與表彰 AI 的成就。她提到當初進行此研究時,被笑稱是科幻小說的「未來學」,然而 2025 年的今天則已是現在進行式的迫切議題。3

若我們無法將人工智能「意外」造成之實質傷害或貢獻進行責任歸屬,將嚴重破壞人類社會的秩序與人際間的信任。舉例來說,美國已發生有青少年在 Ghatgpt 的鼓勵下輕生的案例4。同時,也有藝術家在藝術競賽中,因利用 AI 所創作的作品獲獎而引發爭議5

有了瓦切克提供的哲學概念,我們就能在此倫理架構中進行規範性推理,在相關事件中適當賦予代位責任、集體成就或代位成就等責任歸屬,將之應用於 AI 著作權或 AI 工具引發的傷害賠償等個別事件中。

面對 AI 應保持警戒與批判思維

瓦切克認為人工智能應該被視為人類工具的一種,因而可能有積極、消極和中性的影響。她也從哲學研究者的角度提醒世人,雖然 AI 帶來的影響不總是壞的,但面對人工智能,我們仍應保持警戒與批判思維。在入圍的訪談影片6,她指出,使用人工智能作為協作者時,人類必須是最後的決定人。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區分現實與人工智能所製作出來的東西,她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相信科學,而不是陰謀論。

作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哲學家,瓦切克將哲學思考帶入了這個傳統上由科學主導的國家級學術榮譽。而 ESET 科學獎的另外兩個獎項,分別頒給了研究勞動市場與移民的經濟學家 Martin Kahanec,以及從事分析化學的學者 Ľubomír Švorc。回顧歷屆,得獎者多來自醫學、生物學、物理、化學等偏向技術科學領域,而 2025 年不但首次頒給哲學領域的學者,同時也有經濟學領域的研究者獲獎。在前一年 2024 的得獎者中,則有兩位科學家都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究,顯見近年來人工智能受到學界的研究關注。而這次將獎項頒給哲學家,也彰顯出人文科學研究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