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臨床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 是個有趣的人物。他在社會所引發的爭議主要來自對其他哲學家思想的誤用和右派的言論,但彼得森同時也吸引許多支持者,特別是西方世界的年輕白人男性。他在 Youtube 的知名度堪比斯洛維尼亞哲學家齊澤克 (Slavoj Žižek)。大家或許還記得兩人於 2019 年以「幸福:資本主義 vs. 馬克思主義」為題的「世紀辯論」,或是他公開反對加拿大反性別歧視法案 (Bill C-16) 的影片。
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女性主義哲學家凱特‧曼恩 (Kate Manne) 對彼得森 2018 年的勵志書《人生十二法則》所寫的書評〈重新思考龍蝦守則〉(Reconsider the lobster)。
重新思考龍蝦守則
如書名,《人生十二法則》由 12 篇章教導讀者如何面對人生難題,成為更成功的人。曼恩的批評重點在於彼得森處理人類混沌處境的解決方式。她寫道:
令人訝異的是,書中的眾多討論都歸結在如何在任何事上成為勝利者:如何不成為「魯蛇」。這與歷史上眾多用膚淺的科學主義作為人類論述工具者不謀而合。
此處的論述工具指的是彼得森著名的「龍蝦理論」。彼得森將人類處境與龍蝦做比較,他在書中寫道:
當處於優勢的龍蝦被擊倒後,它的腦會逐漸溶解。接著,它會長出一個新的、較低等的大腦——適合它新的、較低等的階級。
曼恩舉出書中幾個篇章來說明龍蝦守則與彼得森想要傳遞的訊息息息相關,那就是如何不成為「位階低下的魯蛇」。她接著說明,不難想像在這樣的思維下,書中引起共鳴的讀者通常為白人、異性戀,或是享有其他特權的男性,也就是一群害怕被歷史上位階比自己低下的人(有色人種或是白人女性等)所超越。曼恩認為彼得森有發現社會革新所造成的階級變動,並指出這可能造成的問題(如社會暴力、不滿等),但他在書中除了沒有解決問題之外,甚至還很有可能傳播造成社會更多傷害的思想。
大規模槍擊案爭議
曼恩的最大批評在於彼得森將許多大規模槍擊案槍手的犯案動機,歸咎於他們「對人類苦難和道德邪惡的必然性感到絕望」,並認為這在深層意義上與宗教看待人類苦難和存在是相似的。曼恩全然反對這樣的詮釋:
哈里斯沉迷於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強姦幻想。 彼得森完全忽略了提及這些,也沒有提到哈里斯事實上執迷於社會階級,並且渴望維持或成為社會上層階級。 哈里斯並非彼得森所說,相信「審判與報復能夠正當化存在所伴隨的苦難」,或是因為相信「人類是個失敗、腐敗的物種」而感到絕望。 哈里斯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也是一個惡毒的恐同者,以及沙文主義者。
曼恩認為彼得森不只忽略眾多構成社會問題的關鍵因素,還極力推崇使問題加劇的思想,那就是成為社會「溫拿」、拒絕成為魯蛇的「龍蝦理論」心態。另外,潛藏在許多年輕槍案犯者的背後,是彼得森曾為提及的一種男性絕望心態。曼恩進而提及近年逐漸流行的語詞 "incel"。Incel 為 involuntary celibate 的簡稱,也就是「非自願獨身」。曼恩寫道:
[Incels] 包括普遍享有特權的、通常是年輕的男性,他們抗議世界不公平,因為他們被剝奪了自認理所當然應得的東西。...... 自稱 incel 的這群人,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這些「性感」女性的性、情感和道德關注,也將她們視為一種社交商品,或是可供銷售的貨幣。
結語與後續
曼恩的批評讓我聯想到恩志的文章《故鄉異地人:也談選舉後的陣營對立與世代分裂》。文章所提及社會變遷下原本處於優勢的保守派的心態,與曼恩針對彼得森的批判相呼應。不只曼恩,《人生十二法則》也受到不少其他媒體的批評。例如紐約時報的評論家 David Brooks 寫道:
…… 對於百萬年輕男性來說,[此書]做為他們從小受到的溺愛以及社會指責的解毒劑。
彼得森對曼恩的書評感到不滿,並於幾個月後警告曼恩與 Vox.com,他將考慮對她的「沙文主義說」提起法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