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場】「那一年被哲學之後」線上活動報導 | 哲學新媒體
哲學現場

「那一年被哲學之後」線上活動報導

為了回應常見的「哲學無用」的刻板印象,哲學新媒體在 2016/6/1 - 6/8 舉辦臉書線上活動「那一年被哲學之後」,調查哲學人們在念了哲學之後,做了些什麼以及如何描繪工作的內容。活動辦法是: 請用以下的格式,一句話寫完哲學對你現在工作的影響: 「我現在常常/總是在 OOO(現職)」 比方說: - 我現在總是想穿出赤裸的真理 (模特兒) -...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為了回應常見的「哲學無用」的刻板印象,哲學新媒體在 2016/6/1 - 6/8 舉辦臉書線上活動「那一年被哲學之後」,調查哲學人們在念了哲學之後,做了些什麼以及如何描繪工作的內容。活動辦法是:

請用以下的格式,一句話寫完哲學對你現在工作的影響:

「我現在常常/總是在 OOO(現職)」



比方說:

- 我現在總是想穿出赤裸的真理 (模特兒)

- 我常常想煮出存在的虛無(廚師)

- 我現在一直想挑戰畫出圓的方 (插畫家)

- 我每天都在和忽視不矛盾律的 PM 作戰(網站工程師)

- 我有時會懷疑這一切都是一場夢(還沒畢業)



(職業可以和他人重複,但請發揮你的哲學創意去描述你的工作)

統計結果

根據臉書提供的統計數字,截至 6/8 活動結束為止,活動共觸及 1 萬 9 千人,有 2 千 4 百人造訪活動頁,其中 420 人做出回應(按讚、分享、表示參加或感興趣...),共有 52 人發表留言。在剔除不合乎格式、看不出或無法推論出現職、與活動主旨無關的留言之後,我們收集到 42 筆資料。

在這 42 筆留言中,一位學生以此句拔得頭籌,獲得 64 個「讚」(佔 11.1%):

那一年被哲學之後,我現在一說話就被人討厭(學生)

一位大學哲學教授的留言獲得 39 人按「讚」(佔 6.8%),得到第二名:

我現在常常都要假裝自己不是讀哲學的(畢業很久了,大學教哲學的)

一位創意總監的留言則有 34 個「讚」(佔 5.9%),排名第三:

我常在想設計師最大的挑戰,應該是應對那些非設計的問題--貧窮、污染、歧視、不平等,而不只是處理美感與否而已(創意總監)

按照活動規則,獲得最多「讚」的留言作者可獲得前衛出版社贈書《自願為奴》一本。

分類

記者將各個留言中的現職類別加以分類,共區分出 16 種現職類別(詳見附錄)。排除掉「求職中」與「身兼多職」等較不明確的職業類別,42 個哲學人的現職可分為 14 類。這些類別有:學生、教育、服務、創業、行銷、媒體、出版、醫療、軍事、資訊、設計、藝術、演藝、法律等。

其中「學生」為最大宗,有 13 人,超過三成 (31%),從指考生到研究生都有。在畢業生中,職業類別為「教育」者有 8 人,接近兩成 (19%),包含了教師、博士後研究員與哲學教授等。服務業與創業者各有 3 人,分別佔 7.1%。行銷、媒體與出版業各有 2 人,比例為 4.8%。其餘行業類別則各只有 1 人,比例皆為 2.4%。

分析

從數據上來看,願意公開「露臉」說自己是哲學人、克服「成就壓力」而揭露自己現職的人不多。在這少數人之中,學生和教育從業者佔了一半,另一半的人在畢業後走入了業界,從事各種行業類別,集中於服務、創業、行銷、媒體與出版等。除了創業一項之外,這些類別頗為符合哲學人在就學階段從師長與學長姐們口中所聽聞而來的就業選擇,也和教育部的統計結果相去不遠。1

從留言的內容來看,一個初步的概括是,屬於學生族群的留言內容比較多的是自我調侃與挖苦,而身在教育界的哲學人留言則多給人「看破紅塵」之感。已經出社會謀職的哲學人則因為就業狀態而有不同的表現:正在謀職或從軍的人認為(只)會念哲學無助於就業;已經就業者多用有創意且正面的方式來描繪哲學能力對其工作的助益;正在創業的人則都用正面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現職。

從這些跡象看來,我們或許可以說就業與否會影響到哲學人對「哲學有用與否」這個問題的判斷2。由於活動規則設計是要描繪「現職」,學生、待業者與從軍者這些「準就業者」較少表現出對日後工作的想像,多著墨於哲學對自己的思考、生活或學業的影響。已就業者多數都會明確描繪哲學能力與其從業之間的關係,雖然不乏正面評價,但不少留言的內容都揭露出某些自我矛盾或工作上的價值衝突,其中又以身在教育界中的哲學人較明顯。這或許是哲學人習於反省與批判的一個結果。

回答一下這個活動想要去回應的問題:哲學沒有用嗎?這些哲學人站出來,用幽默或有創意的方式告訴你,哲學有助於他們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而且可以讓人看出除了賺錢之外,這些工作可以有什麼樣的意義。

這樣哲學算不算有用呢?哲學人常說,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得先瞭解問題的意義才行。問哲學的用處,答案其實取決於你問的人是誰。

附錄:統計表

  • 1. 詳見 104 人力銀行針對教育部統計處公佈之資料的分析:哲學系哲學研究所
  • 2. 限於資料蒐集不足,無法用就業時間、收入與職位高低等變項做進一步分析。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