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在哲學的中心呼喊愛情:《愛情的條件》 | 哲學新媒體
書評

在哲學的中心呼喊愛情:《愛情的條件》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認為這句話傳神地表達出愛情給大多數人的感覺,畢竟愛情不是病,但得到了卻要人命。愛情這個主題可謂是歷久彌新,由古至今,愛情不乏許多文人騷客、專家學者談論,...

您在這裡

難度:
1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認為這句話傳神地表達出愛情給大多數人的感覺,畢竟愛情不是病,但得到了卻要人命。愛情這個主題可謂是歷久彌新,由古至今,愛情不乏許多文人騷客、專家學者談論,然而常見的結果是,他們講得很清楚,大多數的人們聽得很模糊。有時候,甚至巴不得希望哪位聰明絕頂的人,直接給予愛情一個永恆的定義,好叫人們不再為愛所苦,為情所困——但這終究是癡人說夢。

為何會如此?或許某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只聽人說,卻從未好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如果這是一個原因,那為何不好好思考愛情呢?這本《愛情的條件》就可以幫助你好好思考愛情,畢竟愛情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讓人嚮往。我認為任何一位想要弄清愛情的人,都應該正視哲學對愛情的幫助:不是愛情裡沒有哲學,而是看你是否願意尋找且正視恆久的愛。

內容大要

首先,這本《愛情的條件》的特色,就在於它是一本輕鬆的哲學小品。作者以非常知性的方式談論愛情,但卻沒有學院的味道,讓此書免於成為那種註釋比內文多、批評多於談論的研究報告書。相反的,作者阿姆斯壯非常有愛的、包容許多領域的觀點,帶給讀者更寬闊的視野,幫助你我拼湊出愛的樣貌。

激情並非愛情的全貌

作者在第一章以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例,指出大多數人想到愛情幾乎只聚焦於愛情的浪漫觀點,也就是激情。但激情只是愛情的一面,搞不好還只是最短暫的一面,如果我們渴求的是一段恆久的愛情(而非一夜情),那麼我們得先將眼光從激情這面挪走。如作者所說:

也許恆久的愛並不像浪漫的愛那樣。熱戀當然是愛情裡重要的一面,但是只強化初期的關係對未來的關係並不是正確的做法,反而會造成誤導,讓人對愛情有錯誤的想法。愛是隨著時間而發展、改變的過程,所以後期的關係與感情剛萌生時也許大不相同。用一開始的經驗來評斷愛情的整個過程是不成熟的。1

因此,這不會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才能追到愛人,或者是如何討對像歡心的書。這不是本愛情兵法書,而是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什麼才是經得起考驗且成熟的愛情之書。

愛的遺傳與愛的經驗

依書中的觀點,只要是精神正常的人都需要愛人與被愛,這一個需求或許早在史前就已經內建於人類的始祖裡,隨著遺傳因子保存至今。只是愛對於人類來說,不論其是種能力或者需求,不論其是否如遺傳理論所說早在史前已內建於人類身體裡,作者在書裡直接告訴我們,現在人們對愛的認知和史前人們對愛的想法恐怕不一樣。因為遺傳理論下的愛不會有歷史,而真正的愛是有歷史的,也就是說,愛其實離不開我們的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愛也有歷史。愛的經驗——愛與被愛是什麼滋味——完全由文化與個人的特性決定。所以,儘管進化心理學確認了常見的遺傳傾向,但我們必須承認,愛的經驗隨著信仰文化的改變而改變......2

愛的經驗其實提醒了我們,愛的內涵或者人對愛的概念是會隨著時空的遷移而有所差異,我們對愛的想法,甚至是實際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已經不見得是為了繁衍下一代。真正決定你對愛的信念,恐怕還有部分是來自於你身處的文化環境以及你的人格特質。

愛情在於找到 Mr./Mrs. Right?

當然,談到愛情總不免俗的會談到尋找愛的對象,雖然這不是本教你如何追求另一半的書,但尋找另一半在談情說愛的過程中畢竟是基本。作者在書中談到了大多數人尋找對象的想法,就是在心裡精心描繪出理想的對像,因為找「對象」,就是在找「對」的那個人,找到「合適的人」。這個想法最早出現的時間點,可以在柏拉圖《饗宴》中看到。

只是作者在書中直接指出,會有這個想法的人其實是把愛情當成在挑衣服。然而愛情不是挑衣服,不管心目中的理想伴侶條件寫得再多,也只是顯示出我們並未弄清真正的問題。

問題不在於找對人,而在於從自己身上找到方法與能力去關心別人——也就是愛別人。尋找對的「目標」會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尋找對的態度中轉移。3

換言之,愛之於人並非只是人們靈魂深處的渴望。愛之於人是幫助人們成長,讓人們更加的成熟。這裡所謂的「成熟」並不是年紀上的問題,舉例而言,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有許多成年人或者是老年人在面對愛情問題時化身為恐怖情人。年紀比較大並不代表一個人善於處理愛情問題。作者所謂的「成熟」是認識自己,甚至是平時沒有意識到的自己,還有真正的認識對方。這恰好是在說,愛情是一段讓人們的生命相互成長的機會,讓人們可以培養個人美好特質的機會。

成熟之愛

如前面所述,作者不認為浪漫是愛情的全貌,它只是愛情的一個過程。如果你只聚焦於激情,那麼當激情消失時,愛情也就消失了;這就是為什麼常會看到閃電結婚的人也就閃電離婚了。這不是一個成熟的愛。

那麼怎樣才是成熟的愛?

哲學要做的就是盡量在精確的範圍內,充分解釋我們所具有的觀念有什麼危險。這個任務顯然在我們思考生命遇到自己最倚賴的觀念時顯得格外重要。4

作者並未在書中給予成熟的愛情觀點一個精確無比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但是他引用了托爾斯泰的作品《家庭和樂》給出一個認識方向。或許一個成熟的愛不是對未來兩人世界或者是組織家庭的盲目想像5,而是真正明白當激情消失後,所有的一切變得平淡無奇,原本在你眼中的他/她變得讓你感到俗不可耐時,或者是生活裡的「柴米油鹽」開始困擾你的生活時,你能否依然「愛」這一切。

結語

常聽人家說:「他/她變成了另一個人,以前他/她不是這樣子的。」其實不是對方變了,而是你更加認識對方——畢竟人不會只有一面。一段愛的關係,將會幫助你真正認識對方,或許在對方開朗自信的外表底下,隱藏著陰鬱或者暴力的一面;也或許在對方膚淺聒噪的外表下,深藏著一個恬靜知性的內涵。也因此,當有人勸你不要太快走入愛情這條「天堂路」時,你應該接受那個人的建議,與對方從朋友當起。

這是一本相當輕鬆的愛情哲學小品,作者用知性且冷靜的語言,其中也夾雜著些許的打趣,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愛情。此書適合任何一位為情所困、為愛所苦之人,讀來沒有哲學的宅味,反倒因為作者節奏輕快,論述清晰的筆法,與你一同拼湊愛情這塊拼圖,讓人們得見愛情的輪廓。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