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如果科學理論會出錯、會改變,那我們《為何信任科學》?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20240623【讀書會】如果科學理論會出錯、會改變,那我們《為何信任科學》?

【讀書會】如果科學理論會出錯、會改變,那我們《為何信任科學》?

時間與地點
時間: 2024-06-23 (周日) 14:00 to 17:00

主講

哲學新媒體講師

研究科學的歷史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現在普遍都同意:沒有(單一)科學方法存在;科學實際上是由一群人一起完成的;科學家是根據證據做出某項決定,但社會因素也會影響;而且科學家會使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剩下一個問題:如果科學家只是一群人在做他們的工作,就像水電工和護理師;如果科學理論會出錯、會改變,那相信科學的基礎何在?

——Oreskes, N. (2024).  為何信任科學. ,〈第一章  信任科學?〉

新冠肺炎來襲,科學家說要帶口罩、打疫苗,你有乖乖照做嗎?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科學家呼籲減少使用石化產品、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你有照單全收嗎?牙醫告訴你用牙線可以避免蛀牙,但媒體爆料說沒有證據可以驗證這點——你會聽誰的?

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常常能帶來成功的應用與預測,但為什麼仍有國家領導人或意見領袖帶頭拒絕相信科學?科學與民主的發展密不可分,然而為何民主社會中往往會有非專業者出來質疑科學的客觀性與權威?

在當今社會,人們感到信任科學似乎越來越難了。從氣候變遷、疫苗接種,甚至牙線,科學議題經常引發爭論。知名的科學史學家歐蕾斯柯斯 (Naomi Oreskes) 在《為何信任科學》一書探討了這些問題背後的複雜原因,她在書中指出,科學並非完美無缺,它的確會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在許多情況下,科學仍然是我們了解世界的最佳工具之一。

如果你平常就對「科學是什麼?」、「憑什麼相信科學?」等問題感到好奇,歡迎參加本次讀書會,和我們一起探討以下問題:

  • 科學研究的成果是客觀的真理嗎?還是跟其他學科一樣,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 一項研究活動是否科學的判準是什麼?科學家的天才與人品?是否有使用科學方法?科學社群的共識?
  • 科學家個人的價值觀是否會影響他的研究與結論?若會的話,這是否會威脅到我們對科學的信任?
  • 科學和信仰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應該信任科學嗎? 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相信科學呢?

本月選書:Oreskes, N. (2024).  為何信任科學.

適合參加本活動的人有……

  • 看了書,有滿滿的想法想跟同好分享 💡
  • 看了書,但有些地方不太懂,想弄懂、想討論 🤔
  • 沒看書,但想了解本書的哲學思想 🗯️
  • 純粹想來場智性饗宴以打發時間 ⏳

活動資訊

▷ 導讀人:鄭凱元(中正大學哲學博士)

▷ 時間:2024 / 6 / 23(日),下午 2:00 - 5:00

▷ 地點:線上進行。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線上會議連結,於活動時間在網路會議室中進行討論。

🔖 售票票種:

  • 早鳥票: 300 元/人  ( 2024 / 5 / 24  ~  2024 / 6 /14 發售 )
  • 單場讀書會: 400 元/人  ( 2024 / 6 / 15 ~ 6 / 23 發售 )
  • 半年套票: 1,800 元/人(購票日起一年內可選擇參加 6 場次)
  • VIP:僅限前此已購買年票者以及「哲學上癮」年繳方案、「熱愛智者」月/年繳方案訂閱者使用報名,需審核。VIP 資格以購買半年套票者或訂閱者的姓名與 email 為認證資料,資料不符者將無法通過審核。

報名方式:活動通線上報名

名額:20 人

退費說明:本活動不退費,活動期間因故無法參加者,可提早聯絡主辦單位轉讓票卷給他人使用。使用年票者可於活動舉辦前取消報名,將已報名的票卷延至後續場次使用。

報名截止:2024 / 6 / 22 23:50 或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