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齊克果與存在主義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20210817 - 0914 齊克果與存在主義系列課程

【課程】齊克果與存在主義

時間與地點
時間: 2021-08-17 (二) 20:00 to 2021-09-14 (二) 22:00

主講

譚家博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學與宗教研究博士

齊克果,你或許未聽過;存在主義,你卻或有認知。而齊克果正是存在主義之父;可是,說起存在主義哲學,大家往往只記得尼采海德格沙特卡繆這些名字。為何大家都忘記了齊克果?

不是大家忘記,只是大家不想提。甚至齊克果研究在英國也被歸類為「神學」,不算「哲學」。

齊克果之所以被追封為存在主義之父,是因為他勇敢地站出來批判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理性主義的非人性化——哲學完全脫離存在處境,成為空中樓閣。但齊克果的立場,始終是純然的基督宗教立場:他強調個人主體性,揭露人類存在的荒謬、焦慮與絕望,認為只有在人神關係下人才能實現自我。

只是後世存在主義者往往只取其對存在的分析,而拒絕其對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故此,本課程嘗試綜合神學與哲學的角度,重構齊克果神哲學的全貌,使大眾能對其思想有全面的了解。

課程資訊

  • 課程語言:普通話
  • 講師:譚家博 /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學與宗教研究系博士
  • 課程日期與時間:總共 5 堂,每堂 2 小時(講課 90分鐘 ,提問與討論 30 分鐘)
    • 2021/08/17(二)晚上 8 至 10 點
    • 2021/08/24(二)晚上 8 至 10 點
    • 2021/08/31(二)晚上 8 至 10 點
    • 2021/09/07(二)晚上 8 至 10 點
    • 2021/09/14(二)晚上 8 至 10 點
  • 上課形式:線上課程,報名成功者將收到 Webex 會議室連結與密碼。課程將進行線上錄影,付費學員可重複觀看。
  • 名額:30 人
  • 費用說明
    • 每堂課 NT. 400元; 5 堂 8 折 1,600元。
    • 年繳/滿週年之「熱愛智者」「哲學上癮」訂閱會員/讀書會年票會員,可免費參加,請選 VIP 票種進行審核報名。→ 前往訂閱頁查看回饋方案
  • 退費說明:請注意,本課程不退費;報名成功者若因故無法參加課程,請聯絡主辦單位,將票卷轉讓他人使用。
  • 報名:活動通線上報名,或請見下方表單。

本系列課程總共分為五次上課,課程安排說明如下:

第一堂:熱血青年——反叛的基督徒齊克果的生平簡述

存在先於本質?人被判自由?存在主義是無神論?存在主義就是非理性?錯錯錯!這都不是齊克果主張,全部都是法國存在主義者如沙特等人的加鹽加醋。然而,正是由於這些當代哲學家重提齊克果,齊克果才未有煙沒於哲學史之中。

齊克果與一般大家愛讀的「無神論存在主義者」如尼采和沙特的最大差異在於:齊克果是個丹麥路德會基督徒。然而,齊克果卻不是一個「聽話」的基督徒:他一生批判教會,認為教會失去了信仰的情意,無論是自由派還是基要派都被他罵得狗血淋頭。但齊克果跟教會緊張的關係無損其對二十世紀基督新教神學的影響——巴特、田立克、尼布爾和布特曼等。

※ 參考書: 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pt to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第二堂:好緊張啊——自由的焦慮

日本漫畫《接下來是倫理課》裡,倫理科高柳老師曾經引用齊克果的說話:「焦慮是自由導致的暈眩」。此說後來被沙特發揮成「人被判自由」,認為人由此此識到個人的責任。但沙特卻去除了齊克果「焦慮」概念背後濃厚的宗教意義:齊克果認為,要理解自由的焦慮,必須從基督教「罪」的概念出發。不過,齊克果並非只是負面地認為自由將罪帶入世界,他同時主張,人類的救贖也必須自由而來。

參考書: The Concept of Anxiety

第三堂:嚇到吃手手的信仰——恐懼與戰慄

生活在香港或臺灣的大家或多或少也見識過基督宗教、道教或佛教部分極端教派或信眾的瘋狂行為——恐同、生病不看醫生、傾家蕩產的供養宗教團體、「感恩師父,讚嘆師父」等等,好似瘋瘋癲癲的。

你以為我想信「其實宗教也可以很理性」之類的鬼話嗎?正好相反,齊克果以上主要亞伯拉罕獻祭以撒一事,說明宗教經驗與瘋癲失常,其實只是一線之差。然而,甚麼才是真正的宗教情意,甚麼只是個人情緒失控或精神失常呢?界線如何釐定?

參考書:《恐懼和戰慄》(Fear and Trembling)

第四堂:你死定了——絕望作為致死之病

不少人對存在主義甚至齊克果存在一誤解,以為存在主義很悲觀,沒有出路,特別是齊克果後期的作品《致死之病》更說成人的存在必然絕望。然而,齊克果哲學並非完全悲觀;他指出,藉著跳躍或信德,人們便能夠在人神關係之下,實現真我。可是這套擁有濃厚基督宗教色彩、對絕望的解救良方,竟被後世存在主義者否定和拋棄,反而是近代德國及日本神學家將這一主張發揚光大⋯⋯

參考書:《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Sickness Unto Death)

第五堂:齊克果關我啥事?——齊克果對港、臺的影響

雖然重德的華夏文化與重信的齊克果哲學好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原來齊克果哲學得益於日本哲學界的吸收和轉化(主要是透過和辻哲郎),早於日治臺灣時期,已經透過洪耀勳被引入臺灣哲學界。相比之下,香港要到戰後港英時期,中國大陸的神學家(如謝扶雅)和哲學家(如牟宗三勞思光)南逃香港後,才出現零星的齊克果研究。儒家思想與齊克果有何關係呢?東亞哲學又能跟齊克果哲學發生甚麼化學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