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哲學新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關於
哲學新媒體
成員
訂閱
招募
投稿
辦活動
聯絡
報導
報導總覽
哲學現場
哲學異語
哲學焦點
國際編譯
報導人
頻道
頻道總覽
小說
漫畫
廣播
影片
專欄
難易度選擇
泛哲學
書評
影評
時事評論
作家
活動
活動總覽
講師
移動城堡專案
哲學營 (13)
講座 (27)
桌遊 (56)
課程 (14)
讀書會 (60)
座談 (4)
聚會 (8)
線上活動 (18)
資料
人物
格言
書庫
專題
購物
#
#
#
#
#
#
#
#
搜尋表單
搜尋
Philosophy Medium
首頁
Blogs
許昊仁 的部落格
【泛哲學】回應施建伍《藝術家需要藝術哲學?留給哲學家去煩惱吧!》
由
許昊仁
在 週一, 05/07/2018 - 18:00 發表
施建伍在《藝術家需要藝術哲學?留給哲學家去煩惱吧!》中似乎主張藝術家不需要藝術哲學,因為「藝術家沒有藝術哲學,也可以做出好作品」。我同意這個主張,但我們無法從它推論出:藝術哲學對藝術創作毫無幫助。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指出這些問題,並補充一些仍在辯論中的哲學觀點。最後,我會說明在林斯諺和施建伍的立場間,可能沒有真正的對立。我希望以下討論能表明,藝術哲學的用處之一是幫助我們——公眾、藝術家、評論家、欣賞...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回應施建伍《藝術家需要藝術哲學?留給哲學家去煩惱吧!》
回應
【泛哲學】美學的思想實驗:擁有一模一樣的文本就算是同一件文學作品嗎?
由
許昊仁
在 三, 11/15/2017 - 18:00 發表
用假想的情況來測試人們的直覺,把得到的結果用來支持論證的結論,這是哲學家使用思想實驗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哲學家經常需要努力構思符合主題的假想情況,有時,他們也會用
現成的材料
來引出自己想說的東西。 在美學中,有一篇小說就成了知名思想實驗的材料:
波赫...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美學的思想實驗:擁有一模一樣的文本就算是同一件文學作品嗎?
回應
【泛哲學】無心靈的人工智能可以生產藝術品嗎?我覺得其實可以
由
許昊仁
在 週一, 09/25/2017 - 17:00 發表
幾個月前,人工智能「微軟小冰」在數個網路平台發表詩作,但直到微軟公開這件事,沒有讀者發現小冰不是人類。根據微軟,小冰的學習基礎是五百多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訓練過程中,科學家設置了多個檢查點,目的是校正小冰當前的學習成果,並在校正的結果上繼續訓練。當科學家認為小冰的作品達到某個水準,他們把作品陸續發表在網路平台上,讓公眾驗證它的創造力。這個實驗大獲成功,卻也招致批評——人工智能又不是人,隨機的排列...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無心靈的人工智能可以生產藝術品嗎?我覺得其實可以
回應
【泛哲學】歌詞存有學(完):「歌詞」的定義
由
許昊仁
在 四, 05/04/2017 - 12:00 發表
我在存有學結論上建構一個定義,修正字典定義「歌詞是歌曲的文本」。雖然字典定義能說明部分情況,但作為詞語的用法報告,它在區分事物的目的上不盡人意。它無法辨認出原生口傳文化的全部歌詞和次生口傳文化的許多歌詞,也錯誤地把聲形的文本化產物歸類為歌詞。追根究底,這是有問題的存有學導致的。反文本中心存有學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歌詞存有學(完):「歌詞」的定義
回應
【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三):弦外之音
由
許昊仁
在 四, 03/23/2017 - 18:00 發表
我主張一種徹底的反文本中心論:不可能存在無聲音相關性的歌詞。歌詞可以區分為三個共同窮舉的 (jointly exhaustive) 有聲音相關性的範疇,就算在它看起來只是文本結構時也和聲音有關。歌詞在存有學上必然有聲音相關性。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三):弦外之音
回應
【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二):無聲之「歌」?
由
許昊仁
在 三, 03/15/2017 - 18:00 發表
透過論證聲音的地位,我在原初命題上增加了兩個有聲音相關性的選言項。把那些選言項放在兩種口傳文化中看,可以說歌詞在原生口傳文化中是聲音結構,在次生口傳文化中則是聲音–文本結構或文本結構。不過,前面的討論只說明文本結構無法壟斷歌詞存有學,還需要回過頭考察選言項「文本結構」本身是否成立。具體問題如下:真有歌詞是無聲音相關性的文本結構嗎?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二):無聲之「歌」?
回應
【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一):歌詞是文學嗎?從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由
許昊仁
在 週一, 02/13/2017 - 13:00 發表
我主張一種反文本中心論:歌詞在存有學上必然和聲音有關。在藝術實踐中,有個被廣為接受的字典定義——歌詞是歌曲的文本。「文本」這個字眼暗示了最適合歌詞的創造和接受方式是書寫和閱讀。我指出該定義有缺陷,因為它預設一種文本中心論,既忽略聲音相關性,也不在意口傳和聆聽的價值。我進一步論證,聲音的相關性來自它的存有學地位。不但有些歌詞只是聲音結構,有些歌詞是聲音–文本結構,就連尚未口傳的歌詞文本也和聲音有關。
閱讀更多
關於【泛哲學】歌詞存有學(一):歌詞是文學嗎?從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