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死期大公開:大限來時知自我 | 哲學新媒體
影評

死期大公開:大限來時知自我

上帝存在,祂住布魯塞爾 前半句大概會讓哲學系所有校友不禁翻起白眼想到課堂上老師念念有詞的上帝存在五路論證,但一看到後半句,就為這個白眼踩了個煞車。比利時導演 Jaco Van...

您在這裡

難度:
1

上帝存在,祂住布魯塞爾

前半句大概會讓哲學系所有校友不禁翻起白眼想到課堂上老師念念有詞的上帝存在五路論證,但一看到後半句,就為這個白眼踩了個煞車。比利時導演 Jaco Van Dormael 的這齣法語喜劇《死期大公開》(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The Brand New Testament)1,大概集結了整個法語世界人口的嘲諷戲謔與想像創意,將上帝描繪成了沒品的大叔:每天惡整世人、酗酒抽菸打老婆小孩,害得自己大兒子(耶穌)離家出走來到人間。電影儘管充滿惡搞,令觀眾笑點滿身,卻將法語世界的傳統喜劇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笑的花枝亂綻的同時體悟到一些細微深刻的人生意義。大概是這個原因,這部從頭到腳徹頭徹尾都在惡搞的電影就這麼花枝招展地被擺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名單裡。

《死期大公開》中文電影預告,2016/4/15 上映
上帝?喔,你說我爸?那個每天穿著睡袍拖鞋、電視只准看體育台,稍一不合他意動則對妻小打罵咆哮,整天關在自己辦公室裡研究幼稚的新把戲捉弄人類的那個老頭?他就住在布魯塞爾。

電影從上帝的小女兒以雅的角度出發,敘述她那變態的老爸如何把全家關在與世隔絕的小公寓裡,吃飽飯就一臉奸邪地坐在電腦前寫下世界運行的法則:

第2124條、排隊時旁邊那一排總是前進的比較快。

第2125條、吐司掉下去的時候一定是塗果醬那面著地。

第2126條、理想的睡眠時間永遠比實際能睡的多十分鐘。

第2127條、禍永不單行。

第2128條、哪天你墜入愛河,和你共度此生的人卻不是你愛的人。

那個大家所描述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上帝,宅在自己的電腦前,每天一邊奸笑一邊寫下這些讓人日子更難過的法則。小女兒以雅最後終於受不了上帝爸爸的卑劣與蠻橫,偷偷用上帝的電腦將所有人的大限日期用簡訊送到每個人的手機,還癱瘓了上帝的電腦。以雅接著就逃家逃到了人間,想要自己寫一部超新約聖經來取代爸爸的那一本。

大限之日

沒想到笑料滿滿的奇幻電影裡,哲學仍然像背後靈一般相隨,緊貼著的倒不是上帝,而是死亡。

當小以雅將每個凡人的大限日期送到每個人手上,這封小小的簡訊卻在每個人身上發酵,一個日期各自表述。那些來不及反應就倒數歸零的沒看見死亡,那些嘗試逃跑的死前頓悟到「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剩下的那些,接到死期簡訊的隔天,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沒去上班,有些人酗酒等死麻痺自己,有些人決定動身環遊世界,有些人決定擺脫家庭和另一半的枷鎖擁抱真愛,有些人決定不再被外在眼光牽掛變裝擁抱自己的真實性向。

每一天每一刻,我們都可以決定做自己好自在,為什麼死亡這個念頭好像有什麼魔力逼出人似好似壞的各種潛能?

知死所以知生?

死亡在許多社會裡都帶著些禁忌的色彩,好像說了,死亡隨時都會找來。然而,死亡似乎本來就隨侍在側,再怎麼小心翼翼活在安全網裡,都防不了人隨時可以沒有任何原因死去。老話說:「人一出生,就老得足夠面對死亡」。然而這個社會到處談的都是如何面對別人的死亡、如何接受與親人朋友生死離別,卻忘了死亡的意義首先是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死亡,而他人的死亡也只是提醒我們,有一天,自己將用盡自己所有機會,而死亡將幫我們榨乾所有存在能展現出的可能。

也許正是因為死亡提醒著我們機會的終結,所以當死亡映入眼簾,才迫使我們承認,生命只能為自己活,就如同自己的死亡只能自己承擔。日日如一日的生活,枯燥漫長得好像會一直如此綿延下去,給了我們一種幻覺,反正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今天沒做沒改變的,明天還有機會。死亡,作為人類和所有生命的大限,它無預警降臨的特性,戳破了這個連續性給的幻覺,提醒每個人,實現自己,可能沒有明天,要趁早。

奔向死亡的存在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整個哲學思想都架在這一死上2。有一種存有會探尋自己存在的基礎與意義,而它之所以探詢,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從一出生就奔向死亡,所有它能實現的所有可能都隨時在死亡降臨那一刻終結。探詢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只是當下現狀,認為當下的自己並不是自己想成為的自己,這一股否定的力量讓人投射出未來,讓人編織如夢般的可能性。沙特那一句「存在先於本質」,就從海德格這裡抄了過去:存在,作為在行動中所展現的樣態,實現出來的那個想成為、能成為的自己才是自己存在的定義3

自由與規範

電影裡面以各種幽默的方式展現了人們面對死期的千百種方式,但那一千零一種不外於丟棄掉本來的枷鎖,不管這個枷鎖是工作、父母的壓力、他人的眼光、社會規範、自己的歉疚。面對死亡,在提醒人們為自己而活、面對自己全然自由的同時,逼出了任性與勇敢。然而,電影外的我們,儘管知道死亡隨時能夠一刀斬斷所有操煩牽掛,卻不能丟了工作咨意妄為。因為死亡的秘密就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如同一些諷刺的悲劇一般:被告知癌症末期的病人花光所有積蓄,過了一段每天活在當下的日子,得知原來是醫院搞錯診斷報告後巴不得自己生命將盡。自由與規範,看似相悖,在哲學漫長歷史的討論中卻有著強烈地正相關。

 

影畢,揉著笑疼的肚子,邊低估「海德格,你這老滑頭,還真如你說。」

  • 1. 又譯《超新約全書》
  • 2. Heidegger, M., Macquarrie J., & Robinson E. S. (2008).  Being and Time.
  • 3. 尚-保羅, 沙特., & Sartre J-P. (2012).  存在與虛無. 左岸哲學.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