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索命物流廠》(News Desk: We'll be There - The Job of Death) 是出自南韓 MBC 新聞平台 (NEWSDESK) 人權新聞We'll Be There 單元的一則專題報導(2019 年 9 月 11 日),由記者 Yonn Su-han 進行實地採訪與播報。這則報導在破題時指出,一名五十多歲的物流業派遣工不久前在上班時間暴斃身亡,物流工會認為他死於高壓工作環境,事件引起社會議論,遂形成此次報導的企劃動機。
為了一探究竟,新聞團隊以化身採訪 (covert coverage) 的方式,透過人力派遣公司先後進入三間不同企業規模、所在地區、作業工時與運作型態的物流廠實際工作。除了詳細調查工作內容、勞動環境條件,紀錄職場裡的關鍵細節,同時接觸派遣工與物流廠管理幹部,取得廠商違反多項南韓就業與勞動法規的眾多事證,揭露了物流廠難為世人所知的面貌。
影片除了記者本人面對攝影機侃侃而談的主持部分,另外藉著團隊化身採訪取得的密錄影像來呈現報導內容。這些影像大致可區分為:調查記者隱藏身份暗地從事勞動的實況紀錄、側訪物流派遣工的職場證詞,以及節目團隊與物流廠基層管理人員的面對面談話等三種類型。從記者提供自身參與物流工作的第一手經驗,結合紀實影像與訪談去呈現報導主題的核心與背景,讓螢幕前的觀眾得以「被在場」,進而瞭解情況。
以人肉與血汗去銜接輸送帶
影片首先指出人力派遣公司在身分登記與查覈工作上的疏漏,對於體能與健康狀況無法勝任物流工作的求職者就是潛在危險,而且勞動者即使抵達工作現場也未必進行職前安全講習。另外在季節氣候不利夜間工作的情況下,也未能善盡雇主善待勞工的基本義務。顯見派遣工受到媒合工作的派遣業者與實際雇主的雙重輕忽。
對於背景身家都不熟悉的陌生派遣人力,物流業者實施嚴密門禁與作息控管的種種設限尚可理解,但是工作現場不合理的快速輸送流程,加上繁忙、吃重的體力勞動,即使是像記者般的年輕人仍然難以負荷。派遣工屬於短期人力,與實際雇主並無締結長期勞動契約與融洽的勞資關係,亦無工會組織監督資方、為勞工發聲,等於僅有法律作為底線,是他們唯一的權益保護傘。
即使臨時受雇的勞動者已存在久遠,仍處於當今社會裡相對晦暗的角落。自工業時代以來,他們只是生產線上可被替代的無數螺絲之一,領取微薄的日薪。同樣從事勞動,他們的待遇並不如具有專業技術與知識的工匠與學徒。生在十九世紀的馬克思曾經簡潔有力地底描述這類工人的不幸命運:
這個工人階級只有找到工作才能生存,但只有在其勞動可以增加資本的前提下才能找到工作,這些不得不把自己切割兜售出去的勞工,就如同市場上的所有貨物一般,也只是商品的一種,因此其命運同樣受商業競爭的操弄與市場波動的擺佈。
這類勞動者唯有工作才能生存,但只有廠商能獲利的情況下才有工作機會。工廠主人擁有土地、生產機器、原物料與週轉金,仍需要人力才能運作生產。他們的盈利固然來自商品利潤,但前提是商品必須降低成本與提高銷售才能確保最大收益。
勞動者受雇於業主,以勞動力交換生存所需,最後被約化為人力成本,並以現金進行交易。勞動者與他們的勞動力在這個體系裡成為可被金錢衡量、切割與分配的物品,隨著經濟前景榮枯被決定是否有無工作,並被調整薪資。影片裡的勞動者離不開運轉不已的機器,這正是源自工業化時代的特色。他們是機器的附庸而非主人,生產線只需要他們做簡單但重複性高、單調且無創意的動作。
依附在輸送工具上,派遣工是物流廠輸送帶與集運貨櫃車等骨幹的銜接關節,也是讓它們能夠運作的血液與肌肉。但即使他們在勞動程序上佔有關鍵位置,卻僅有不成比例的所得,除了他們被生活所逼迫之外,還有什麼原因造就他們的處境?
在勞動地獄中異化
點出一個地獄,當然不能完全告訴我們如何去拯救地獄中的眾生,或如何減緩地獄中的烈焰。
受雇主支配與驅使的勞動者並未取得它們在勞動過程中的創造物,成為運作繁重勞務卻難能喘息的螻蟻。他們憑著雙手幫雇主賺錢,財富卻進了雇主的口袋,成了他們向自己喊價、剝削的利刃,又再度被自己理應享有的財富支配。
這就是馬克思所謂的「異化勞動」(alienated labour)概念。勞動者不僅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離開了他們對工作的認同與熱忱,也從尊貴有靈性的人類下降為資本家的生產工具。當工作成為非自願的勞動,勞動者的生產創造也被分割為二,一大部分被雇主拿走,剩下的部分才化為薪資被拿在手裡。然而勞動者手上那丁點遠不足以稱為「財富」的微薄薪資為了支應生活所需,又被社會上其他管道吸取:
當工廠主對工人的剝削告一段落,工人好不容易終於領到他的現金工資,但就在這一刻,他立刻遭到資產階級得其他成員的群起圍攻,其中包括地主、店家,和高利貸主。
低薪、高壓與非人道待遇,甚至連飲水或簡單食物都不願提供的勞動環境下,即使勞動者罷工抗議,最後仍有人在離職後繼續前來工作。記者在調查後指出,這是因為這群勞動者已退無可退,急需金錢才能周轉度日。按馬克思的分析,勞動者正是被現代社會與資產階級壓迫的一群人,才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從事勞動,同情勞動者遭遇的馬克思才會主張無產階級必須團結起來,訴諸政治手段向資產階級抗衡。
赤手空拳的勞動者缺乏與雇主抗衡、喊價的能力,形同虛文的勞動法規也僅是紙糊的武器。影片裡的企業規模無論大小,法律自始就是聊備一格的裝飾,實際勞動情況在嚴密監控的環境下難為外人知悉,少有雇主徹底遵守法規,勞動者為了工作機會也多半隱忍沉默,形成惡性循環直到有人殞命,儼然化為一幅不知何處是盡頭的勞動地獄繪畫長卷。
結語
歷史經驗與理性算計猶如兩枚相接的齒輪,經由彼此反方向運轉,帶動人類社會前進。
資訊化讓現代社會處於劇烈的變動中,電子商務在未來走向線上、線下業務重新融合洗牌的新零售型態,優化消費者體驗的目標只會變得更極端。業者為了減少客戶等待貨品的時間,負責轉運與配送的物流業者只怕會再加快輸送帶的轉速。
目前已有先進的新零售業者(如電商龍頭Amazon配置在揀貨中心的Pegasus機器人)推動機械自動化、集箱標準化的現場程序,極大幅度減少了人力需求與人事成本,原先在就業市場的弱勢民眾只能另找更糟糕的差事來餬口,而他們只能笑著叫他們一聲「同志」嗎?派遣工的存在是一種勞資雙方各取所需的權宜之舉,但是法律保障人權與勞權的善意卻被忽視,應受保障的一方反倒因為新興經濟擴大規模而相形惡化。
現階段人類尚未找到與機械共處的適當平衡點,政府的角色與職能仍然重要。在影片未曾細述的政治經濟背景裡,南韓政府自朴正熙就任總統以來迄今,扶持民間企業來促進經濟繁榮就是國策基本方針。對於政府保障民間資本的南韓國家體制而言,過去法律對於勞動者的保障程度並不高,在勞資對立的緊張情勢下誕生了團結有力的工會組織、激烈亢奮的罷工行動,同時也培養了一批以維護勞權而得到輿論支持、民眾信賴的人權律師。
雖然同情勞動者的文在寅政府自上任以來嘗試進行改革,不過改善組織與管理心態並非一蹴可幾的易事。如何在當前先遏止派遣工瀕臨死亡的危險現況,持續在不斷進化的新經濟模式下找出符合勞資雙方權益的最佳解,仍有賴社會共識,這就是這篇報導企圖託付給觀眾思索與行動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