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沒有自我認同能愛自己嗎?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講座】沒有自我認同能愛自己嗎?

時間與地點
時間: 2024-07-29 (週一) 20:00 to 22:00

主講

林素純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博士

活動資訊:

▷ 地點:線上進行。報名成功者將收到 Google Meet 線上會議連結,於活動時間在網路會議室中進行討論。

▷ 報名:活動通線上報名

▷ 費用:活動免費 / 感謝文化部補助部份經費。

▷ 時間:2024/7/29(一)20:00 - 22:00

▷ 主講人:林素純(中正大學哲學博士)

▷ 主題:沒有自我認同能愛自己嗎?

富蘭克福在《愛的理由》這本書最後一部,說明及分析什麼是愛自己。他提出「全心全意的」(wholehearted)這個概念來定義愛自己。他說,全心全意的人完全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關心什麼,對於自己內心任何傾向或愛好的衝突,他不會懷疑或保留自己有什麼立場,也因此,對於決定其最終目的的意志結構的認同,他既不會感到受抑制,也不會感到受侷限。這種全心全意的認同,意味著他對自己的態度沒有矛盾。而這種全心全意的狀態就是愛自己。

    在富蘭克福對於「全心全意」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自我認同的角色,也就是,個人自我認同在愛自己中的角色。這場講座,我們將從富蘭克福的自愛概念,談個人自我認同與愛自己的關係

〈第五屆臺灣青年哲人獎:論認同〉系列講座

「我是誰」的問題,與我們的自我認同為何, 也就是我們對自己身分的理解和定位,息息相關。

然而自我認同是否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而無關乎他人的想法或其他客觀事實呢?換言之,認同的形成或建立,到底會跟哪些因和事物相關?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相關呢?

第五屆青年哲人獎,邀請所有青少年來「論認同」

為了鼓勵青少年探索自我認同的議題,第五屆青年哲人獎以 「論認同」 為主題,邀請所有青少年踴躍投稿。

本屆比賽的徵稿主題為:

  • 自我認同完全隨著個人的偏好所決定嗎?
  • 認同與事實之間有斷裂與否的問題嗎?
  • 認同的形成有何限制?

我們期待透過這個比賽,引發青少年對自我認同議題的思考,並鼓勵大家以理性和邏輯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此的觀點。

為了協助參賽者思考「認同」相關的哲學議題,我們邀請到三位哲學人,分別就以下主題進行講座:

  • 自我認同產生的權利與義務
  • 自我認同與他人的關係
  • 自我認同在愛的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歡迎有興趣的青少年踴躍參加講座,與哲學新媒體一起深究「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