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5:人認識到的實在是否受限於自身? 探索真實的哲學之路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5:人認識到的實在是否受限於自身? 探索真實的哲學之路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侯, 貝 ; Robert, Blanche
    譯者: 梁, 家瑜 ; 蔡, 士瑋 ; 廖, 健苡
    出版社: 大家出版
    出版年份: 2019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你怎麼確定,你的理性所認識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

    今日的真理,可能就是明日的灰燼

    真理只是尚未被推翻的假設



    「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個懷疑論的主張,一方面挑戰了既定的權威,給予人們開放的思考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流於相對主義,而宣稱一切都是主觀的、都是個人的,都是相對的,進而轉化為對客觀真理的否定。如果「每個人有各自的真理」,人類是否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和任何人打交道,任何的溝通也將成為徒勞?



    然而,我們是否可以不因「每個人有各自的真理」,就放棄對話,而接納高達美的觀點,「一個能夠理解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據有優越的地位,相反地,他會承認自己所設想的真理可受到挑戰」,嘗試以彼此對真理的詮釋去豐富真理的內涵,用彼此的思考避免個人獨斷的盲點?我們或許還是可以藉由具有批判與自省意義的討論,超越主觀與任意,朝向客觀與公正更跨出一步?



    人類終究必須不斷鍛練自己的理性能力,運用自己的理性去認識真實、掌握真理。本書各章包括「理性與真實」、「理論與經驗╱論證」、「詮釋」、「生命╱物質與心靈」、「真理」等內容,正是淬鍊理性能力的最佳磨刀石。



      【理性與真實QA】



      ▎何謂「理性」?何謂「真實」?

      理性是心靈的能力,在認識的範疇中,可用於區分真假;在行動的領域中,可用於分辨善惡。相對於僅限於想像中的事物而言,真實指的是確實存在的事物,以及事實的整體。



      ▎為什麼要理解「理性與真實」?

      當我們用我們的理性去認識真實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所認識的真實是否必定受限於我們的理性能力?我們所認識的真實是否與別人所認識的相同?這些認識論的問題,正是討論所有哲學問題的基礎。



      ▎本書討論了哪些主題:



    ■ 如果真實只能是人類理性所認識的真實,則真實必定來自於理性對它的重構,然而我們是否意識到了理性的限制?



    ■ 理論是對真實的解釋,理論的成立依賴經驗的支持,但僅有經驗支持仍然不夠,科學理論還要符合哪些條件?



    ■ 詮釋似乎是主觀的,是必須避免的,可是我們真的能夠避免詮釋嗎?還是我們應該用詮釋讓真實更為豐富,並避免任意的詮釋?

      

    ■ 生命是由物質構成的?或是由物質與精神共同構成的?物質與生命間確實存在不可跨越的界限嗎?如果心靈的本質是思考,我們如何看待也會思考的人工智慧?



    ■ 我正在說謊,這句話是真話,還是謊話?誠實是不是無條件的義務?或是我們只對有權利者有誠實的義務?是否存在「善意的謊言」?誰能定義何時需要「善意的謊言」?



      ▎思考這些問題「有什麼用」?

      「真實」是否存在?唯一的真實確實存在嗎?所謂的真實是否可能是「多個」真實?對於真實的討論,如何不落入相對主義的迷思?這些提問對於科學、社會科學、歷史、新聞、教育等各個領域可以帶來更深刻的刺激與反思。



      【哲學家們怎麼說?】



    ■ 「一個科學體系必須具備可以被孤立出來、透過經驗測試而加以否定的邏輯形式,亦即:一個經驗科學的體系,必須有可能被經驗反駁。」(波普)



    ■ 「經驗主義者像螞蟻,只會採集和使用;理性主義者像蜘蛛,只憑自己之力來織成絲網。蜜蜂則採取適中的方法,在庭園和田野的花朵中採集它的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轉化和消化。」(培根)



    ■ 「並不是因為人類有手,所以他是最聰明的存在,而是因為他是最聰明的,所以有手。」(亞里斯多德)



    ■ 「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塔哥拉)



    ■ 「真理若是在庇里牛斯山這邊,山以外就是錯誤。」(巴斯卡)



    ■「我因說謊所犯的錯,比我對他人說的謊來得嚴重。」(蒙田)

    作者簡介

    侯貝(Blanche Robert)



      主編,哲學教師



    波瓦攸(Hervé Boillot)



      上塞納省安東尼市立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 d’Antony)哲學教師



    馬崒威(Charles Mazouer)



      布盧瓦省德瑟涅高中(Lycée Dessaignes)哲學教師



    季亞莫(Patrice Guillamaud)



      杜爾省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哲學教師



    拉榆荷(Matthieu Lahure)



      格勒諾布爾省珊波黎庸高中與歐克雷高中(Lycée Champollion et Lycée des Eaux Claires)哲學教師。



    拉赫(David Larre)



      斯坦省育逖婁高中(Lycée Maurice Utrillo)哲學教師



    勒篤(Aurélie Ledoux)



      維爾農省杜梅奇爾高中(Lycée Georges Dumézil)哲學教師



    蒙吉尼(Frédéric Manzini)



      卡尚省艾菲爾高中(Lycée Gustave Eiffel)哲學教師



    德歐立尉哈(Lisa Rodrigues de Oliveira)

     

      康城省馬烈赫伯高中(Lycée Malherbe)哲學教師



    蜜荷撒莉(Tania Mirsalis)



      薩赫賽勒省盧梭高中(Lycée Jean-Jacque Rousseau)哲學教師



    波嵐(Larissa Paulin)



      布里區旭希省哥倫布高中(Lycée Christophe Colombe)哲學教師



    竇荷多─虹帛(Karine Tordo-Rombaut)



      安錫省貝托葉高中(Lycée Berthollet)哲學教師

    審定者簡介

    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現職輔仁大學哲學系專任副教授,為「哲學星期五」發起人及志工,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發起人之一,曾任輔大歐盟中心執行長、青平台會務總監。

    譯者簡介

    廖健苡



      淡江大學法語系、法語所,比利時達文西高等學院交換學程、法國里昂第三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以及法文文化活動翻譯。哲學星期五台北策畫人之一、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會員。



    梁家瑜



      譯者,作家,哲學星期五志工,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發起人之一,譯有《邊境國》、《論特權》、《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第二冊及第三冊。



    蔡士瑋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及多所高中哲學教師,研究領域為政治與文化哲學中身分認同及語言問題。博士後研究主題是關於德希達猶太身分認同和彌賽亞政治神學。

目錄

【推薦序】高中哲學教育的視野──思考那不被思考的事情╱沈清楷
【推薦序】何謂真實?何謂真理?──尋找一切問題背後的問題意識╱邱建碩
【推薦序】充滿詰問、反思、論證的高中哲學課如何可能?╱林靜君
 
▎第一章 理性與真實
理性是心靈的能力,能用於區分真與假、善與惡。真實指的是存在的事物,相對於僅限於我們想像中的事物。
 
■ 問題思考
問題一:理性如何能認識真實?
1. 運用理性需要方法
2. 理性讓支配真實的各種法則變得更清楚
3. 理性應該對所確信的加以懷疑
問題二:理性是否會重構真實?
1. 理性會重構真實,使真實可為人們所理解
2. 理性會自發地服從事實的權威
3. 理性也會構成自己的形象
 
■ 哲人看法
問題一:理性如何能認識真實?
1. 艾比克泰德:理性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準
2. 萊布尼茲:人類會推理,而動物只能想像
3. 巴舍拉:在試圖認識真實的過程中,精神與其過去迎面相逢
4. 波普:對真實的認識永遠都不是習得的
問題二:理性是否會重構真實?
1. 笛卡兒:一塊蜂蠟
2. 龐卡赫:科學理性會組織事實將其條理化
3. 貝爾納:理性在服從事實之前應先接受其為事實
4. 尼采:理性出於無理性
 
■ 進階問題思考
問題三:理性是否足以掌握真實的全貌?
1. 蒙田:理性在真實中找不到支撐點
2. 胡塞爾:世界的存在本身並非不證自明的
3. 維根斯坦:相信有時比懷疑更合理
 
■ 延伸思考
人文科學──虛構的事物是否擁有自身的合理性?
訪談──「相信絕對真實的存在」,這是科學的預設嗎?
 
■ 哲學練習
■ 綜合整理
 
▎第二章 理論與經驗/論證
科學知識是種抽象的知識。它是由理論所構成,是嚴格的知識,可透過論證與實驗來證實。
 
■ 問題思考
問題一:如何證明科學知識的真實性?
1. 必須證實知識符合邏輯
2. 必須接著證實知識所倚賴的各種原則
3. 只有實驗能證明知識的客觀真實性
問題二:人類的知識是否受限於感官經驗?
1. 理智讓我們得以掌握真實
2. 絕對知識是種幻象
3. 但理性會欲求絕對
問題三:什麼是科學理論?
1. 科學拒絕承認絕對的知識
2. 科學理論應該是內在一致的,並且能經由經驗證實
3. 只有可否證的理論才具有科學價值
 
■ 哲人看法
問題一:如何證明科學知識的真實性?
1. 亞里斯多德:三段論證作為理性論證
2. 笛卡兒:直覺與演繹
3. 貝爾納:經驗讓我們得以認識真正的事實
問題二:人類的知識是否受限於感官經驗?
1. 柏拉圖:辯證法與理智經驗
2. 休謨:觀念與印象
3. 康德:現象與本體
問題三:什麼是科學理論?
1. 孔德:科學理論不承認絕對性
2. 迪昂:物理學理論與經驗相符
3. 波普:可否證的科學判準
 
■ 長文閱讀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
 
■ 進階問題思考
問題三:我們是否能以科學的方式認識作為人類的自我?
1. 笛卡兒:自我將自身認識為能思考的事物
2. 康德:我是個抽象概念而非實體
3. 涂爾幹:社會學的知識針對的是外在行為
4. 昂西:對自我的認識是種原初感覺
 
■ 延伸思考
藝術──藝術中理論的定位為何?
 
■ 哲學練習
■ 綜合整理
 
▎第三章 詮釋
詮釋指的是確立某項行為、某個事件、某個符號或是某件作品的意義,預設了直接給定的意義背後,還有一種或多種隱含的意義。
 
■ 問題思考
問題一:詮釋是否都是任意的?
1. 一個事件或是一個論述經常有多種詮釋方式
2. 一個人的詮釋,取決於他的信念與偏好
3. 詮釋是可以討論與挑戰的
問題二:所有事物都需經過詮釋嗎?
1. 詮釋的工作豐富了人類的存在
2. 詮釋一切可能是有用的
3. 詮釋的努力應該避免意識形態偏差
 
■ 哲人看法
問題一:詮釋是否都是任意的?
1. 柏拉圖:某個言說之詮釋的邊界
2. 尼采:每個詮釋都有賴於所採納的觀點
3. 高達美:真正的詮釋需要與他人的討論
問題二:所有事物都需經過詮釋嗎?
1. 康德:詮釋當中存在著愉悅
2. 佛洛伊德:失誤的行為,有待詮釋的行為
3. 波普:排除了錯誤的詮釋
 
■ 進階問題思考
問題三:如何詮釋一場災難?
1. 伏爾泰:災難是沒有什麼隱匿的意義
2. 杜匹:詮釋災難的新方式
 
■ 延伸思考
人文科學──詮釋某個人文科學的事實
精神分析──如何詮釋夢境?
 
■ 哲學練習
■ 綜合整理
 
▎第四章 生命╱物質與心靈(精神)
生命是個有機體,能夠透過自身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吸收營養、自我發展,而得以繁殖。物質是未被限定的基質,在不同的形式下組成所有的物體。精神,對立於物質,是非物質的實在,但為了解釋思想之類的現象卻是必要的。
 
■ 問題思考
問題一:生命從何而來?
1. 活生生的存在僅是巧妙組織的物質
2. 但是這個構造超越我們理解的能力
3. 「生命的原則」存在嗎?
問題二:靈魂與身體的關係為何?
1. 身體是靈魂的「肉體包覆物」
2. 全都是物質的
3. 靈魂與身體是對立,還是與等同於身體
問題三:智能可以是人工的嗎?
1. 模組化人類智能的企圖……
2. ……至今從未給出具說服力的結果
 
■ 哲人看法
問題一:生命從何而來?
1. 笛卡兒:我們能夠把生命化約為機器嗎?(Ⅰ)
2. 康德:我們能夠把生命化約為機器嗎?(Ⅱ)
3. 奧福德:活的有機體是極複雜的機器
4. 柏格森:生命是創造性的
問題二:靈魂與身體的關係為何?
1. 盧克萊修:靈魂是由精細的物質所形成
2. 柏拉圖:身體阻礙靈魂思考
3. 梅洛龐蒂:人類身體的特殊性
問題三:智能可以是人工的嗎?
1. 尚傑:心靈事件僅僅是生理事件
2. 萊布尼茲:思考就是計算
3. 朗格諾拉等:一個承認失敗的聲明?
4.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的各種結構性限制
 
■ 長文閱讀
昂希.柏格森,《物質與記憶》,第一章
 
■延伸思考
漫畫──人類和機器的界線就要消失了嗎?
 
■ 進階問題思考
問題四:生命權的觀念是有意義的嗎?
1. 戴斯達:我們有權利去干預生物嗎?
2. 傅柯:活著的權利與死亡的權利
 
■延伸思考
哲學時事──人類對動物有責任嗎?
 
■ 哲學練習
■ 綜合整理
 
▎第五章 真理
真實指的是一個陳述的特性,同時符合實在以及陳述自身。
 
■ 問題思考
問題一:如何區辨真與假?
1. 真實是符合實在的
2. 真實是能夠被證實的
3. 真實是一致的
問題二:科學是所有真理的典範嗎?
1. 科學的典範與其侷限
2. 非科學的真理是存在的
問題三:真理是相對的嗎?
1. 取消真理普遍性的嘗試
2. 真理視情況而定
 
■ 哲人看法
問題一:如何區辨真與假?
1. 史賓諾莎:真理在事物之中或語言之中?
2. 威廉.詹姆斯:概念不是真的,而是被賦予為真
3. 羅素:(純)數學 是真的嗎?
問題二:科學是一切真理的典範嗎?
1. 休謨:各種「事實」
2. 巴斯卡:幾何思維與細膩思維
3. 根特的亨利:信仰真理與知識真理(Ⅰ)
4. 伊本.魯世德:信仰真理與知識真理(Ⅱ)
5. 齊克果:對存在主義的真理看來,客觀真理並不重要
問題三:真理是相對的嗎?
1. 柏拉圖:人是萬物的尺度
2. 第歐根尼:只能看到表象
3. 奧斯丁:對或錯?一切視情況而定
 
■ 延伸思考
繪畫──一張圖像是否能說出事實?
 
■ 長文閱讀
柏拉圖,《理想國》「洞穴寓言」
 
■ 進階問題思考
問題四:我們永遠都該說真話嗎?
1. 奧古斯丁:何謂說謊?
2. 貢斯當:我們只有對那些值得[說]真話的人才有責任
3. 康德:說出真相是絕對律令
4. 雨果:森普利斯修女的謊言
5. 揚克列維奇:真相可能致命
 
■ 哲學練習
■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