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變,個中滋味如何,端看用什麼眼光看待。
	讓我們張眼,在哲學經典與日常生活中自在出入,
	安頓自我,細看人生。
	
	  ▎七十二篇散文,流露自傳意味
	
	  創辦《鵝湖月刊》的好友袁保新校長在閒聊時問起我:
	  「王老師正在寫一生的傳記嗎?」
	  回頭省視這七十二篇真情流露的文字,
	  想想也有那麼一點意味了。
	  本書集結王邦雄教授多年累積的哲理散文七十二篇。以《中央副刊》的「方塊」文字為主力,加上散見於《人間副刊》、《國語日報》等耕耘多時的文章,依其內涵分類編排。
	 
	  ▎編列四輯,一體統貫
	
	  全書按內容性質歸類為四輯:「經典活用」、「生命傳承」、「人間萬象」、「異國心旅」──經典義理要活用於今天,有待於引傳統進入現代的生命傳承;並得讓經典回歸生活、落實在人間萬象中,去進行生命價值的反思與驗證;即使走在異國他鄉,心中激盪的仍是人文經典的尋繹與感懷。故雖編列四輯,實則一體統貫,前後呼應。
	 
	  ▎以文學之筆書寫哲思,給現代人的哲理藥方
	
	  就因為「情」的寄託與「理」的安頓,
	  皆發自人性本身的普遍需求,
	  所以有跨越時空的必然性。
	  中文系加上哲學所的背景,以及融貫儒家、道家兩大中華文化傳統的學養,使王邦雄教授的文字飽含哲思理趣;並能跨越時空,進入現代生活,回應種種永恆生命課題。試圖在傳統經典的現代詮釋中,書寫哲學所體現的內涵,給出消解生命苦難的哲理藥方──走出表態淺視,越過謀慮深察,而至人間真情真理的清澈觀照,方能在時代巨流中立足,看見人生的絕妙風景。
	 
	王邦雄
	
	  臺灣雲林西螺人,1941年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1975年6月,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
	
	  曾任教於北一女中、文化大學哲學系所、淡江大學中文系、中央大學中文系所與哲學所。1975年7月,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鵝湖月刊》,以傳承及弘揚數千年傳統文化為職志。2003年,自中央大學退休。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著有《生命的學問12講》、《莊子寓言說解:學會放下,活出自在與美好》、《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老子的哲學》、《韓非子的哲學》等書。
	再版序
	用天眼看人生
	
	▎輯一 經典活用
	找回經典的智慧
	請來華山讀經論道
	身心靈的現代安頓
	身心靈的平衡與成長
	用什麼眼看人生
	士性格在當代的失落
	孔子在那裡
	從孔家來
	人道勝境擎天崗
	休閒美感自家尋
	藏絢爛於平淡
	現代街頭簡樸心
	論王維、李白與陶淵明的隱逸之道
	有利從無用來
	心如乾坤袋
	不同不是不對
	柔弱勝剛強
	回歸民間禮俗
	照破妖惡現出原形
	在沒有感覺間製造感覺
	搶救餘食解消贅行
	功成身退天之道
	親人不親寵物得寵
	鳥獸不可與同群
	
	▎輯二 生命傳承
	四十年中文系行走
	新儒家沒有家
	新儒家有了家
	我走錯教室了
	「中學為用」在那裡
	超前領先總是罪過
	好一段伴讀的歲月
	現代傳奇的自我書寫
	大師對話
	誰理你那你管我
	大巧藏身笨拙間
	三代傳承與兩代互動
	說希微也無希微
	母親節的禮物──釋放自己也釋放兒女
	心結誰來解
	為兒女找成長的伴
	兒女成長怎能炒作
	別抹殺兒女的年少天真
	一把良心的尺度──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讓家成為溫暖的港灣
	
	▎輯三 人間萬象
	小城春回
	在他死與我走之間
	生死迷離一念間
	九一一的文化反思
	意底牢結
	心靈病毒的人文隔離
	過五關不斬一將
	無怨無悔過一生
	心如明鏡不做藏鏡人
	向英雄致敬
	雷家佳顛覆了《霹靂火》
	寒門難入窄門
	走在絲綢古道上
	心中有夢終成真
	讀書有閒情、成長有空間
	
	▎輯四 異國心旅
	偷得半日閒
	原來退休可以如此美好
	繁華落盡看世貿
	和平公園巡禮
	最後一根釘
	直把他鄉當故鄉
	人為保護干天和
	沒有魚的湖
	飛龍在天
	高處不勝寒
	夕陽無限好
	天下父母心
	新生代當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