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難民是能「符合普世價值的行為」(universalisable act),並不是出自於算計才如此,而是出自內心的「正直」感來支持這樣的行為。就如康德所談的「理性」,並不是考量效益的策略,而是一套可被當作普世價值的準則。
《社會歐洲》(Social Europe)刊出希臘前財務部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一文,標題為《難民危機、康德及德國的道德風範》(The Refugee Crisis, Immanuel Kant And Germany's Moral Leadership);瓦魯法基斯引用德國大哲康德的實踐理性觀點,對德國率先挺身而出接納難民表達肯定,並且期許德國在希臘歐債危機的處理上展現出同樣的道德風範。
首先,瓦魯法基斯批評經濟學家把算計的工具理性當作人類全部的理性能力,低估了人類理性,忽略了人類更高階的理性能力。他批評大多數歐洲國家在難民議題採取了算計的態度——關閉邊界、停駛列車、將需要人道援助的難民視作為威脅,在歐盟的大小會議中推諉塞責——而義大利閣揆則對此發難:「如果這就是歐洲,那我則不想成為其中一份子。」
然而與此同時,瓦魯法基斯認為,德國在難民議題上的表現,展現出道德風範:上千名德國人展開雙手歡迎流離失守的難民,德國首相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展現出慷慨人道的態度,修補了其他歐洲國家在此人道危機的失敗。不過,也有人認為德國接納難民是出自於修補德國人口老化問題——較年輕、主動、受過高等教育的敘利亞難民能提供德國新的勞動力;例如, 經濟學家君特朗‧沃爾夫(Guntram Wolff)在《金融時報》指出,十七世紀從法國湧入德國布蘭登堡的新教難民同時帶來了勞動力,減緩了工資壓力、國家福利的財政負擔、也增加了需求並且活絡了國內經濟。就此,瓦魯法基斯則認為,德國接納難民的舉動是出自於大哲康德的想法,他說:
有別於經濟學家與盎格魯─塞爾特(Anglo-celtic) 的哲學家,康德並不滿足於工具理性就等於理性的說法。人類並不是貓或是複雜的機器人。人類出自於內心的理性使有實踐道德的能力。
康德對實踐理性能力的觀點,說明了符合普世價值的行為如何是可能的。例如,說謊並不是理性的,因為它無法成為普遍一致的行為。而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就是如此:在任何情況下都一致的普遍行為。瓦魯法基斯認為,如此的思維使得德國在歐洲其他國家中挺身而出。
不過話鋒一轉,瓦魯法基斯則就希臘的歐債危機提出,先前歐洲國家威脅希臘必須接受經改計畫否則必須退出歐盟的做法,是違反普世價值的:這項行為本身無法呼應到一套普遍一致的價值觀,而會使得歐洲各國包括德國會付出代價。瓦魯法基斯呼籲德國率先領導歐元區的重大改革,解決歐洲內經濟發展不均的問題。從難民議題到希臘歐債危機,瓦魯法基斯引用康德的實踐道德理性來呼籲德國領導歐洲,這或許也呼應了哈伯馬斯在歐盟政策上須以「政治上的公眾正當性應優先於經濟上私利」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