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論衡初集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漢學論衡初集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鄭, 吉雄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 2022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裒輯作者近十年來漢學研究的部分成果,首章討論歐美漢學家研究中國經典文獻、思想文化的得失,第二章承首章,簡介海內外學界對中國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的若干面向,延伸首章論旨。第三章宏觀《周易》的全球傳播。藉由首三章,本書開展了放眼寰宇、縱覽全局的視野,確立「漢學」疆界的世界性格局。後四章開展兩條主脈:第四、五章聚焦朝鮮《易》學與中國《易》學以說明漢學的東亞植根,第六、七章揭示中國道家思想源流以及隱逸精神轉折。全書旨在說明「漢學」導源於中國、植根於東亞,進而推展至全球的大勢。

    作者簡介

    鄭吉雄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史講座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任職期間曾任教育部學術追求卓越計畫第一期子計畫主持人)、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歐洲漢學講座、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訪問研究學人,香港政府大學教資會RAE 2014人文領域審查委員。研究領域包括《周易》、中國思想史、經典詮釋學、清代學術思想史、東亞儒學及文獻學等,著有《易圖象與易詮釋》、《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浙東學術研究》、《周易階梯》等多種專書及專業學術期刊論文七十餘篇。

目錄

序論
第一章 海外漢學發展論衡──以歐美為範疇
一、歐洲漢學背景:從天文曆算之學談起
二、新科學主義的抬頭
三、從語言到翻譯
四、歐美宗教哲學對漢學的啟示
五、從哲學到心理學
六、結語

第二章 簡帛思想文獻研究方法略論
一、研究背景
二、通論方法
三、個案研究
四、諸子學派學說新探
五、結語

第三章 《周易》全球化──回顧與展望
一、傳教士與心理學家:歐洲《易》學基礎
二、日本:近代疑古思潮下的《周易》研究
三、朝鮮的《周易》研究:從心性到事功
四、瑰麗多姿的北美《周易》研究
五、《周易》研究的前瞻:翻譯、宗教、歷史、文化

第四章 象數與義理之際──朱子與茶山《易》學的比較
一、問題的提出
二、「象」、「數」的範疇
三、漢魏時期《易》象數與自然哲學
四、綰合卜筮圖書的義理之學:朱子的案例
五、奠基漢魏象數的自然義理:茶山的案例
六、結語

第五章 丁茶山《易》學與禮學關係初探
一、《易》與禮的關係
二、論《易》與事功及「禮」
三、論《易》、卜筮與禮的關係
四、卜筮在禮教、政治上的良寙:對歷史的批判
五、結語

第六章 從遺民到隱逸:道家思想溯源──兼論孔子的身分認同
一、問題的提出
二、關於老子及《老子》的年代
三、西周初年周王朝天命觀、歷史解釋與遺民政策
四、孔子的身分認同與隱逸的批孔
五、結語

第七章 隱士逸民與出處進退──清儒論「隱」
一、問題的提出
二、「隱逸」溯源:《周易》的「隱」與「遇」
三、《論語.微子》記載的隱逸
四、戰國以降儒者的窮達困遇之論
五、道家的隱逸
六、唐甄論〈貞隱〉──清初的隱逸之論
七、章太炎論「學隱」──清中葉的隱逸之論
八、龔自珍論「尊隱」──晚清的隱逸之論
九、結語

結論
一、啟蒙心態與漢學精神
二、全球化視野
三、丁茶山《易》學
四、「道家」名實平議
五、從「道家」疑義到孔、老、莊思想異趨
引用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