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塞內卡 (Seneca)
I.
其實會抱怨人生苦短的,並不限於不愛動腦的普通人,這反而是所有人的通病,即使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也免不了要怨個幾聲。正因如此,天底下最優秀的醫生才會說「人生苦短,技術耗時」;也正因如此,亞里斯多德在控訴自然時,才會有失智者風範。後者的說詞是,上天總是獨厚動物,給某些動物長於人類五倍、十倍的生命,反觀為了追求成就而生的人類,能活的時間卻這麼短暫。
但老實說,人生並沒有那麼短,問題出在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上天已經夠慷慨了,光就追求成就這件事來說,只要投入足夠時間,一定能達成目標。反之,我們如果態度散漫,一味揮霍光陰,不做半點有意義的事,到最後,我們才會驚覺時間已經悄悄溜走了。
總之,我們的人生並不算短,害人生變短的都是我們自己;我們其實不缺時間,只是時間都被自己浪費掉了。打個比方,不懂理財的人一旦獲得萬貫財富,就會立刻把錢花光;反觀理財有方的人,即使起初只拿到一點點錢,都能慢慢讓數字成長。所以說,只要懂得規劃人生,就不會覺得人生苦短了。
II.
我們何必埋怨上天?上天已經很仁慈了,只要你懂得如何過活,人生絕對夠長。但有人總是貪婪不知足,或是只會浪費體力做白工;有人酗酒,有人成天發懶;有人做起事來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有人雲遊四海到處從商,期盼某天能發大財;有人熱愛戰爭,不是一天到晚想壓迫別人,就是為了各種險境而算計。有人甘願服侍大人物,不顧對方從未表示感激;很多人一生汲汲營營,想的都是取得別人的財富,或者抱怨自己的財產不夠多;還有很多人心中沒有明確目標,總是四處飄蕩、反反覆覆,卻又因此感到不滿,做事永遠三分鐘熱度;有些人缺乏原則,不懂做人處事的道理,在發懶和打呵欠的同時,就被命運奪走性命了。
這些事確實會發生,我向來不懷疑,就像大詩人說過的神諭式金句:「人真正活過的時間,其實不長。」我們沒活過的部分都不能視為人生,頂多算是經歷一段時間而已。惡在我們四周起伏盤旋,會妨礙我們積極行動、洞察真理,讓我們成為慾望的傀儡,使我們萬劫不復。被惡吞噬的人,永遠無法找回真正的自己;就算這些人能喘口氣,也像是經歷暴風雨之後不斷起伏的深海水流,天天受到欲望挑撥,永無寧日。
想想那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你會發現,這些人的共通特色是甲替乙做事,乙替丙做事,沒有人能只為自己忙碌。有些人會怒斥上司不尊重員工,認為自己需要旁人關注的時候,上司都不看自己一眼。但如果一個人連照顧自己都沒空,有什麼資格抱怨別人驕傲自大?老實說,傲慢的大人物還真的會看你一眼,甚至花時間聽你說話,願意讓你走到他身邊,不管你有何來頭。而你呢?你何時願意關注自己、傾聽自己了?因此,不要覺得別人會對你主動伸出援手,因為連你以前伸出援手的時候,都不是為了和他人結盟,純粹是不甘寂寞罷了。
III.
長久以來,許多頭腦一流的人都對人心相當感興趣,但他們始終看不透人心的深邃,只能不斷嘖嘖稱奇。人們不會隨便讓自己的財產被人侵占,要是發生土地疆界糾紛,雙方甚至會毫不留情,拿起石塊和武器互鬥。可是,他們卻願意讓別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老實說,引狼入室的人根本就是他們自己。沒有人願意和別人瓜分財產,但很多人卻不在乎自己的人生被瓜分!人們總是死命守住財產,但卻不珍惜價值更高的時間,說浪費就浪費。
我很想找一群老人,對其中的某人說:
你看起來已經走到生命盡頭了。你即將邁入百歲大關,甚至早就活過一百歲了。現在,請你盤點一下自己的人生,想想這輩子在債主、情婦、金主、客戶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又花了多少時間和太太爭吵、處罰僕人、為了公眾事務在城裡東奔西走。想想你如何弄到自己生病,再想想你曾經虛度的光陰,把這些時間加總起來,你會發現,自己實際擁有的時間比想像的還少。回想看看,當你訂定了計劃,時間是否過得比想像中還快?回想你曾經獨當一面,而且面色從容、心神穩定的時刻。這大半輩子裡,你達成了多少成就?多少人曾經趁你毫不留意時,浪費了你的時間?你花了多少時間沉溺在無益的悲傷、愚蠢的喜悅、貪念、世間的紙醉金迷裡頭?你留給自己的時間還剩多少?你會發現,你連成熟都還沒就要凋謝了!
這一連串問題,究竟從何而起?你以為自己能長生不死,沒意識到自己其實脆弱不堪,甚至浪費了不少時間。你以為時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事實上,你在為別人或其他事情奔走的時候,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最後一刻。你心中有凡人的恐懼,也有長生不死的慾望。很多人會說:「過了五十歲,我就會開始過悠閒的生活;過了六十歲,我就不會再插手公共事務。」你怎麼能保證自己活得到六十歲?誰能保證你的人生會如你所願?只給自己保留那麼一點時間,根本不夠讓理智完成任務,你難道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人生都快結束了才開始過生活,實在是太遲了!這麼美好的計劃,你居然想拖到五、六十歲才做,真是個愚昧的凡夫俗子!再說,能活到這個歲數的人少之又少!
※ 本文為遠流出版提供之文摘,摘自Seneca, L. Annaeus, & 塞內卡
(2022). 論人生短暫.
pp.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