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每個人都需要的「感性知識」 | 哲學新媒體
書評

每個人都需要的「感性知識」

Minna Salami 《感性知識》導讀
Salami 點出我們所慣用的思考方式,往往無法跳脫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她稱之為歐洲父權中心知識。藉由揭露經常被忽略的思維,也就是作為標題的「感性知識」,我們將改變慣用的單一性思維,...

您在這裡

難度:
1

Minna Salami 是奈及利亞、芬蘭和瑞典作家及社會評論家。她所關心的重點大都圍繞在種族主義、女性主義,以及非洲相關議題。她也經營曾經獲獎的部落格 MsAfropolitan。Salami 在首部著作《感性知識》(Sensuous Knowledge) 以美麗的故事作為開頭,描述她的寫作動機。故事大致是這個樣子:

在某個遙遠國度,一位探險家聽說鄰近的山擁有眾多能使他一夜致富的自然資源。他開啟旅程,最後卻敗然而歸,並告訴村民整座山什麼都沒有。另一個人不相信,決定自身前往。回來時,她告訴大家整座山都是美麗豐富的植被、樹木,和數以萬計的物種。1

Salami 接著說道:兩位探險家都陳述著事實,他們只是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座山。

整本書的重點就是以第二位探險家的角度看待常見的社會議題,如知識、權力、美。Salami 點出我們所慣用的思考方式,往往無法跳脫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她稱之為歐洲父權中心知識 (Europatriarchal Knowledge) 。因此,藉由揭露經常被忽略的思維,也就是作為標題的「感性知識」(Sensual Knowledge) ,我們將改變慣用的單一性思維,發現未曾注意到的寶藏。

歐洲父權中心知識 VS. 感性知識

Salami 指出,從古希臘開始,到一神論思想,再由啟蒙運動發揚至全世界的歐洲父權中心知識,至今仍無所不在。這種思維往往將知識視為固定的、客觀的東西,並具有系統性,常常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分類概念。此外,知識也經常被量化。乍看之下,這種知識為中性客觀且理性的,事實上,它卻是偏頗的,因為建構這些知識或道德系統的人,通常都為歐洲白人男性。

當然,知識本身沒有男人女人之分,也沒有黑人白人之分。但由於我們往往使用白人男性的視角詮釋知識,男人與女人、不同種族的人會以不同方式看待它。再次引用 Morrison:「敘事 (narrative) 是組織知識的方法之一」。2

Salami 接著問道:為什麼有些女人至今還會因為被告知自己表現得像「女人」而感到不舒服?為什麼有些女人以「像男生」感到自豪?歐洲父權中心下的「男性陽剛氣質」框架,同時也加諸於男性身上,導致過度競爭的壓力、壓抑情緒的壓力等,進而影響逐日升高的自殺率。3

Sensuous Knowledge
不管男性還是女性,我們都仍然活在這些性別框架下,無法逃脫束縛我們日常生活的牢籠。因此,Salami 提出  「感性知識」,並形容它為流動的、具有創意的知識。不論是令人驚奇的、喜悅的,或是詩意的、具有遊戲性質等的事物,皆為感性知識的範疇。歐洲父權主義崇尚的理性、客觀、可量化的知識,雖然看似中性,卻是造成許多社會不公義(種族主義、階級/性別歧視等)的隱形元凶。Salami 希望透過感性知識,強調理性與感性、陽剛與陰柔、自然、神話、信仰等都是能是提供我們知識的來源。

Salami 的感性知識靈感來自許多非洲的傳統、神話,或是黑人女性詩人、文學家等。書中共有 9 個章節,分別為知識 (knowledge)、解放 (liberation)、去殖民化 (decolonization)、身分認同 (identity)、黑人 (blackness)、女性 (womanhood)、女性姊妹情誼 (sisterhood)、力量 (power),以及美 (beauty)。由於篇幅限制,我將簡單介紹 Salami 針對女性與權力兩個主題的省思。

在非洲,藍色為女性的顏色

根據古老非洲神話,在現為賽拉利昂的地方,女神 Asi 想要擁有天空與湖泊的藍,以及天堂裡藍色鳥兒美麗的羽翼。有一天,Asi 用自己的神力舉辦一個儀式,祈求神明允讓她擁有這個崇高的顏色。隨後,Asi 卻發現神明將她的女嬰奪走,開始嚎啕大哭。在滿是灰塵、樹葉,和淚水下,她發現製造藍色的方法是由揉搓靛藍葉子、灰燼、液體和鹽所得。在與神明交易下,Asi 重獲女嬰,但條件是她只能傳授製造藍色的方法給其他女人。4

Salami 以美麗的故事敘述藍色的象徵意義,並對比現在歐洲父權中心框架下,藍色成為男性的顏色,也就是權力的象徵——新生男寶寶的衣裳、政客的西裝、男性服飾品、警察、軍人等都是藍色的。在感性知識下,我們看到藍色具有複雜多面向的歷史和意義,而不再像以往所認知的單一面向。

這些以女性為中心的敘述揭露我們的性別認同如何深受它們影響,但也告訴我們它們僅是故事而已。此外,不管認同為何,我們也更加自由、更不受廣泛被接受的性別規範所壓制。5

Power 的重新詮釋

在 Power 章節中,Salami 透過省思,提供讀者看待力量的不同角度。首先,她指出學術界常常將 power 與支配 (dominance) 與脅迫 (coercion) 做連結。以政治學家 Robert A. Dahl 為例,他將 power 定義為「A 對 B 有權力,亦即 A 能夠讓 B 做出 B 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做的事情」6不只 Dahl,許多哲學家也常常將 power 視為可以量化、掠奪與分割,或像是貨幣一樣相互交易的東西。對此,Salami 認為這些歐洲父權中心的知識皆能追溯至馬基維利著名的《君王論》。7

Salami 指出,這些看似中性的 power 概念,與歐洲父權主義的知識框架仍舊脫離不了關係。歷史上各種針對種族/性別的壓迫與支配,或是對自然/被殖民者的剝削,不但影響我們對 power 的理解,也是許多社會不公義的源頭。對此她接著問道:power 難道僅能限縮於這樣單一意義嗎?女性主義哲學家 Mary Parker Follet 將 power 看作 "power with",有別於用力量壓迫/支配他人,power 還能作為人類集結合作,發展個別才能並分享知識的力量。8接著,Salami 更進一步想要藉由觀察歐洲父權之外的族群如何形容 power 的運作,跳脫哲學界追求穩固定義或系統化的傳統。

power 作為一種力量 (force),在歷史上往往與自然脫不了關係。約魯巴的 ashe、印度的 prana,或是日本的 kami 等,都觀察到自然的力量如何孕育不同生命,甚至非生命體。因此,Salami 發明了 exousiance 一字。exousiance 取自希臘文 exousia,意思也是 power,是奠基在「自然作為社會中一切存在意義的根源」的信念上。若歐洲父權中心知識下的權力是具摧毀性的,exousiance 則是創造性的,也是肯定一切生命的力量。Salami 描述 exousiance 的運作與變化如河的流動——河流在匯集的時候具有強大的力量,在抵達大海之前又重新產生分枝,最後共同匯入一個目的地,那就像人類藉由集結合作形成強大的力量。在個別的生命旅程中又會分離彼此,最後通往自我實現的過程。

exousiance 之於人類,就像重力之於河流。它是幫助我們在生命不同事物間流動的重要力量。它是喚醒我們每天起床的力量,也是我們建構事物、產生改變,以及抵抗壓迫的力量。力量是一切人類成就的核心。9

此外,河流可以跳脫國家的界線,孕育一切生命。融入感性知識後,power 不再聚焦於國家、種族、政府等之間的支配關係,或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二元對立。Power 是與自然息息相關的力量,也是一種通往某種目的的過程。

結語

Salami 的寫作手法與內容都新穎且有趣,可惜基於篇幅無法一一介紹。許多女性或種族議題的批判都是對現代社會單刀直入的直接挑戰。不過, Salami 提醒了我們這仍然是陷入了歐洲父權中心知識的思維框架所進行的批評。她透過不同文學家、思想家,或是古老的故事,讓讀者重新檢視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敘事內容,並以獨特、創新的方式看待社會眾多待解的問題。「黑人」也好,「女人」也好,Salami 在書中援用不同的故事或觀點,其目的並非追求更適合做為知識的基礎(如思索黑人/女人的本質、建立更合適的「權力」的定義)。反而,她透過「感性知識」提醒讀者,若要擺脫歐洲父權的知識框架,我們必須嘗試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尋求知識,發現「知識」有著更多不同的可能。

然而,或許因為 Salami 亟欲防止自己陷入定義、系統化概念的窠臼,她也沒有針對「感性知識」提出明確完整的定義。它可以是一種認知態度、追求知識的方法,或是指涉其他非歐洲父權知識框架下的知識。對哲學愛好讀者來說,閱讀時可能會覺得本書缺少了一些架構或嚴謹的論證。不過,我認為此書仍舊能夠透過不同敘事,引發讀者對原有信念或社會議題的思考。

對台灣讀者來說,非洲女性主義或非洲文化看似非常遙遠,但我卻仍從書中發現許多與生活日常切身之處。比方說,在黑人篇章中,Salami 說到「黑人」的身分認同與它會產生的問題只有在她離開奈及利亞、搬至瑞典時才浮現。身為亞裔血統的我,也是近日離開台灣後才發現身分認同問題的重要意義。或是在去殖民化中,Salami 提到歐洲男性中心知識體現於殖民者加諸於被殖民者的教育、政治、語言等。她寫道,被問到自己名字時才驚覺自己的思維仍受到殖民框架的影響——她究竟應回答自己的約魯巴名字 Abiola,還是大英帝國殖民下自己熟悉的英文名 Minna?這些質疑反而讓兩個名字都顯得尷尬而不適宜。在國民黨統治初期,許多人的語言也被強制轉換至普通話,我們是否也受到這樣的思維框架影響?語言之外的文化、信仰等,又如何根植於台灣人內心?

不論性別、種族、文化,我相信這本書帶來的啟發與省思是能撼動人心的。

  • 1. Salami, M., & Miles, R. (2020). Sensuous Knowledge: A black feminist approach for everyone
  • 2. Salami, M., & Miles, R. (2020). Sensuous Knowledge: A black feminist approach for everyone, p. 4.
  • 3. Ibid., p. 5.
  • 4. Ibid., pp. 101-102.
  • 5. Ibid., p, 127.
  • 6. 原文:A has power over B to the extent that he can get B to do something that B would not otherwise do.
  • 7. Ibid., pp. 147-148.
  • 8. Ibid., p. 148
  • 9. Ibid., p. 152.
台大工管系畢業,現居美國從事資料分析。沒有哲學背景,但對哲學情有獨鍾。喜愛辯論和嘗試新事物。    ... 更多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