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洗黑洗白還洗黃? 歧視或笑話,誰說了算? | 哲學新媒體
時事評論

洗黑洗白還洗黃? 歧視或笑話,誰說了算?

以下這支中國新出現的洗衣精廣告洗出了各式言論,Youtube 上充滿了各色人種看到這個廣告震驚、憤怒的反應,另一邊中國網民反罵他們假道德這根本不是歧視言論。哲學在這個問題上,...

您在這裡

難度:
2

以下這支中國新出現的洗衣精廣告洗出了各式言論,Youtube 上充滿了各色人種看到這個廣告震驚、憤怒的反應,另一邊中國網民反罵他們假道德這根本不是歧視言論。哲學在這個問題上,到底是否能在歧視與幽默之間劃下一條明確的線?

 

這個廣告其實是拿一個以前的義大利廣告來改的: 

中國廣告裡面:亞洲女生面對非裔帥哥,把帥哥丟進洗衣機後洗出了個黃皮膚帥哥。

義大利廣告:義大利女生面對不太性感的白人大叔,把大叔丟進洗衣機後洗出了個黑人帥哥旁邊寫了句標語:"coloured is better"。

既然剛好兩個廣告的敘述結構相同,彼此的差異就可以拿來研究笑話與歧視的界線。在義大利版本的廣告裡面,整個故事儘管充斥著各種社會偏見 : 肌肉鬆弛,寬鬆白內褲與禿頭象徵著毫無男性魅力的肉體;肌肉緊實強壯才是充滿雄性魅力,但廣告重點為的是講最後這句話 : "coloured is better",來呼應廣告中的護色洗衣精的功能。這個廣告並沒有被貼上種族歧視的標籤,但絕對把性別與種族刻板印象與偏見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中國的俏比洗衣溶珠廣告裡,男性魅力的刻板印象並沒有被強調,前後兩個男性形象並沒有明顯的用社會價值去暗示哪一個的身體、長相和魅力是女性比較欲求的對象,廣告中也沒有標語,因此所有理解只剩下在「顏色」這個維度上做聯想 : 黑皮膚穿著弄髒的白衣服,洗出來變成奶油小生身上穿著洗成雪白的上衣。

這兩個廣告之間有一個關鍵的差別,讓義大利版本的廣告還可以躲在幽默的灰色地帶,繼續玩著性別與種族的刻板印象,而中國版本的廣告卻直接被打入種族歧視的類別裡。以下我嘗試討論三個問題 : 一、刻板印象與歧視有何不同 ? 二、如何理解幽默 ? 三、幽默、歧視以及兩者的灰色地帶。希望透過回答這些問題,能夠更清楚定義歧視言論,並探討言論自由如何看待歧視言論與引發爭議的幽默。

一、刻板印象與歧視言論

刻板印象時常與歧視相伴出現,然而兩者卻不能互換使用。當詞彙不能互換使用的時候,代表概念上兩者並不相等,釐清兩個詞彙之間相同與相異之處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更清晰且精確。所有的歧視都包含了刻板印象,但並非所有刻板印象都造成歧視 : 「胖子都喜歡吃肉」 構成刻板印象,卻不是歧視言論。然而,「胖子都吃得像豬」卻已經構成歧視。兩者之間的差異在哪裡 ?

刻板印象」在中文裡面的定義是:對特定人有的既定印象,英文中 "stereotype" 來自希臘文的兩個字 : "stereos",意指穩固、堅實;"typos",印記的意思,而 "type" 因此意指「類型」。人類的認知過程很重要的環節在於分類,因為分類讓思想能夠被分析組織,而刻板印象因此指的是一種簡化的判斷模式 : 將符合某一類型的人與某種印象之間做穩固的連結,想到這個類,就會判斷它符合特定印象。在生活中,其實許多這種簡化的判斷模式讓情急之下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存狀態,例如 : 黑夜無人的巷道,對黑衣包覆全身的人會特別警覺。在這個定義下,義大利版本的廣告就在於不斷加深這種對「肌肉男體」與「女性欲望對象」、「黑皮膚」與「強壯肌肉」畫上等號的簡化判斷。當然,這個廣告同時也蘊含一個詮釋的可能 : 女性喜歡黑皮膚的男性,在這上面就跟中國版的廣告有所謀合。下文在討論這不同詮釋的問題。

另一方面,歧視就不只是一個「簡化類 vs. 印象」之間的判斷,而是「類 vs. 印象+價值判斷」,也就是說 : 對符合某類型的人有特定印象,這個印象還蘊含了好壞對錯優劣高低的判斷,換句話說,加上層級差異的區分判斷。原則上來說,不管對此印象加諸的是負面判斷或是正面判斷,兩者皆屬於歧視,但由於負面判斷比較常引發爭論,因此大家開始以為只有負面、針對弱勢族群的歧見才叫做歧視,比如說,「白人就是漂亮」就構成了正面歧視言論。中國版的廣告由於完全沒有其他維度詮釋裡面女生的偏好可以有膚色之外的其他解釋,因此直接傳達了 : 「洗白了就可愛」這個意念,在膚色的差異上給了價值判斷,因此構成種族歧視。

二、幽默在哪裡 ?

不管是義大利版本的廣告或者中國的廣告,都有人說這只是幽默的玩笑,笑一笑就好幹嘛認真。讓我們在這裡討論一下幽默背後的語言機制到底是什麼。

我跟法國朋友聊到這兩個廣告的爭議時,發現法文裡面時常用「第一意」與「第二意」來在生活中區別句子表面上的意義以及言外之意,這兩個詞幾乎常常在生活中出現。中文語境中雖然有眾多詞語,像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胡扯」、「玩笑」等等來表達語句的非字面意義詮釋,但卻少了統一、簡短好用的詞彙來在生活中方便概念區分。在這裡我用「直意」與「曲意」來介紹這一對概念,「直意」指的就是字面上直接理解的意義,而「曲意」指的就是對同樣語句能夠有的其他詮釋理解。

幽默中很重要的一種就在於創造多種「曲意」,讓「曲意」與「直意」之間產生多種解讀的可能性。拿義大利版的廣告來說,內容加上標語 "Coloured is better" 就創造了多種指涉和解讀的可能 :

瘦弱鬆弛的白人男體被女性丟進洗衣機出來變成強壯結實的黑人男體+「有顏色比較好」的標語,讓女性厭惡與喜愛的指涉有多種可能 :

  1. 厭惡鬆弛喜愛結實
  2. 厭惡白人喜愛黑人
  3. 交叉指涉 : 厭惡鬆弛喜愛結實+標語雙重解讀 : 有色的 (A).衣服與 (B).膚色較佳。

這裡面仍然有一個詮釋傳達了歧視的想法,但在多重指涉的可能下,其他詮釋讓「直意」上顯示的黑白差異,在多種詮釋可能下不被當作首要意義來解讀。也在這個多重詮釋的可能下,一個直意上完全歧視的言論可能正好是對於歧視的諷刺言論。中國版本的廣告因為只有一個詮釋,無法明顯區分裡面有直意與曲意的可能,衣服髒與乾淨的前後差別因為沒有標語或其他指示來做連結,因此[白才是好的、乾淨的]就成為唯一傳達出來的意念,坐實了歧視的位子。

義大利版的這個廣告並不是個好廣告,就像個講壞了的笑話一樣,雖然看懂他的曲意卻也難以說他完全沒有靠近歧視的灰色地帶。然而,比起這個廣告,有不少案例實質上引發了這個爭議,以下第三部分就要討論之前法國查理週報事件的爭議作品。

三、幽默與歧視的灰色地帶

查理週報在遭受攻擊前頗受爭議的作品是以下這一幅 ,畫中穆斯林拿著可蘭經擋子彈,發現子彈穿透可蘭經打到自己,說了「可蘭經根本狗屎」 (Le Coran C'est de la merde) 這句話。

這個作品也展現了直意與曲意的雙重解讀 : 「根本狗屎」直意上指的是可蘭經,曲意上指涉「無法擋住子彈的這本可蘭經」。這個諷刺漫畫讓很多人笑不出來,覺得作品要傳達的就是可蘭經是狗屎的想法,因此當初引發很多言論攻擊。

就像後來一幅作品也讓很多歐洲人自己笑不出來 :

一個敘利亞小男孩死在沙灘上,旁邊插著大大麥當勞特價的標誌(一份價錢兩個兒童餐!),加上標語「目標近在眼前...」(Si près du but...)。這個作品當時也在法國被罵到翻掉,儘管它也是用直意與曲意之間產生差異來傳達幽默 : 目標如此近,直意指「小男孩沒有成功移民」,曲意指「小男孩差一點就能享受到麥當勞的特惠」。許多讀者認為把笑話建築在這樣殘酷的事實上非常不妥當,換句話說,當事情的脈絡讓人難以不用認真的方式去對待時,被粗糙地創造出來的曲意也不足以用它的非嚴肅性來搏君一笑。這些遭受攻擊的諷刺作品儘管都仍然在多重意義之間玩語言遊戲,但看起來,有些脈絡使得閱聽者本身處境與文化難以接受其他詮釋與解讀時,這些幽默就時常置身於歧視言論的灰色地帶,而言論自由的問題就在這時候不斷被輿論搬上檯面。

結語

一般說的言論自由是法律上的概念,卻不等於對於言論唯一的約束,因為社會規範本身就對社會內部成員每天進行各種視場合、視脈絡、視說話對象的表達約束。罵歸罵,言論自由所保障的並非歧視意念的表達,而是多種詮釋的可能,因此這幾個引發極大爭議的諷刺漫畫作品都仍然沒有因為被控訴涉及歧視言論而遭到官方禁止。其實歧視言論的問題上,法律的保障或禁止也許並不是最好約束的方式,畢竟法律能訂定的規範只能是去脈絡、不論直意、曲意之不同理解可能,甚至只能影響言論是否公開,無法約束言論背後的思想繼續滋長。社會所產生的集體規範其實一直對於言論起著限制的作用,什麼樣的話語講出來得不得體,會不會被白眼,這些社會規範都是法律言論自由之外對言論更嚴謹的約束,因為社會規範不僅讓話說出口會遭到白眼,更藉著社會壓力讓人重新對這些歧視態度重新思考。

因此,當一個社會容許性別、種族刻板印象甚至歧視言論登上版面,甚至成為廣告,基本上一定程度反映著社會內部對這類想法的默許甚至同意。也因此,儘管表達自由應該受到保障,卻不代表言論或任何表達、藝術可以不受批評,前者為法律範圍,後者卻屬社會內部約制潛在力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文末,希望讀者不會因此在日後聽到朋友講笑話時因為害怕犯下歧視之罪,不敢讓嘴角上揚而傷到顏面神經。笑口常開,思想常在。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