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使我們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也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哲學大師的心靈指引 寫給在人生中奮力度日的人們
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 呂健吉──專業審訂、鄭重推薦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古秀鈴、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紀金慶──專文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本關於焦慮的絕佳哲學入門指南。」──《自願被吃的豬》作者 朱立安.巴吉尼
「哲學正是對症下藥的良方。」──喬治城大學名譽教授 南希.謝爾曼
▍本書特色
1. 本書借鑒東西方哲思,從佛教、存在主義、精神分析與唯物主義等觀點,深度剖析焦慮。
2. 結合作者生命經驗,為所有深陷焦慮之苦,並想透過理解焦慮來學習與之共處的讀者,提供深層的自我認識與覺察,建立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焦慮處方。
3. 《出版者週刊》與暢銷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等媒體與專家好評不斷。
4. 亞馬遜書店4.2星高分評價
▍各界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周詠盛|哲學開箱文版主、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林從一|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內容簡介
為什麼即使達到社會期待仍感覺空虛?等在前方的未來是什麼?
我活出了「正確」的生活嗎?……
直面它、接納它──透過哲學剖析焦慮的本質,與焦慮共存。
當心靈渴望找到出路,沒有人比哲學家更明白認識焦慮如何能夠帶來平靜。
在這個高度重視心理健康的時代裡,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而久久不散的焦慮。本書作者薩米爾.喬普拉是紐約市立大學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也是一位哲學諮商師。他認為,焦慮不只是疾病,亦是我們生命在所難免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焦慮是人類「正常」的狀態,也是自由的標誌,暗示著我們的人生充滿勇氣。歷史上許多重要心理學傳統都奠基於哲學反思,作者透過哲學的視野,引領讀者關注自我的多元面向,正視焦慮之於生命的重要性,人生也將隨之改變。
從佛陀到沙特、尼采等存在主義哲學家,再到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以及社會學家馬克思與馬庫色,喬普拉在書中探索了東西方大師,他們共同將焦慮視作人類存在無可迴避的處境。佛教思想認為,減少執著並接受生命的不確定性能撫慰內心的不安。存在主義強調,透過選擇與行動面對生命的荒謬,才能賦予其意義。佛洛伊德提倡,解決內在衝突有助於擁抱人生焦慮。馬庫色與馬克思主張,接受現實、深思並付諸實行才能應對當代焦慮。
如何專注當下,並以宏觀視角看世界?焦慮不僅是痛苦的根源,也是洞察人生的重要契機。在這部將哲學應用於生命困境的思想指南中,作者帶領所有為焦慮所苦之人,透過哲學思辨重新理解焦慮、擁抱焦慮,找到心靈的平衡與安寧。
▍媒體與專家好評
以「超脫自我」的態度減輕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以創造性和社會參與來轉化焦慮,進而豐富自我認知與人生意義。──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古秀鈴
我們正迎向焦慮的年代,如何處理焦慮問題未來將是我們人生的一大課題。喬普拉這部《焦慮的意義》是思考這個重要課題一個很好的起點。──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紀金慶
透過作者喬普拉清晰的解釋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調,讀者將受益匪淺:焦慮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而不見得需要「修正」。……經過對「普遍人類處境」的深思熟慮,本書提供了我們思考的養分。──《出版者週刊》
喬普拉希望將人們真實感受到的焦慮正常化,這樣的想法確實是正確的,他認為,以為心理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觀點並不正確。他的基本建議也恰到好處:不是驅除焦慮,而是「看看焦慮『代表』了什麼」……這是一本關於焦慮的絕佳哲學入門指南。──英國暢銷哲普作家 朱立安.巴吉尼
喬普拉仔細闡述了哲學與焦慮之間的關係,以及焦慮如何迫使我們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本書的目標不在於平息我們內心的波濤洶湧,而是提供一些思路,重新詮釋我們與焦慮之間的關係。喬普拉的觀點一語中的!──聖尤拉夫學院哲學教授 戈登.馬里諾
一本治療人心的哲學著作……喬普拉完美將不同的哲學觀點帶入他關於焦慮的對話中。──邦德大學教授 奧斯卡.戴維斯
本書是在齊克果的《焦慮的概念》以後關於焦慮的最佳論著。喬普拉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焦慮的重要哲學論述──原創、易讀且令人振奮的內容。誰知道我們可以如此愉悅地閱讀焦慮?就像喬普拉所言,你可能真的會發現,每次當你感到壓力時,你都在與真正的自由擦身而過。──加拿大哲學家 克蘭西.馬丁
一部詩意盎然、感人至深的作品!喬普拉這本精采的書籍,是一趟深度探索焦慮的哲學之旅。喬普拉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同理心的引導者,不僅分享他自身的痛苦經歷,也邀請讀者反思他們個人的掙扎。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睿智的摯友展開一次溫暖而充滿助益的對話,他告訴我們如何以全新、不再憂慮的角度思考焦慮。──哥倫比亞大學講師 絲凱.克莉利
喬普拉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感人的例子,指出「不焦慮是沒有人性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哲學正是對症下藥的良方。──喬治城大學名譽教授 南希.謝爾曼
薩米爾.喬普拉Samir Chopra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哲學諮商師
薩米爾.喬普拉是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也是一位透過哲學釐清人生課題的哲學諮商師。喬普拉的研究興趣包含實用主義、存在主義、佛教、批判理論、尼采、人工智慧的哲學與法律基礎、法律哲學,以及科技政治學與倫理學。也曾執筆撰寫過以科技政治、人工智能之法律理論,及軍事航空史、板球等主題的書籍,著作包含《人工智慧自主代理人的法律理論》(A Legal Theory for Autonomous Artificial Agents)、《解碼大解放》(Decoding Liberation)等。
張馨方
英國愛丁堡大學譯研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歐洲鬼地方》、《大腦如何辨識方向?》、《顛峰心態》、《做自己就好》、《親密關係暴力》。
推薦序 變化的世代,不變的焦慮:來自哲學諮商的療癒 古秀鈴
推薦序 迎向焦慮的年代 紀金慶
銘謝
第一章 我們的焦慮時代──焦慮是人的本性,而身為人類,就無法避免焦慮。
找不到出路的生命/焦慮與哲學密不可分/面對焦慮的哲學思辨/焦慮是人類的「正常」狀態/從理解到接納的哲學反思
第二章 焦慮的生成與存有──焦慮是我存在的一部分;若要形容我這個人,就必須描述我的焦慮。
焦慮的浮現/「怖慄的自由」/在存在主義哲學中獲得理解/哲學與生活
第三章 存在的焦慮──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對自己是誰與別人是誰感到困惑。
以佛教為基礎的哲學治療/佛教的四聖諦/佛陀談無知的焦慮
第四章 感到焦慮的自由──人類最大的「福氣」是意志與選擇的自由,而這樣的自由伴隨著一個重擔,那就是焦慮。
將焦慮視為真正活著的存在主義/確定性之死/信仰、精神救贖與《焦慮的概念》/《存在的勇氣》/無家可歸的焦慮情緒
第五章 潛抑、衝突與難以忘懷的創傷──想克服焦慮,就要秉持分析精神追溯過往經歷與深究成長背景來了解自我,進而達到自我知識、自我和解與接受。
焦慮是精神分析的核心/佛洛伊德的三種焦慮理論/焦慮的內在精神衝突
第六章 焦慮與社會生活──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緩解焦慮的藥方,是政治行動與行動主義,而不是孤獨的沉思與冥想。
獨一無二的時代焦慮/馬庫色談焦慮的社會情境/馬克思的異化論/從接受事實到採取行動
第七章 與焦慮共存──焦慮暗示著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勇氣,勝過史詩戰爭中的戰士。
走上與焦慮共處之途/擁有自己的焦慮/透過認識焦慮成為更好的人/面對未知、探索自我
注腳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