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鄂提得斯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泰鄂提得斯

泰鄂提得斯
泰鄂提得斯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Plato, Plátōn
    譯者: 何, 畫瑰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 2016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泰鄂提得斯》(Theaetetus)是柏拉圖知識論的代表作
    為許多知識論議題提供了豐富而沒有僵固立場的探討

    一如當代倫理學家本那‧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的形容,《泰鄂提得斯》具有柏拉圖呈現「問題、駁難或謎題」的特點。全篇對話錄圍繞著「知識究竟是什麼?」

    這個看似在探求定義的問題,另一方面,卻又不是在回答這問題,而是由這問題引導出「感覺╱知覺」對人認知的影響、知識的條件、信念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假」的問題、假信念的產生、知識所要求的合理說明、言說、證成等等這些「知識」周邊的討論。

    對話中,泰鄂提得斯為知識提出三次定義,最後全都被蘇格拉底否決了。我們無法確定柏拉圖究竟要我們相信什麼,卻在他筆鋒的刺激下,進入對知識更深更細緻的思索。

    作者簡介

    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生於雅典,是西方最早留下完整作品的哲學家,著有《理想國》、《饗宴》等約三十五篇作品。他的作品以對話錄形式寫成,像在邀請讀者一同思考、甚至「與他爭論」。他一生探討哲學,對自己的思想持續反思。

    譯注者簡介

    何畫瑰
    1971年生。曾遠走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追問柏拉圖將詩人趕出理想國的原因,經濟因素輟學考回台大,反問柏拉圖將詩留在理想國的可能,2003年取得哲學博士。曾任教真理大學,現任教文化大學,繼續研究柏拉圖哲學。

目錄

導讀
壹、簡介與文本分析
貳、從「信念」朝向「知識」的進程
《泰鄂提得斯》
文本說明
譯文
哲學討論
對話形式
○、開場與問題的釐清
一、第一個定義「感覺就是知識」與檢驗
二、第二個定義「真信念就是知識」與檢驗
三、第三個定義「真信念加上說明就是知識」與檢驗
柏拉圖年表
研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