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差距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電影的差距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Rancière, Jacques
    譯者: 謝, 淳清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年份: 2023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思想家賈克.洪席耶
    關於電影與藝術、電影與政治、電影與文學的重要書寫!

    電影,是個繁複之物。在這個物質場所,我們被影子的表演所娛樂,觸動著我們更為隱祕的情感。它也是一門藝術的概念,由影迷的熱情所組成,這種熱情模糊了藝術與娛樂之間的界限。有段時期,它也是個書寫運動的烏托邦,連結工作、藝術與集體生活。而有時,這還往往是讓人沮喪的一種影像語言夢想。

    本書彙集洪席耶從2001年至2010年間所發表的六篇電影專文,論析布列松、史特勞普和蕙葉、佩德羅.科斯塔、羅塞里尼、明尼利與希區考克等導演及電影作品,並使用已在其他架構中闡述的「差距概念」進行分析:電影藉由抹除其形象與哲學,從文學中汲取虛構。它拋棄劇場,以實現其夢想為代價。調節從故事情感至表演的純粹樂趣之間的過渡,或是側重於身體以便向我們展示作品思想。它同時顯示出所有政治能力,以及將表現行動,轉化為煙火或消散如水面漩渦般的獨特力量。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 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賈克.洪席耶 Jacques Rancière
    法國哲學家、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榮譽教授,前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主任。

    1965年與阿圖塞合著《讀資本論》(Lire le Capital),1980年代以研究「哲學教育」、「歷史性」及「詩學提問」著稱,1990年代則專注於美學-政治的研究,提出「歧義」(Mésentente)。之後陸續發表《感性配享:美學與政治》(Le Partage du sensible: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2000)《影像的宿命》(Le Destin des images,2003)、《美學中的不適》(Malaise dans l'esthétique,2004)、《民主之恨》(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2005)、《獲解放的觀眾》(Le Spectateur émancipé,2008)等。論述主要涉及文學、電影與政治等哲學思考,被譽為當代美學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譯者簡介

    謝淳清
    多摩美術大學(日本東京)學士,法國公立東巴黎大學(Université Paris-Est)碩士、博士。主修實驗影像、身體論述、性別研究、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目前從事影像與文字工作、兼職教員、口筆譯。

    譯者感謝影像理論啟蒙師西嶋憲生,法語前輩賈翊君、黃品堯於本書翻譯過程中的協助與指正。

目錄

導讀/孫松榮

序言

CHAPTER 1 文學之後
電影的暈眩:希區考克–維爾托夫與回返
《慕雪德》與影像語言的悖論

CHAPTER 2 藝術的邊境
為藝術而藝術:明尼利的詩學
哲學家的身體:羅塞里尼的哲學電影

CHAPTER 3 電影的政治
圍繞著營火的對話:史特勞普及一些其他人
佩德羅.科斯塔的政治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