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丹托, 亞瑟 ; Danto, Arthur C.
    譯者: 林, 雅琪 ; 鄭, 惠雯
    出版社: 麥田
    出版年份: 2010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是當代美國哲學家兼藝評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強烈主張終結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其於1984年發表的論文〈藝術終結〉(The End of Art),宣稱藝術歷史告終,或更確切的說,指的是大論述或藝術進化觀的終結。此爭議性命題一出,自然引發諸多熱烈討論。

  本書主要架構源自作者於1995年春天,受邀至華盛頓梅倫講座的講稿,除了對先前「藝術終結」的概念作進一步延伸和說明外,作者更以此帶出當代藝術發展的種種現況,剖釋藝術歷史結束和創作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藝術終結」的概念不可謂不是了解全書的一把鑰匙。丹托的終結乃是對大論述的批判,企圖回歸藝術本質,從哲學角度審視藝術,或許正如丹托所言,整個當代藝壇的發展或許正是藝術哲學化的結果:傳統論述築起的高牆倒下,現代主義奉為圭臬的純粹性消失,藝術活動不再定繪畫於一尊,連帶地美術館的定位都要重新調整,當代藝術世界所展現出來的是前所未見的多元化,不但是題材多元,

  使用的媒材也多樣,而且更要和社會脈動或大眾文化結合,反映人類存在的真實面貌。綜觀全書,讀者不難發現丹托念茲在茲的問題即為「何謂藝術?」,尤其在藝術多元的今日,視覺或感官刺激已經不是判斷藝術的唯一條件,勢必更加依賴「思考」,方可決定何謂藝術何謂非藝術?「兩件外觀完全相同的事物,如何判斷一為藝術品另一為非藝術品」,丹托對藝術展開全面的哲學探索,便是受安迪.沃荷的「布瑞洛盒」(The Brillo Box)所啟發,與此觀點相關的子題是單色畫的實質內涵,丹托亦有相當精闢之探討。歷史論述既已遭處決,藝術世界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各國或各地藝術家紛紛起而創作「自己的」藝術,當代藝術家所處的年代究竟是金色年代還是灰色年代?這樣的發展動向是悲劇亦或是喜劇?實在無法一言以蔽之,現在藝術家可以任意佔用現存的各種風格,但僅止於討論的層面,一切創作都要落實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方才算數。

作者簡介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
當代美國著名藝評家,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哲學家之ㄧ,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並為《國家》(The Nation)期刊撰寫藝評。著有《平凡的變形》(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意義的具現》(Embodied Meanings)、《布瑞洛箱之外》(Beyond the Brillo Box)、《遭遇與反思:歷史當下的藝術》(Encounters and Reflections: Art in the Historical Present),曾獲美國「國家圖書評論家獎」評論類獎。

譯者簡介
林雅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現任高中教師,業餘從事翻譯工作。

鄭惠雯
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