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經典詮釋」而言,朱熹遍注群經,影響深遠。學界對於其注解經典的作品,迄今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成果,但對於其注經、解經的方法論反思,仍是一個有待開拓與深化的研究領域。
本書以詮釋學的問題意識處理了朱熹這方面的相關文獻。
目次
【意義論】
壹、物理與文理:格物窮理與讀書窮理的關連
	◎前言
	◎理氣問題與理一分殊
	◎格物窮理
	◎讀書窮理
	◎自然與文本
貳、文理與義理:經典詮釋中意義與真理的交涉
	◎前言
	◎兩種研究取徑
	◎文本與作者的詮釋學關係
	◎作者意向與文本意義
	◎意義的表現與理解
	◎意義、意向與真理的關連
	◎總結
【方法論】
參、詮釋與方法:〈讀書法〉中的詮釋學意涵
	◎前言
	◎〈讀書法〉的詮釋學身分定位
	◎〈讀書法〉論讀書態度與原則
	※態度:以物觀物、虛心與切己
	※原則:轉化態度
	◎〈讀書法〉論方法
	※方法:熟讀與循環閱讀
	◎方法與人文科學
肆、以心比心與經文互解:論《論語》的理解態度與解釋策略
	◎前言
	◎《論語》的詮釋學問題性
	◎理解態度:以心比心
	◎解釋策略:經文互解
	◎施萊爾馬赫的詮釋學構想以及朱子的難題
伍、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對《孟子‧萬章》篇的詮釋學解釋
	◎前言
	◎「知人論世」的兩種解讀立場
	◎關於「以意逆志」的初步說明
	◎朱子對「以意逆志」一段的解釋
	◎兩項原則的內在關連
【工夫論】
陸、知行與經權:作為詮釋學模式的先行分析
	◎前言
	◎知行問題
	※伊川論知行
	※朱子論知行
	◎經權問題
	※經的概念史
	※經與權
	◎知行與經權
柒、知行與讀書:詮釋與工夫的先後與相即關係
	◎前言
	◎工夫論釋義
	◎知行與致知涵養
	◎由知行到經典詮釋
	◎結語
	
	捌、體與用:朱子體用論衡定
	◎前言
	◎體用概念的形式溯源:虛體用的本體論
	◎體用概念的內容繼承與轉化
	※胡瑗論體、用、文
	※伊川以「理一分殊」解〈西銘〉之體用
	※伊川論「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橫渠之「心統性情」與伊川之「心兼體用」
	※邵雍論體用
	◎體用概念的新造
	※周濂溪論太極與體用、動靜
	◎朱子體用論的分判
【轉向論】
玖、自主與依他:朱陸異同的詮釋學轉向
	◎宋明儒學之分系及其倫理學意涵
	◎倫理問題的轉向
	◎朱子:由他律倫理學轉向自主詮釋學
	◎陸象山:由自律倫理學轉向依他詮釋學
	◎朱陸異同的詮釋學問題性:探究與獨斷、自主與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