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重要的英國哲學家。他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三位重要哲學家之一(另兩位是羅素和維根斯坦),使劍橋大學成為我們現在所謂「分析哲學」的其中一個中心。
G.E. 摩爾(他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喬治·愛德華」,從不使用——他的妻子稱他為「比爾」)是二十世紀上半葉重要的英國哲學家。他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三位重要哲學家之一(另兩位是羅素和維根斯坦),使劍橋大學成為我們現在所謂「分析哲學」的其中一個中心。然而,他的研究所涵蓋的主題和範圍遠遠超越任何一個單一的哲學計畫。
摩爾對哲學的主要貢獻涵蓋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以及哲學方法論領域。在知識論方面,他以堅定捍衛常識實在論而著稱。他一方面拒絕懷疑論,另一方面也反對那些否定「普通人」(非哲學家)常識信念的形上學理論。他整個職業生涯中發展出三種不同版本的常識實在論知識論。
摩爾的知識論興趣也推動了他在形上學方面的研究,他的形上學工作大部分聚焦於認知的本體論。在這方面,他是討論感覺與料 (sense-data) 的重要人物之一,該討論在二十世紀初的英美知識論中占據主導地位。
在倫理學中,摩爾因強調道德與非道德屬性之間的區別而聞名,他將這一區別闡述為非自然與自然的對立。他 將道德歸類為非自然的觀點,成為英美學界道德哲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影響持續至大約 1960 年。
摩爾的哲學方法強調關注精密的問題,並避免宏大的綜合。他的方法是仔細檢視哲學家用以表達思想的關鍵術語之意義,同時隱含著對清晰、嚴謹和辯論理想的承諾。他的哲學風格具有新穎性且頗為顯著,因此許多人視其為哲學方法論上的創新。正因如此,他與羅素一起被廣泛視為分析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這種哲學自大約 1930 年代起在英國和美國的學界中佔據主導地位。
摩爾在學術哲學領域之外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得益於他與劍橋使徒會 (Cambridge Apostles) 和布魯姆茲伯里小組 (Bloomsbury Group) 的聯繫。在學術界和非學術界,其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卓越的人格和道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