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為了排除獲得其福祉所面臨的障礙,需要在公認領袖的帶領之下,以社會力量的集體運用來獲取利益,但這種作法一旦越過某個臨界點,卻又會開始變成對人類自由和進步如此可怕的禍害;
要竭盡可能地獲取集中權力與智慧的優勢,又不致將社會的一般功能過多地轉入政府管道;然而判定分別這兩邊的界線究竟在哪裡?卻是人類政治技藝中最困難、最複雜的問題之一。
——論自由. 五南文庫. p.145
(2015).
疫情之下,政府展現魄力、全面防疫,管制人們的言論、居住、遷徙與結社活動等自由。從實名制買口罩到停止舉辦日常集會,多數人或許認為,全民危機當前,若犧牲一點便利與隱私能換來長居久安的生活,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160 年前,在民主國家屈指可數的年代,英國哲學家彌爾寫下了知名的《論自由》一書,探討個人自由與國家秩序的界線。他認為,即使是在民選政府的社會中,仍會出現多數人或主流團體基於感受或習俗而壓迫其他人,要少數人依照「對」的方式過生活、若不從就會遭到「再教育」的情況。對彌爾來說,保障自由而免於受到政府或社團的箝制,是個人發展意識、思想、感覺、個性乃至宗教自由的必要條件,而除非違反「不傷害原則」,人民應享有最大的自由以獲致個人幸福。為什麼他會這樣說呢?
在下次讀書會閱讀納思邦的《噁心與同理》之前,哲學新媒體要先來閱讀《論自由》這本經典。是的,你沒法跳過彌爾就直接讀納思邦。
你也對「自由的內涵與界限為何」這樣問題感到好奇嗎?你納悶社運人士是否能以「政治正確」的理由來杯葛藝文表演的內容?你懷疑政府的某些防疫施政抵觸了言論或人身自由?歡迎來參加讀書會,和我們一同討論。
本月選書:論自由. 五南文庫.
(2015).在這場讀書會裡,我們要討論的幾個主題是:
- 為什麼自由如此重要?為什麼民主國家也不見得能夠保障自由?
- 個人自由與政治自由的內涵為何?包括哪些項目?
- 個人自由與政府治理的界線何在?社會集體是否能有正當理由干預個人的選擇和行為?
- 什麼是不傷害原則?個人與政府又該如何應用這樣的原則?
活動資訊
導讀人:鄭凱元(中正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 / 01 / 24(日),下午 2:00 - 5:00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 165 巷 6 號)
費用:
- 早鳥票: 300 元/人 ( 2020/ 12 /23 ~ 2021/ 1 / 17 發售 )
- 單場讀書會: 400 元/人 ( 2021 / 1 / 18 ~ 1 / 23 發售 )
- 半年套票: 1,500 元/人(購票日起一年內可選擇參加 6 場次)
- VIP:僅限前此已購買年票者以及「熱愛智者」年繳方案訂閱者使用報名,需審核
- 備註:以上費用均已包含活動場地低消,可享用飲料一杯。
報名方式:活動通線上報名(或見下方線上報名表)
名額:12 人
退費說明:本活動不退費,活動期間因故無法參加者,可提早聯絡主辦單位轉讓票卷給他人使用。使用半年套票者可於活動舉辦前取消報名,將已報名的票卷延至後續場次使用。
報名截止:2021 / 01 / 23 23:50 或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