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

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 難度
    3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陳, 瑞麟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年份: 2020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科學既是歷史產物,又有固定形貌。
    以「發展」和「結構」兩個面向貫穿,
    回答「科學」之為何物,以及如何走到如今的面貌。

    本書是一本科學通史,討論的時間貫穿兩千年,爬梳從古代到文藝復興為止,人類對於宇宙天地和周遭事物的認識,以及認知觀如何演變的過程,呈現出每個時代人們因應各自不同的觀念、知識和技術背景與限制,如何提問和回答瞭解自然科學的問題,並走到現在的科學。

    作者將主題聚焦在西方自然哲學家對天(heaven)、地(earth)與物質(matter)的各種理論與觀念的發展上,換言之,即以宇宙論(含天文學)、動力學和物質理論(含化學)等內容。

    有感於台灣科學史研究幾乎全盤以中國科學史為主,以西方科學史為研究主體的專業科學史家極少,也多偏重於生物與醫療史。而以華文出版的近代科學思想與觀念的歷史研究,包括翻譯作品,都少到堪稱可憐。在此背景下,作者對於台灣在西方科學史的華文研究上近乎一片空白而感到驚懼,致力於填補這個空白,並且想問所有讀者:我們真的以為自己對西方科學史很熟悉嗎?我們對於「科學」真的夠理解嗎?我們對於西方「科學史」這門研究領域的文獻、發展和演變都一定程度的掌握嗎?甚至,我們對於西方文化與它之所以呈現今日面貌的瞭解夠充分了嗎?

    另一方面,西方科學史的研究趨勢自1980年代以後就朝向重建一個史觀而前進,這也驅使作者迎向挑戰,試圖建立理論模型、模塑科學在歷史上的發展與演變、建構史觀。在這本書中,作者將人類知識發展演變史視為「問題與回答的歷史」,提供讀者一扇理解西方科學的「歷史本質」的窗口:科學的歷史哲學特殊之處在於處理知識的演變。

    作者將人類知識發展演變史視為「問題與回答的歷史」,在此「問與答」的認知結構中,一組相關問題產生於特定時代背景,蘊涵可能形成的合理答案,但也受到該特定背景的約束,答案因此受限。但是一旦答案被提出來,就會產生更多衍伸問題,帶來更多答案,塑造一個新的時代背景,產生一組新的概念、知識與實作方式,如此構成一個問與答不斷循環的認知結構。循環性構成一種模式,因此「背景-問題框架-答案-新背景…」就成一個科學知識變遷的模式──可稱為「問題發展框架」。

    科學史是否可以用「問題―解答」的科哲框架來書寫定位?作者用一本書的寫作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本書堪稱作者的野心之作。

    本書行文流暢,理路清晰,取得可讀性和學術性的平衡,亦補足了台灣在西方科學史的缺如,介紹讀者應該要認識的西方科學史上重要觀念、理論與思想,也提供了完整的思想背景。本書內容可謂在華文世界極為少見,形式、風格、與理論架構更是只此一家,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陳瑞麟
    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歷任中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2015-2018)、國內外多個科哲、哲學、科技與社會(STS)等學術組織的理事會理事長、常務理事、主席等。主要專長是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與科學史、科技與社會研究。在國外內學術期刊、論文集出版超過七十篇中英文論文,著有七本論著如《認知與評價: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台大出版中心),近來重要學術成果為與國際學者合編英文論文集 Individuation, Process, and Scientific Practices (OUP, 2018)。目前研究興趣在於科學形上學和台灣哲學與思想問題。

目錄

推薦序 一本開啟新路徑的科學史著作  楊倍昌
推薦序 問天2  陳恒安
推薦序 有語問蒼天:順著《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看科學史 郭文華
自序
致謝

第一問  對史前人類,大自然是什麼?人類文明的起源
原始生活:石器與史前人類的日常生活∕狩獵與農耕∕史前信念系統的儲藏與傳播∕古蘇美人與古埃及人的文明∕工具、技術、藝術、自然知識與科學

第二問  自然哲學與科學是什麼?本書的取向
自然哲學:一個字源與知識分類的考察∕科學是什麼?定義的嘗試∕本書各章內容

第三問  如何寫自然哲學與科學史?科學編史方法學的問題
如何寫科學史?內在史和外在史的二分法與其不滿∕科學編史的多元實作∕知識變遷的理論化歷史:問題發展框架作為編史學的理論架構

第四問  天體規律是怎麼產生的?科學的萌芽
秩序:數、形狀與規律∕太陽運動規律的建立∕星體位置的指認∕行星的位置與太陽周年運動的軌道∕占星學與黃道十二星座∕抽象坐標系統的建立和宇宙的結構∕科學的心理與文化的起源

第五問  世界根源和宇宙結構長什麼樣?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和宇宙論
米勒都的自然哲學家∕存有與變動的問題∕數的存有論和宇宙的模型∕柏拉圖的自然哲學

第六問  萬物都有其目的?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體系
萬物由什麼組成?萬物的形式與質料∕某物是什麼?物的本性(質)與實體∕某物有什麼?物的範疇與存有∕存有與變動∕一般變動理論∕宇宙與自然現象

第七問  如何用幾何說明天象?希臘數學天文學和宇宙論的發展
幾何學∕天文學的研究工具∕幾何天文學和宇宙論∕托勒密的天文學和宇宙論
    
第八問  如何調和理性與信仰?中世紀的科學
中世紀的「科學」觀∕中世紀的學術與科學概覽∕自然哲學:亞里斯多德主義的興起∕中世紀運動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第九問  徵象能揭露自然嗎?文藝復興的徵象主義與化合哲學
文藝復興科學的形象爭議∕煉金術∕徵象主義∕帕拉塞瑟斯的徵象主義與化合哲學∕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科學思想發展
第十問  宇宙的中心在哪裡?文藝復興的新宇宙論和新天文學
尼可拉的思辨宇宙論:不受限定的宇宙∕為什麼哥白尼會提出日心說?歷史背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布魯諾的無限宇宙

跋 未盡的旅程
注釋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