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當你熱愛的《大師失格》,該怎麼辦?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20250216【讀書會】當你熱愛的《大師失格》,該怎麼辦?

【讀書會】當你熱愛的《大師失格》,該怎麼辦?

時間與地點
時間: 2025-02-16 (周日) 14:00 to 17:00

主講

哲學新媒體講師

創作者的生平經歷,包含他的道德瑕疵在內,可能會影響人們詮釋其作品的方法,而他們的惡行與偏見也可能讓他們作品的美學品質變糟。儘管我們沒有道德義務將敗德創作者的作品從生活中剔除,但在公眾場域熱烈擁護這些作品將可能引發特定解讀,讓你陷入水深火熱的道德困境。
——Matthes, E. Hatala (2025).  大師失格.

你喜歡的暢銷書作家因為不當言論而引發巨大非議,會影響到愛書的價值嗎?小時候熱愛的偶像或導演爆出性騷/性侵事件而被炎上,那些曾經感動過你的歌曲或電影會因此蒙塵?當創作者「人設翻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們的作品?

有人主張應該將敗德創作者的作品封殺,避免助長惡行;有人則認為「藝術歸藝術,道德歸道德」,作品的價值應與創作者的私德分開討論。而你呢?當喜愛的作品與創作者的爭議行為交織在一起,你會選擇抵制,還是繼續欣賞?

《大師失格》由美國哲學教授馬特斯 (Erich Hatala Matthes) 撰寫,以哲學思辨方式探討這場持續發酵的文化爭議。他帶領我們思考:在 #MeToo 運動與取消文化的浪潮中,公眾對創作者的道德要求為何?我們是否有責任「正義消費」?該如何在個人價值與社會期待之間找到平衡?當作品是個人認同的一部分時,有可能和作者「切割」嗎?

這本書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邀請你重新審視自己對藝術與道德的標準。當你再度聆聽熟悉的旋律、翻開曾愛不釋手的小說,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你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智慧手機和社群媒體的影響等感到好奇,歡迎參加本次讀書會,和我們一起探討以下問題:

  • 如果一位創作者的行為極具爭議,我們是否還能純粹從美學角度評價他的作品?藝術的價值應該獨立於創作者的人品,還是兩者無法切割?

  • 當我們觀看、閱讀或聆聽一位有道德爭議的藝術家的作品時,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默許甚至助長了他的行為?觀眾對作品的接受度,是否應該受到創作者私德的約束?

  • 當創作者被揭露有不當行為,社會應該如何回應?是全面抵制、封殺其作品,還是允許悔改與改變的空間?「取消文化」是正義的展現,還是一種現代獵巫?

  • 如果一位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藝術家被曝出醜聞,我們應該切割情感、不再欣賞他的作品,還是接受內心的矛盾,試圖在美學與倫理之間找到平衡?


本月選書:Matthes, E. Hatala (2025).  大師失格.

適合參加本活動的人有……

  • 看了書,有滿滿的想法想跟同好分享 💡
  • 看了書,但有些地方不太懂,想弄懂、想討論 🤔
  • 沒看書,但想了解本書的哲學思想 🗯️
  • 純粹想來場智性饗宴以打發時間 ⏳

活動資訊

▷ 導讀人:鄭凱元(中正大學哲學博士)

▷ 時間:2025 / 2 / 16(日),下午 2:00 - 5:00

▷ 地點:線上進行。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線上會議連結,於活動時間在網路會議室中進行討論。

🔖 售票票種:

  • 早鳥票: 300 元/人  ( 2025/ 1 / 25  ~  2025 / 2 / 6 發售 )
  • 單場讀書會: 400 元/人  ( 2025 / 2 / 7 ~ 2 / 15 發售 )
  • 半年套票: 1,800 元/人(購票日起一年內可選擇參加 6 場次)
  • VIP:僅限前此已購買年票者以及「哲學上癮」年繳方案、「熱愛智者」月/年繳方案訂閱者使用報名,需審核。VIP 資格以購買半年套票者或訂閱者的姓名與 email 為認證資料,資料不符者將無法通過審核。

報名方式:活動通線上報名

名額:20 人

退費說明:本活動不退費,活動期間因故無法參加者,可提早聯絡主辦單位轉讓票卷給他人使用。使用年票者可於活動舉辦前取消報名,將已報名的票卷延至後續場次使用。

報名截止:2025 / 2 / 15 24:00 或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