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為什麼卡繆說,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 哲學新媒體
來稿

為什麼卡繆說,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死亡, 作為一種生活風格的選擇 你是否曾經覺得很想一走了之, 不過捨不得走,不過又很想走? ——吉米・杜蘭特 (Jimmy Durante) 形上學的終極問題:自殺 天啊,戴瑞,你在幹嘛?我們是跟你還沒多熟,但感覺你是個樂觀的人呀。沒事拿槍管往嘴裡塞是怎麼了? 「啊⋯⋯窩喔⋯⋯...

您在這裡

難度:
1

死亡,

作為一種生活風格的選擇

你是否曾經覺得很想一走了之,

不過捨不得走,不過又很想走?

——吉米・杜蘭特 (Jimmy Durante)

形上學的終極問題:自殺

天啊,戴瑞,你在幹嘛?我們是跟你還沒多熟,但感覺你是個樂觀的人呀。沒事拿槍管往嘴裡塞是怎麼了?

「啊⋯⋯窩喔⋯⋯咿嗚⋯⋯」

戴瑞,你在說啥?你嘴裡塞著大槍管說話,我們實在聽不懂。能不能先把那玩意兒拿出來,我們再好好聊聊?

「喧⋯⋯嗯⋯⋯咿啊⋯⋯」

戴瑞,稍安勿躁。在你扣下扳機之前,是不是可以先回答我們幾個跟哲學有關的問題呢?保證不會花你太多時間——雖然說從某種角度來看,你馬上就要面對永遠的「無」了,現在有的是時間。我們也沒有要說服你不要自殺,絕對不會,我們百分之百尊重的你決定。我們只是想要搜集生命存在之意義、自我毀滅之道德觀、你壽險的例外條款之類的資料。

首先我們要恭喜你,因為你現在正在面臨二十世紀法國存在主義學者阿爾貝.卡繆 (Albert Camus) 所稱之「形上學的終極問題」。卡繆的《薛西弗斯的神話》(The Myth of Sisyphus) 中開卷就寫道:「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生命值不值得活,就等於回答了哲學最基礎的問題。」

卡繆的意思是,一旦一個人意識到自己除了苟活之外還有自殺的選項,但仍選擇不要自殺(就是選擇了跟你相反的路,戴瑞),那麼這個人就是有意識地選擇了生命——他或她本人的生命。他跨出了第一步,準備接受「存在」賦予他的所有責任。他之所以「在」,是因為他選擇了「存在」。換句話說,他開啟了自我創造的終生任務

你可能會想問,他為什麼會想要幹這種事?戴瑞,事實上,你緊扣著扳機的手指就給了你最好的解答—說到底,你覺得實在很難找到什麼好理由來繼續創造人生。但,以防你還沒考慮清楚,我們建議你利用現在這個時間,再好好思考一下。

卡繆其實沒有提出什麼正面積極的原因,來勸你不要自殺。他認為從各種日常的角度來看,生命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薛西弗斯的神話》中的主角日復一日往上推著大石頭,結局永遠是石頭會再滾下來,又要重來一次。他的人生真沒成就感,不是嗎?我們最愛的存在主義咖啡館廁所牆上有一句塗鴉:「生命是個大笑話,自殺是笑梗。」你應該覺得卡繆會認同這個說法吧,但,不,卡繆反對自殺。

卡繆於文末寫道:「我們應該要想,薛西佛斯是開心的。」為什麼開心?大概是像卡繆《異鄉人》中的反派一樣,他在被處決之前「把心向著宇宙和藹的漠不關心打開了」。也就是說,人生很荒謬,所以死亡也很荒謬、很幽默,不是嗎?反正一切就是個宇宙的大笑話,那管他去死,狂歡就是了!

卡繆論自殺

戴瑞,如果你不喜歡這種狂歡的人生觀,不妨參考一下卡繆論自殺時較嚴肅的說法:了結自己的生命是道德上的失敗,是不願意在荒謬人生中負起責任。

這樣有點共鳴了嗎,戴瑞?

「啊⋯⋯窩喔⋯⋯咿嗚⋯⋯」

你要繼續回去做自殺的白工了嗎,戴瑞?喔,你說你最近在讀歌德的書,所以覺得自殺有種美感,有種靈魂折磨的魅力?天知道,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問世之後,全歐洲瀰漫著一股浪漫自殺的氛圍,這就是十八世紀晚期的浪漫主義。

「內個⋯⋯咿嗚⋯⋯」

戴瑞,還好嗎?可以好好說話嗎?你現在比雅典演說家狄摩西尼 (Demosthenes) 還難懂啊。

喔,我想你是要說我們沒有同理心,沒有考慮到你的個人處境,你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才會想要把槍管塞到嘴裡終結自我的存在?那我們很抱歉。不過講認真的,你是患了絕症,所以身體不舒服、心裡不舒坦嗎?是因為這樣所以你才想自殺嗎?

如果是這樣,那麼在哲學世界中,你其實並不孤單,這樣也許你會好過一些。古老的斯多葛主義認為生命的目的是要「欣欣向榮」或「與自然和諧」。所以如果你已不再欣欣向榮,那麼了結自己的生命也沒有關係。西塞羅 (Cicero) 說道:「當一個人的環境充滿著與自然一致的元素,活著是恰當的;當一個人充滿或有可能充滿各種牴觸自然的元素,離世便妥。」

你知道死亡醫生傑克.凱沃基安 (Jack Kevorkian) 是斯多葛主義者嗎?死亡醫生點出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就是幫助他人自殺是否合宜?姑且不論其合法性,而從道德層面來看,輔助自殺是愛的終極表現,還是,其實是接近謀殺的危險行為?或是你和「境遇倫理學者」一樣想說:「這不應該要視情況而定嗎?」

奉行斯多葛主義的塞內卡 (Seneca) 也提到「生命品質」的概念,這個詞在現代常被死亡權擁護者拿來使用。塞內卡寫道:「有智慧的人想活多久就活多久,而非能活多久就活多久⋯⋯『有智之人』總是在反思自己生命的質,而非生命的量。一旦他的生命中出現了許多麻煩的事、擾亂寧靜心思的事,他就會讓自己自由。」

當代哲學家比爾.馬赫 (Bill Maher) 的說法更為簡潔,也多了一抹神學色彩:「我認為死亡醫生頗有見地,他很不錯。自殺就是人類對上帝說:『不是祢開除我,是我不幹了』。」

自殺特殊案例:你為何而死?

我唯一的遺憾就是只有一條命可以犧牲報國。

——內森.海爾 (Nathan Hale)

這款瓊佛瑞斯亮粉晶鑽指甲油組,你拼了命也該擁有。

——購物頻道

§ 節錄自凱瑟卡, 湯瑪斯., 克萊恩 丹尼爾., Klein D., & Cathcart T. (2018).  一路笑到掛的生死哲學課. ,〈死亡,作為一種生活風格的選擇〉, pp. 207-212。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