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學佛筆記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

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冀, 劍制
    出版社: 啟動文化
    出版年份: 2020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佛學要你「相信」,哲學要你「懷疑」,
    哲學教授將兩者互相印證,提出了
    一般人「離苦得樂」的新法門!

    哲學不能懷疑「邏輯」,佛學則不能懷疑「佛陀」。

    許多人為了想要止息痛苦,尋求快樂而接觸佛學,不過佛學專有名詞一直是自學過程中的障礙,
    「貪嗔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慈悲心」、「正念」……

    本書作者冀劍制為哲學教授,他發現在他受過哲學條理分明的訓練中,剛好可以用來理解佛學的精義,以及用簡單的日常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這件事情當作是我的使命,發心完成一本好讀又能彰顯佛學精要的書籍。」

    本書分為【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作者援引波普爾的否證論、英國哲學家休莫對自我存在的懷疑、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海德格的現象學、儒家的中庸之道、莊子的大自在以及宋明理學等哲學思想,用最口語易懂的方式,一一印證佛學理論,說明化解貪、嗔、痴等帶來人世痛苦的方法,一窺佛學中「無我」、「去我執」的精神境界。

    另外,佛學記載了各種「離苦得樂」的本事,以及如何培養的秘訣。這種改變的過程,在佛學裡就稱之為「修行」。在宗教修行上,有更多超出我們一般想像的特殊經驗。這些經驗常常會和人世以外的話題有關,像是看見上帝、體悟人生大道、或甚至像是通靈等體驗,哲學上通稱這類經驗為「神秘經驗」。

    佛學中的「悟道」很顯然就屬於這類神秘經驗。如果沒有經由修行體會,只是知性上的理解,那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理解應該都是偏離核心思想的。

    作者以其實際「修行」的經驗,具體分享「靜坐」、「一念心」、「正念」等修行方法,以及對生活帶來的實際改變。

    佛學有很多學習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
    如果你想要「離苦得樂」,卻在「理性思考」和「修行方法」上無法理解佛學,
    哲學教授與佛學院院長,在本書提供一個學習的方便法門!

    作者簡介

    冀劍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
    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講授佛學與哲學的對話、喜悅哲學、批判性思考、知識論、心靈哲學、科學哲學等課程。
    著有《海賊王的哲學課》、《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邏輯謬誤鑑識班》、《用故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用故事教孩子邏輯思考力》、《心靈風暴:當代西方意識哲學的概念革命》等書。

目錄

【前言】

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
一、誰需要學佛?
二、人生本苦的悲觀主義
三、人生苦多於樂是真的嗎?
四、「離苦得樂」的意義
五、靈魂與輪迴是否可信?
六、離苦得樂的方法從除去貪嗔痴做起
七、為何貪嗔痴是苦的源頭?
八、看見貪、化解貪
九、看見嗔、化解嗔
十、看見痴、化解痴
十一、何謂「無我」?既然無我,為誰學佛?
十二、何謂「一切皆空」?
十三、何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十四、何謂「悟道」?
十五、悟道了沒?

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一、修行中的神秘經驗
二、「虛無感」與「意義感」作為修行指標
三、慈悲心的修行
四、發心與道德實踐的修行
五、無常世界觀的修行
六、靜坐修行
七、哲學實踐vs.佛學修行
八、業力的修行
九、一念心的修行
十、正念的修行
十一、智慧的修行
十二、念佛的修行
十三、外王的修行

【尾聲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