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興教授首度完整詮釋自己的「韋伯大夢」
久等了,韋伯先生!
韋伯的〈儒教(與道教)〉究竟歷經了什麼樣的前世、今生與轉世?沉浸於韋伯理論四十年的孫中興回歸文本自身,從韋伯的幾個「脈絡」和「四本」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深入認識韋伯學說。「脈絡」包括大我脈絡、小我脈絡、思想脈絡和出版脈絡;「四本」則是指韋伯〈儒教(與道教)〉的版本、文本、譯本、所本。
在《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第一章,孫中興將先借用現代人申請工作的「履歷表」概念來重新整理韋伯的生平、著作等相關資料,讓讀者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看出一個更為立體的韋伯。接著從韋伯的主要著作、思想脈絡、出版脈絡以及相關版本與譯本等進入討論,呈現完整的韋伯理論。最後針對〈儒教(與道教)〉的文本進行深度解析,一舉進入韋伯思想的核心。
孫中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75年拜於儒學大師愛新覺羅毓鋆門下,成為「天德黌舍」門生,從《論語.學而》開啟與孔子的緣分。近年來日日於網路發表一篇「論語日記」,至今已累積503篇。著有《論語365:越古而來的薰風,徐迎人生四季好修養》、《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學著,好好分》、《學著,好好愛》、《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主要開設課程為社會學理論、知識社會學、幽默社會學、聖哲社會學及愛情社會學。
代序:我三、四十年來一場未止息的「韋伯大夢」
第一章 韋伯的時代和生平
第二章 韋伯的主要著作
第三章 思想脈絡和出版脈絡以及相關版本和譯本
第四章 文本和所本(一):〈(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之)導論〉
第五章 文本和所本(二):〈(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之)儒教(與道教)〉
第六章 文本和所本(三):算是文本還是闌尾的間論
第七章 整理與重建
第八章 文獻回顧
附錄一 韋伯的時代、生平與著作年表
附錄二 韋伯的著作目錄及其中英文譯本
附錄三 韋伯〈儒教〉(1915)與〈儒教與道教〉(1920)目錄對照表
附錄四 韋伯《儒教與道教》(1920)英、中譯本目錄比較
附錄五 《經濟與社會》中〈宗教社會學〉原版和譯本章節區分的比較及其與《中間考察》相關章節的對照
附錄六 韋伯《儒教與道教》徵引書目現有的中譯本(2017年8月)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