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抗,故我們存在:論卡繆作品的現代性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論卡繆作品的現代性

  • 難度
    3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吳, 錫德
    出版社: 台灣商務
    出版年份: 2018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這是一部卡繆傳授「創作」與「思路」之書
  卡繆透過反抗,達成藝術創造
  他對存在的荒謬,提出反思
  他對宿命,提出對策


  對藝術創作來說,「現代性」標舉一整個時代的精神;
  唯有「現代性」,才能呈現獨特的風格與美學,才能心懷大我。

「卡繆的一項新穎之處,在於他對人類生活中的荒謬感的真義的反思,以及對抗人類必死的宿命的策略;亦即透過反抗之路所達成的創作,應就是最卓越的一種自覺。」——吳錫德

所有的藝術都是反抗的。這種反抗,必須與他人團結互助才屬真正的存在,亦即「孤獨與互助」。所以卡繆主張:「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這是一本探討文學家卡繆如何構思及醞釀創作的專書,包括分析他令當代文評家驚豔的敘事手法,以及貼近當代歷久不衰的「現代性」。此外,本書也結集作者的在地研究,呈現卡繆作品在華文世界的流通及影響。「現代性」是一種時代精神,也是文藝創作的一種精神狀態與氛圍。卡繆在小說作品中所表現的現代風格,便傳達了這種精神。

關於卡繆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於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家庭,父親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戰爭亡故。中學後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之後擔任記者,報導許多阿爾及利亞中下勞動階層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時參與政治運動,組織劇團表達觀點。二戰爆發後因在阿爾及利亞服務的報紙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聞媒體任職。文學作品眾多,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小說《異鄉人》、《鼠疫》等。1960年於法國因車禍過世。
 

作者簡介
吳錫德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台北市人,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遠東語言暨文化學系博士(1986)。曾任巴黎《歐洲日報》新聞翻譯,淡江大學法文系主任、外語學院院長、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理事長、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2016年1月獲法國政府頒贈「教育騎士勳章」(Chevalier dans l’Ordre des Palmes Aadémiques)。

譯有:《歐洲文明》、《塔尼歐斯巨岩》、《第一人》等。著有:《閱讀法蘭西當代文學》、《翻譯空間》、《卡繆作品中的現代性》(法文)、《法國製造:法國文化關鍵詞100》等,及相關論文及文章百餘篇。

可參見個人網站:hsideh.myweb.hinet.net/index.htm.

目錄

序言

卷一  卡繆作品中的現代性
卡繆的現代性
卡繆式的美學
自傳體的敘事
事件的文本換置
結論
   
卷二  認識卡繆
卡繆作品中的空間書寫
卡繆的倫理觀:求善與驅惡
卡繆作品中的「死亡」
卡繆作品中的「女人」
卡繆作品的中譯及其在台灣的影響
 
附錄
卡繆作品及參考文獻
卡繆生平年表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