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和幸福有關係嗎?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財富和幸福有關係嗎?

文 / 胡柏安(2021 年第二屆青年哲人獎佳作)

得獎感言:

這篇文章是我人生中耗費最多心力去寫的文章,無數次的撞壁和修改,一遍遍的質疑自身的思考,最終才嘔出了這篇文章。完成的時候總感覺心情暢通多了,彷彿卡在腦中的異物終於清除了,那瞬間使我非常慶幸有寫這篇文章。

現代社會,常可見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書店中充斥著投資理財、財富自由的書籍;全民緊盯著股市漲跌,心情隨著曲線起起落落;許多人不惜熬夜加班,也要多掙點錢。人們常說他們的行為是在累積財富,又說只要錢多就可以得到幸福,但真是如此嗎?金錢真的就是財富嗎?財富能使人得到幸福嗎?如果能,那又是如何辦到的?

談到財富,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金錢,或者是股票、債券、資產等等具有經濟價值的東西,但是有些時候,當人們談到財富時,指的並不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東西,而是有著更加廣泛的意涵,像是過世親人遺留下來的東西或者是對人有著重要回憶的物品等對人而言重要、有價值的物品,這些東西可能對其他人來講一文不值,但是對個人而言卻是無價之寶。

此外,財富更不單單只被用來描述物質而已,勇敢、沈著、伶俐等特質,過去所遺留下來的美好回憶及長久訓練下來的技術,這些無形中的事物也會被人稱之為財富。那麼財富到底該如何界定呢?財富到底有何種特質呢?

財富是因人認為值得擁有而去追求的事物,而人之所以會有追求,不正是來自於人的慾望?就像食慾會使人去追求食物,渴望陪伴的慾望使人去追求朋友和愛人,渴望展現自身想法的慾望使人創造藝術,因為有想獲得的東西,有想達成的目標,人們才會努力去得到被欲求的東西來滿足人的慾望;所以對於財富的追求反映了人慾望的匱乏,人才會希望獲得財富來滿足慾望,財富即是能滿足人類慾望的東西。

而人之所以想去滿足慾望,目的正是為了實現幸福。仔細觀察即可發現幸福感和滿足感具有多麼緊密的聯繫,當人在談論幸福時,往往會聯想到「富足」、「滿足」來表達人處於充盈、飽滿的狀態,而不會用「貧窮」、「匱乏」等表達人不滿足的字詞。考察下面這句話:「乞丐雖然貧窮,但是內心是富足的。」當人們看到「富足」二字時,往往會認為乞丐雖然缺乏金錢,但卻是個幸福的人,這即證明了滿足感和幸福的關聯。

而慾望代表的即是一種匱乏的狀態,正是因為不滿足,所以才需要財富去滿足它,而只要這種匱乏的狀態消失,人們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財富可以是食物、金錢、一場演唱會、抑或心靈的感覺,因為財富是為了滿足人的慾望而去追求之物,而財富的積累則是人為了確保自身的慾望可以隨時得到滿足,所以財富是人類幸福的來源。

然而所有的慾望都能帶來幸福嗎?一個毒癮發作的人會因慾望而去追求毒品,但慾望的滿足只會讓他陷入深淵;一位對現實絕望的人會渴望自殺,但這會招致生命的毀滅;因此,有些慾望的滿足反而會帶來痛苦。除了會帶來痛苦的慾望以外,也有些慾望的滿足並不能帶給人幸福,就像人工作忙碌時隨便買了晚餐來充飢,他雖然滿足了食慾,卻並不感到多少幸福;抑或一個孩子受父母的命令而考上第一名,這時雖然他得到了財富,卻也並不感到幸福。那麼,是什麼樣的慾望才能使人幸福呢?

慾望可以分類為兩種:非自願追求的和自願追求的。非自願追求的願望往往並不是人真心所求,而是來自於外在或自我的壓力而不得不去追求的,就像食慾、睡眠欲等來自於生理的慾望,抑或為了生存而去追求的社經地位、社交技巧、工作技能等等。上述的毒癮、想自殺等慾望之所以無法帶來幸福,正是因為慾望並不是出自人的心靈,而是出自於生理或外在的強迫性。

自願的慾望則是來自於人的心靈,是人所真心追求的,就像人對夢想的追求、對正義、善良等美德的渴望,當人能得到自己費盡心思所追求的財富時,其所得到的滿足感才能夠帶來幸福。

當一位藝術家全心全力投入創作之時,常常會做到廢寢忘食,唯有生理的慾望造成的痛苦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之時,藝術家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滿足這些慾望,等到慾望被滿足時又匆匆趕回來創作。藉由上述例子,可以明顯看到人會優先去滿足人自願追求的慾望,原因正是因為其更能帶給人幸福。

因此,慾望的來源是影響人幸福感很重要的原因,當慾望並不是人所真心欲求的話,其所能帶來的幸福往往是微小甚至是沒有的,而且還有可能反而會使人痛苦;唯有真正出自人類心靈的慾望被滿足才能帶給人幸福感。

然而,只要獲得了所有人所欲求的東西,人就能得到幸福嗎?若人們的慾望都得到了滿足,在暫時的幸福感過後,卻會感覺到無聊,人們也因難耐於這種感覺,心中也因此升起了新的慾望,就像一個人雖然如願以償得到比賽冠軍,但是在短暫的幸福過後迎面而來的卻是空虛與迷茫,因此去追求新的慾望;就這樣,一個慾望被滿足,另一個慾望接踵而來,人也因此而永遠無法滿足,猶如叔本華所言:「生命像鐘擺般,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擺盪。」1

然而,幸福真的只存在於慾望被滿足的時刻嗎?追求慾望的過程難道只有痛苦嗎?當一個人說人生中的某一段時期很幸福時,往往並不是說那段時期是無欲無求的,也不是說那段時期是毫無痛苦的。比方說,學生時期常常是很多人認為人生中幸福的時光,而那時期人們就常有想跟朋友出去玩、考好成績等大大小小的慾望,同時也常因升學壓力、朋友間的糾紛而苦惱。

人的慾望本來就不是單一的,人具有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慾望,從簡單的早餐想吃蛋餅、想要買件漂亮的衣服到困難的想要實現自身的夢想;慾望也是同時運行的,人不可能一段時間只有一種慾望,在追求一個慾望的同時也有其他慾望同時被追求、被滿足。人的一生即是處於無數滿足感和痛苦並存的狀態之中,人可以同時因家人的傷痛痊癒而感到滿足,卻又因明日的考試而痛苦。

所以,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並不只有感受到痛苦,同時也會有其他慾望被滿足時所帶來的幸福。一段時期之所以會是幸福的,是因為擁有足夠的財富使人被滿足的慾望超越了匱乏的慾望。學生時期被人認為幸福的原因是那時期有足夠的財富滿足人大部分的慾望,父母會滿足食衣住等生理需求、但有真心的朋友會滿足情感上的需求、有充足的時間能去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所以那段時期才會是令人幸福的。

雖然追求財富的過程伴隨著痛苦,但是只要這份痛苦能夠藉由幸福感相抵銷,那麼追求財富的過程就不會是痛苦的;反過來說,若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痛苦無法被幸福抵銷,那麼追求財富的過程就會是痛苦的。因此,即使人的慾望源源不絕,但只要擁有足夠的財富就能帶來幸福。

既然慾望是多樣的,那麼不同的慾望所帶來的幸福與痛苦的大小和持續時間也是不一樣,就像和愛人一起吃燭光晚餐的幸福感和獨自一人吃便利商店買來的便當的幸福感是完全不同的。那麼所謂一段時期是幸福的,應是指慾望產生時所感受到的滿足感超越了慾望匱乏時所感受到的痛苦;既然如此,那麼人應該去滿足能帶來龐大且長久的幸福感的慾望,這樣才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不過,什麼樣的財富能滿足這種慾望呢?

財富可以分為兩種:物質財富和心靈財富。物質財富是存在於外部的金錢、親友、房屋等人事物,而心靈財富則是存在人心中的勇敢、知識、經驗、技藝等事物。物質財富往往會毀滅的一天,金錢會散盡、房屋會倒塌、親友會死亡,只要是物質必然會毀壞,也因此其無法作為幸福長久的來源;相反地,存於人心中的事物直到死亡的那天都會伴隨著我們,就算被意識所遺忘,其仍會存於潛意識之中;因此,心靈財富才能帶來長久的幸福感。

所以,藉由上述推論,總算可以回答財富是否和幸福有關係了:財富是慾望所欲求之物,而幸福感是來源於慾望被滿足的時刻,而長久的幸福則是指被滿足的慾望帶來的幸福感多於匱乏的慾望帶來的痛苦感,但並非所有慾望都能帶來幸福,那些人所真心欲求的慾望才能帶來幸福;而慾望是多種多樣的,每個慾望能帶來的幸福和痛苦的大小與持續時間皆不同,而心靈財富因其永存於人心中的特性,因此能夠帶給人長久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