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可能之路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可能之路

  • 難度
    0
    評價
    你的評價: 平均: 1 (1 人投票)
    作者(群): 李, 賢中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 2022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首先探究近現代學者們的各種研究方法,析論各種方法的研究目的、對象、歷程、成效與操作方式;其中也包括古代哲學所不易言說之「悟」的直覺方法;從各種不同類型之方法,對比它們在意義解讀、理論重構的方式與規則,並釐清各種方法之異同,發展出「思想單位」研究方法,此方法可對應古代文獻作者及經典詮釋者動態的思想內容,也可以用靜態的架構予以分析,其兼具靜態的形式與動態的內容,各層次向其他層次開放與滲透,透過「思想單位」情境構作與情境處理的交互作用、思路統整,各思想單位相互聯繫所建構的系統,有助於呈現中國哲學本身的理論性,且可使中國哲學朝跨領域研究之方向開展,建立現代之中國哲學。

    作者匯總自己三十多年來研究中國哲學方法論之作,在原典詮釋以及跨領域應用方面都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可以為學界提供方法論上新的視角、新的啟發,並有效推動這個議題的活躍與深入。

    作者簡介

    李賢中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國家圖書館臺灣漢學講座、中國哲學學會理事長、臺灣哲學學會秘書長及副會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思想方法、先秦名家哲學、墨家哲學、中國邏輯學等,發表相關期刊論文六十餘篇。著有《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墨學——理論與方法》、《公孫龍子有關認識問題之研究》、《墨翟先生請留步》、《名家哲學研究》、《墨子》(導讀及譯注)、《韓非,快逃!》、《墨子》(上、下兩冊,導讀及題解);合著有《哲學概論》、《中國哲學概論》、《墨翟與《墨子》》等書。

目錄

自序

 

第壹部分 研究方法總論

第一章 中國哲學方法論研究之回顧

一、哲思方法與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對象與歷程.

三、原典內容的確立與文意的理解

四、文意理解、詮釋後的理論性建構

五、哲學理論之比較與批判

六、創造性的哲學思考與工夫實踐

七、小結

 

第二章 中國哲學中的直覺方法

一、中國哲學人文精神的內涵與特徵

二、邏輯思辨的侷限

三、直覺的類型與方法

四、直覺方法在把握人文精神上的作用

五、小結

 

第三章 思想單位研究法

一、思想單位的構想

二、思想單位的結構與遞演關係

三、思想單位中之推理

四、思想單位研究法之應用與限制

五、小結

 

第貳部分 詮釋與參照

第四章 論合理性標準在詮釋過程中的作用與限制

一、合理性標準的定義與內涵

二、合理性標準中的證成合理性

三、合理性標準間的相互關係與限制

四、小結

 

第五章 論「概念」載遞哲學思想的作用與限制

一、概念的形成與分類

二、概念的層次

三、概念的作用與限制

四、概念與哲學理論的關係

五、建構中國哲學史概念體系的可能方法

六、小結

 

第六章 文本詮釋意義飽滿度與詮釋典範

一、何謂意義飽滿度

二、以思想單位檢視《論語.學而》第一章

三、意義豐欠的判斷標準

四、思想單位對比分析與詮釋典範

五、小結

 

第七章 以名家為參照的《莊子》解釋――論參照系的運用

一、參照系與解釋的關係

二、參照系運用的條件與限制

三、《莊子》與名家語詞的相似與問題意識的內在聯繫

四、《莊子》與名家理論立場的比較

五、小結

 

第八章 先秦儒家與法家實踐向度詮釋的方法與意義

一、實踐與意義世界

二、《論語》中基於教導的表述與詮釋

三、《韓非子》中基於說服的表述與詮釋

四、實踐向度詮釋的方法與意義

五、小結

 

第參部分 理論重構、比較與創造

第九章 傳統思想的現代重構與轉化――以墨、荀為例

一、理論重構的類型

二、順向重構

三、參照重構

四、擴展重構

五、小結

 

第十章 先秦儒、墨思維方法之比較

一、儒、墨「故」概念分析

二、儒、墨之「理」與「類」

三、墨家與孟子「類推」

四、「故」、「理」、「類」與思想單位

五、小結

 

第十一章 墨家「非攻」與《聖經》有關「戰爭」思想之比較

一、墨子「非攻」的思想單位

二、《聖經》中有關戰爭的思想單位

三、墨家「非攻」與《聖經》中「戰爭」思想之比較

四、小結

 

第十二章 創造性哲學思考方法

一、不同層次的詮釋背景與創造性詮釋的主客觀條件

二、「思想單位」之情境構作與創造性詮釋

三、「思想單位」之情境處理與創造性詮釋

四、小結

 

引用書目

索引

後記